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永杰 《家庭科技》2006,(11):21-21
如今的微波炉层出不穷,这“波”那“波”的,让不少对微波炉不熟悉的人直犯晕,到底这光波、转波、紫微波……怎么理解?记者请教多位家电卖场负责微波炉销售的经理,原来,这些微波炉新概念,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建立在普通的微波发热基础上,添加一些功能而已。  相似文献   

2.
微波炉的微波,究竟是哪一种?为什么它可以不用火就把食物煮熟?为什么放进微波炉内的容器有限制?人靠近微波炉时,会不会被微波“波”及而影响健康呢?这些问题人们从微波炉食谱中难以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3.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经历了一次"史学革命",拉.波普利尼埃尔以其前瞻性的和富有批判精神的史学理论,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他身体力行地进行着历史学实践:追溯历史本原、追寻历史真实、追求完美历史。研究波普利尼著作中展现出来的"高卢风格"、"客观历史"和"完美历史"等理念,有助于我们了解与认识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史学。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民主就被等同于多数统治.威斯敏斯特多数主义民主被看作是现代民主的最佳模式.然而多数主义民主的"竞争-对抗"原则对少数的排斥不仅使威斯敏斯特民主日趋衰败,而且还使那些移植了该民主模式的新兴民主国家陷入分裂斗争与持续的混乱当中.民主化的"第三波"因多数主义民主的失败而陷于停滞.相反,那些以权力共享、协商合作为原则,以最大限度的政治共识为目标的民主制度不仅更有助于民主稳定和民主巩固,而且在民主品质和绩效方面都远远胜过多数主义民主.李普哈特把这种优质民主称为"共识民主",并指出用共识民主替代多数主义民主是21世纪民主的希望所在,而多数主义民主向共识民主的转变则预示着民主化"第四波"的开端.共识民主颠覆了许多传统的观念,不仅在理论界引起了巨大轰动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寅丽 《学术研究》2012,(11):14-19,25,159
波考克把政治思想视为"政治论说",探索政治语言在多种语境下的运用,同时,他对政治语言的历史研究本身蕴含着理论目标,这一点特别体现在他把库恩的"范式"用作语言分析的基本架构。波考克通过引入语言分析的方法论,来厘清"政治思想"与"政治哲学"之间的混淆,并对"政治语言"和"语言政治"作了定义。他的政治思想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是视言述为行动和确立范式。波考克在《马基雅维利时刻》中考察了共和主义语言,表明其政治思想方法对于政治思想传统的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6.
《家庭科技》2000,(11):31
微波炉中的高频波,能造成正负极以每秒24亿次的速度变换,从而引起极性水分子的高速度轮摆运动,它们互相磨擦产生极大的热量,可以用来加热和烹饪食品。 病菌体内含有大量的水分子,在微波炉内的微波作用下,一二分钟病菌即全部被杀死。据测定,用500  相似文献   

7.
基本粒子波粒双重性的哲学意义杨向奎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Heisenberg)的量子模型是波粒双重性,但在《物理与哲学》一书内,他又以为这波粒不能同时存在,因而导出他的“测不准原理”(Principleofuncertainty)。这本来只能是实验科学...  相似文献   

8.
巧用微波炉     
《家庭科技》2000,(11):22-23
人们都不爱吃剩饭,但剩饭用微波炉再加热后。味道仍如刚烹饪好的食品一样可口。微波炉的这一特点,很为家庭所喜爱。 食品用微波炉再加热,时间很短,熟食在进食之前放入微波炉中加热1~2分钟就可以了。但再加热也有一些技巧,现将微波炉再加热使食物保持原有色、香、味的技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微波炉种类主要有:机电控制式、电脑控制式、单一功能型、多功能组合型等。在这些型式的微波炉中都有本国产品和进口产品之别。 下面就这几个问题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一、几种型式微波炉的比较 (一)机电控制式和电脑控制式所谓机电控制式微波炉,是指微波  相似文献   

10.
微波炉因方便、安全、卫生等诸多优点,正大步迈入寻常百姓家。 从表面上看,微波炉的额定功率是1000瓦左右,额定输出微波功率是500瓦左右,属家用电器中的用电大户,普遍认为买得起用不起。但事实上,由于微波炉热效率高,烹饪速度快,使用时间短,因此实际耗电并不多。这是因为微波炉是通过微波造成的食物分子振动摩擦而“煮”熟食品的。烹饪时微波能集中在被烹饪的食物上,它的  相似文献   

