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酒令是唐代酒筵间十分常见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活动。盛唐以后,酒令普遍采用了曲子歌舞的形式,因此,作为酒令节目的酒令著辞大量涌现。酒令著辞的创作和演唱表现为依调撰辞与依曲唱辞,从而直接推动了按谱填词、以词合乐的小令创作,并孕育了令词。所以,唐五代小令词体在曲体形态上带有不少酒令著辞的痕迹。  相似文献   

2.
秦代简牍,过去以法律文书为主。北大藏秦简不同,是以古书为主,其中包含若干文学作品,如北大藏秦简《酒令》就属于诗赋类的作品。中国文学与喝酒有不解之缘,如隋唐五代的曲子词、宋词小令和元代散曲都与酒令有关。过去研究酒令,重点是唐代酒令,唐以前的酒令基本看不到。北大藏秦简《酒令》是秦代作品,分别写在一枚竹牍和两枚木牍上,与行令的令骰同出,其中包括四首与饮酒行令有关的歌诗,对研究中国的酒令传统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3.
有趣的酒令     
王云志 《老友》2013,(3):55-55
酒令是中国人存饮酒时助兴的一种方式,与我国悠久的酒文化有关。它讲究的是雅俗共赏,既有文人雅士当筵歌诗的酒令,亦有凡俗百姓吆喝佐欢的酒令。  相似文献   

4.
镇江市丹徒丁卯桥附近出土的唐代《论语》酒令筹等一批银质器具,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唐代酒令的内容、制度及规范等文化意蕴。与一般酒令筹不同的是,唐代《论语》酒令筹成功引进了《论语》的精神元素,增加了寓庄于谐、寓教于乐的审美意境,从而使唐代酒令之苑绽放出一朵醇浓香逸的奇葩。《论语》酒令筹等一批银质器具的发现,对于推进考古学、文化学、文学、文献学、美术工艺学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酒与文学有不解之缘。参加酒宴者往往以一种叫“酒令”的诗歌助兴。讨论的《酒令》是书于竹牍和木牍,藏于北京大学。另外,令人惊奇的是,同出还有一枚特殊的酒骰,形状特异,前所未见,上面有四个酒令。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时期酒类品种极为丰富,其消费量远大于秦汉时期。当时除私人自酿自饮外,还有很多产销合一的酒店、酒肆。各封建政权为增加财政收入,基本上以实行税酒制为主,榷酤的时间并不长,从而使酿酒业得以长足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酒令已发展成为一种群体游戏,形式多样,有口头文字类、射覆令、流觞曲水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酒宴种类繁多,有大型豪华场面的如庆典酒宴、节日酒宴、生育酒宴,还有迎亲送别、出征告捷、喜庆丰收、祈福之时的聚众豪饮习俗。魏晋南北朝时期酒与政治、军事、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整个社会饮酒成风,形成了一种独具时代特色的酒文化。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二年一月二十一日《新华日报》头版报道了丹徒发现大批罕见的唐代银器的消息,其中“论语玉烛”龟形器一件,更是首次发现,尤为珍贵,该报第三版还刊登了它的大幅照片。同年第十一期《文物》发表专文——《论语玉烛考略》(以下简称《考略》),对论语玉烛和五十枚酒令筹作了一些研究和介绍。“论语玉烛”为唐人饮宴行令器具。《考略》说:“此器圆筒形,状如蜡烛,所谓‘论语玉烛’,系包括此器的内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酒歌的类别、特点及社会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文明古国,酒文化也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酒令是酒席宴间劝酒助兴的手段,种类繁多,少数民族的酒歌就是其中的一种。按应用的时间和场合划分,酒歌可分为日常待客酒歌、婚礼酒歌、满月酒歌、祝寿酒歌、贺新房酒歌、节日酒歌、祭祀酒歌、丧礼酒歌等。按内容和作用划分,酒歌可分为敬酒歌、劝酒歌、谢酒歌、拒酒歌等。酒歌除了一般酒令的实用和娱乐性功能外,还具有鲜明的教育功能;历史、文化的承载和传播功能;情感、信息的传递功能等多种社会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9.
中西饮酒文化差异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中西饮酒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以及饮酒文化与文学艺术、时尚等方面的关系,中西酒令对比等,指出中西饮酒文化差异实际上是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的饮酒文化以展现人文内涵为主,酒与诗歌、文学的关系以及历史悠久的文字酒令,无不体现出这种内涵,而西方饮酒文化包括酒与时尚的关系则主要体现出对酒的尊重与欣赏。尽管中西方对饮酒文化的理解不同,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酒文化,比较中西方饮酒文化的差异更能彰显中国酒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使世界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酒文化,欣赏中国的酒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饮酒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夏王朝的夏桀,曾"为酒池,可以运舟"。商王朝的纣王,曾"造酒池肉林",好为"长夜之饮"。周王朝的穆王,曾有"酒天子"之称。朝中饮酒作乐,多显奢靡之风;民间饮酒,则纯朴单纯得多。到了汉代,由于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人民生活较为安定,因此饮酒之风更为盛行。西汉时的梁孝王曾邀集许多名士到梁苑喝酒,并令枚乘、路侨、韩安国等作赋助兴。韩安国因酒,赋几  相似文献   

