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摘目前,大学生中普遍活跃着一个客观存在的群体,即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它广泛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加强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对改进大学生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特点和作用,提出了一些管理和引导策略,以期帮助大学生沿着正确的培养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对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起着积极或消极的双重作用 ,对该群体进行深入探折 ,认清其本质 ,对于做好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非常必要。揭示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六个特点 ,分析了其存在的诸种类型和形成的主要原因 ,论述了其不容忽视的五种作用 ,并着重提出了五项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 ,限制和消除其消极作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引导与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中存在着非正式群体.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有其存在的主、客观原因.大学生之间通过相互交往、相互影响形成了各种类型的非正式群体,呈现出其自身的特点.学生管理工作者了解和掌握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情况,才能在工作中善于发挥其积极作用,消除其消极影响,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相对于正式群体而言的,它是大学生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因地域、民族、感情、兴趣、爱好、观点和目标等方面的共同性而自愿、自然、自发地形成的群体。它的产生有历史的客观的原因,也有来自学生自身的、内在的原因。本文根据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存在的类型和特点,分析其作用机制和效果,提出了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引导及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大学校园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其核心人物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其成员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做好了核心人物的思想工作,就可以利用其影响力带动一批成员转变,使非正式群体走到有利于班级建设的道路上来。因此,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及其教育引导进行系统的研究,对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转化非正式群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正确认识高校存在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本文分析了非正式群体的成因、类型和非正式群体的正向和反向功能 ,并提出了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以及对待非正式群体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非正式群体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大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如何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使之成为校园建设和学校发展的积极力量做了充分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大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传统非物质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尚未被充分重视的牟利性嬗变新趋势进行描述和探析,可以看到,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牟利性嬗变的出现,既是我国市场经济制度逐步确立的社会现实在大学校园的折射,也是大学生以群体的形式涉水市场经济现实的最初探索.理性地认识和评价这一群体,并给予正确、恰当的引导,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在高校迅速发展,被多数学生接受和认可,并积极参与其中。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并带有自发性、情感性、流动性的特点。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同时具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利用有效的途径、方法强化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影响,并对产生的消极影响进行教育引导,对大学生自身发展和高校的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校班级中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及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式群体是指人们在活动中自发形成的,未经任何权力机构承认或批准而形成的群体。在高校中,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普遍存在。其根本原因是源于大学生多方面的需要,形成的外在条件是由于校园生活的特殊性。根据其组织自发,交往直接、情感交融,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以小群体居多等特点,学校的管理原则应是“区别对待,因势利导“。要调动积极因素,挖掘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潜在功能;加强对消极群体核心人物的教育,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把握教育艺术,积极控制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同时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强化大学生班集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