11.
支撑中国启动第二波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是内需尤其是消费率水平。"消费消失"是一个不真实的命题,是一个统计现象。高房价的支出压力是阻碍中国消费需求扩大的主要因素。扩大内需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行动并不冲突,它是经济全球化转型升级的一种高级形式和发展阶段。"全球价值链"(GVC)转向"国内价值链"(NVC),进而逐步转向加入"全球创新链"(GIC),这种发展战略之间的转换和衔接,需要宏观层面为其提供实现的环境,需要微观层面在转换价值链的同时,也实现自身的功能升级,需要中国本土企业抓住世界金融危机的千载难逢的黄金机遇,大力吸收国内外高级要素,逐步成为具有"创新环节全球分工、创新资源全球配置、创新能力全球协调、创新核心以我为主"等特征的全球创新链体系中的重要一员。第一波经济全球化战略偏重于增长和开放,而第二波全球化战略却需要以彻底的结构性改革为前提来支持增长和发展,尤其是加速启动民生导向性的制度改革。为此新一轮的开放局面需要形成全球化城市、全球化产业、全球化企业和全球化人才等支撑要素。  相似文献   

12.
《家庭科技》2002,(10):11
从4月份开始,全国众多媒体,特别是省会一级城市和地级城市的媒体,纷纷刊登、转载了一篇《莫忽视微波炉的危害》的文章,加上各网站点转载,据不完全统计,共有530篇之多。文中称“使用微波炉对人体有害,用微波炉煮过的食物会营养流失”,致使许多消费者不敢购买微波炉,不敢使用微波炉,由此导致微波炉销售受挫。整个行业的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0%左右。  相似文献   

13.
《波艇》是鲁迅在一九二六年底支持和帮助厦门大学学生组织文学团体泱泱社所办的一个文艺刊物。因年久失传,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发现的极少,因此有些回忆鲁迅在厦门大学的文章,甚至当年泱泱社的成员所写的回忆文章,写作时因未见留存的《波艇》实物,在谈到《波艇》时也难免有欠缺或失实之处。现将《波艇》作一介绍,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媚俗"正义     
耿涛 《东南学术》2005,(2):150-155
昆德拉用小说艺术的形式重新为我们摊开了虚无与独断这一时代文化难题的生动图景.昆德拉藉媚俗所谈论的实际上是摆脱虚无-独断之争是否可能及如何可能的问题.在这文化难题辐射之下,昆德拉为我们隐逸地开启了一条出路.对这条出路的理解必须回到对"真诚"、"真实"、"趋真"三个向度的贞别,即:昆德拉的"媚俗"实际上是将真诚的性情、感动等同于作为"最高的好"的"真实",消去了"趋真"这一践履意义上的动态的心灵的内在祈向这一度,从而造成独断;而反抗媚俗的"轻"实际上将这等同于"真实"从而坐实化、定势化的"真诚"连同"真实"这最高的价值本身一同否定掉,从而造成了虚无.走出"虚无-独断之辨"的真正出路在于守住"趋真"这一向着"最高的好"(真实)的永无终止的践履着的内在祈向.这是反抗"执着于定势"的媚俗所开示给我们的超越虚无-独断文化难题的真义.  相似文献   

15.
波的图象的教学要从波的形式与传播的本质入手。波的图象应用难点是根据波形图,由波的传播方向判断任一质点的运动方向,或由某一质点的运动方向判断波的传播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现代家庭生活中,微波炉以其使用方便、快捷、保鲜、卫生和加热均匀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对于这种现代炊具的使用和选购常识,恐怕绝大多数人知之甚少。那么,应当怎样选购你所合适、物美价廉的微波炉呢?这里谈谈这方面的粗浅意见,供消费者购  相似文献   

17.
1997年10月,国产数码微波炉在市场上出现,标志着国产微波炉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作为微波炉最新一代产品,它具有与众不同的卓越性能。 数码微波炉是利用综合传感器与电脑自动处理系统相结合,对放入炉中的食物自动选择其中最优化、最快捷的方式进行烹调,对烹调过程中出现的火力、时间、温度等参数的偏差进行自动调节,一次可完成烹调过程。而普通微波炉的控制程序须事先人为设定,且按  相似文献   

18.
今天的"知者"已分离了知识化主体的原始概念,并不所指知识的接受者,而代表着一个社会精英阶层,其运用知识参与社会权力系统的建构和运作。现代性的集聚,使得知识主体呈波粒二象性。"知者"也是"智者",集合成具有多种算子的分类"群",形成一种学术场域中的波,具有相互制约、联动和中控的巨大能量;"无知"者、无名者或知识后发者是孤立、微弱的粒子,不具备制定、引流知识规则的权力。"知者"因"知"而"自由",但"意志自由"正陷于非自由和委顿;"无知"者处于与"知者"相对立的劣面,但在非"自由"中却处于知识的近处,更向于独立、自由和爆发。一种知识新构型正在编排与演化。  相似文献   

19.
利用求解非线性方程精确孤立波解的双曲函数法,并借助Mathematica软件件求解了非线性方程的孤立波解.  相似文献   

20.
一个本体而不是三个本体,一个本性而不是三个本性,三个位格而不是一个位格,这既是对上帝“三位一体”理论较早的诠释,也是波埃修斯天学理论想要论证的主要标的.波埃修斯对《圣经》的诠释既是为了打开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教之门,也是对古希腊哲学体系中某些理论的传播和应用.这一诠释折射出神学教义完善自身逻辑的需要,以及人的思维方式由“多”到“一”的一个改变过程,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感知方式由观察法到归纳法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