11.
相传宋代永兴地方,有一财主姓赵,名开. 这一年,他的儿子得中举人,全家欢喜.为了感谢先生,他特地办了一桌筵席作招待,并请了邻居老农一家和女婿、女儿、长工作陪客. 先生满意的是东家热情的招待,不满的是老农和长工同坐,认为有失身份.为了抹老农和长工的相,并显示自己的才学,酒过三杯后,先生站起来说:“今日多谢东主盛情,特备佳肴美酒,我为我学生金榜题名而祝贺.大家不能冷冷清清喝酒,还是各行一个酒令助兴才是道理,哪个说不出一个酒令,就免吃酒菜.”接着先生又说:“说酒令有个条件,要说三字同头,还要说出三字同边,要说出个不是,还要说出个哪里,那就由我开始吧!”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众多领导人之中,周恩来算是酒量最好的,堪称“千杯不醉”。当然,这和周恩来的工作有关系。一开始,他主要从事统战工作,终日在各色人中周旋,应酬量大,喝酒自然也就多了。  相似文献   

13.
喜欢泡酒吧的你,不会一半个酒令,那可是有煞风景的事。三五朋友一起在酒吧里小聚的时候,玩点小玩意来助助酒兴,搞搞气氛,给你的泡吧带来些鲜艳色彩。  相似文献   

14.
石建国 《南都学坛》2000,20(5):27-28
:《红楼梦》第 6 2、6 3回写了怡红夜宴盛事。红学研究者对其参加的人数、酒令点数的算法以及座次的排列有不同的推算。所猜令语牵涉到参宴者的命运前程 ,特揆情度理 ,详加辨析  相似文献   

15.
从平仄对仗开始被认识的时间结合新发现的对联材料来看 ,对联与律诗都发端于南朝齐梁年间 ,骈文和永明体的平仄安排方式是它们共同的源。对联和律诗是平行发展的 ,二者没有隶属关系。对联产生于唐代 ,主要形式有口号、应对、酒令、题赠与堂室题联等 5类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中有关"酒"的描写,我们称之为酒文化.小说中所描写的下酒、按酒、酒质、酒具等酒文化,是宋元时期人们宴饮时习俗礼仪、饮酒器具、酒令娱乐等方面生动体现,是宋元时期人们世俗生活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明朝末年,有位叫黄周星的学者,官至户部主事。明亡以后,隐居湖州,以诗文著述为事。他雅好灯谜,首创“酒令体”,谜面为诗词,谜味醇厚。他本姓黄,幼年时为湘潭周氏养大,故名黄周星。  相似文献   

18.
酒文化在我国渊源流长 ,汉画中反映汉代酒文化的画像甚多 ,主要画像有酿酒、沽酒、饮酒等。出现在画像中的常用酒具有壶、樽、卣、勺、耳杯等。酒令的种类有投壶、六博、猜拳等。酒的用途主要可分为自娱、待客、祭祖祀神以及逐疫驱鬼数种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判词中的修辞格及其英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是我国封建社会清代文坛上的一部巨著,以其思想和艺术的杰出成就而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同时,《红楼梦》也是一部蕴含丰富的文化小说,其语言魅力令人叹为观止。作者几乎使用了我国几千年来所有传统的和民间的文艺形式,包括诗、词、曲、赋、歌、咏、谣、谚、小调、小曲,以至灯迷、酒令、偈语、俚语、禅诗等等,而且运用得恰倒好处,对全书艺术框架的构建,主题思想的深化,典型形象的塑造,人物命运的暗示以及人物性格的刻画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十四首《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以及十四首《红楼梦…  相似文献   

20.
在《红楼梦》的第五十一回里,薛宝琴所写的十首怀古诗,应当作诗谜来看待.文中将十首怀古诗与十二金钗正副册中的判词、"群芳开夜宴"回中的酒令、签注,以及《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命运相对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