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伟大实践的理论源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70余年的实践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最后仍然解体了。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却经受住了东欧剧变的考验,顶住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力,从进入90年代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刘俊奇 《江汉论坛》2007,46(12):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半个世纪的历程中,以其诸多成就创造了当代人类最伟大的奇观,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已经并将继续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深刻而巨大的影响.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之点,是社会主义制度及其规定性,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的关系,以及过程与结果的历史统一.由此可以使我们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既有历程与成就,而且可以使我们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基本图景.  相似文献   

3.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也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和追求进步的人们一道,瞻望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光明前景. 八十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党员只有五十几人,面对的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八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党已成为在全国执政五十多年、拥有六千四百多万党员的大党,中国人民已拥有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巨大变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历史奇迹.  相似文献   

4.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邓小平同志为解决台湾向题而提出来的,这是我们党对台方针的一个根本转变,是中国统一问题上最重大的战略性决策,已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了伟大的实践,取得了重大的成功,成为中国特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一国两制”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考虑的 在当前世界上,除了为数极少的几个国家(德国、朝鲜、中国)外,一般都是一个国家一种制度,或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而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东方大国,所面临的现状是,大陆在摘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台湾在搞资本主义,而且香港被英国控制着,澳门被葡萄牙控制着,台湾又与大陆隔绝,受到美国《与台湾关系法》的庇护。这种由于历史原因和政治原因造成的复杂局面,不仅涉及  相似文献   

5.
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取得经济的腾飞,都应当广泛地展开国际经济和科技合作,吸取世界各国的先进成就和丰富资源。改革和开放以来,中国也正在努力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并已取得显著的成绩。一、国际经济和科技合作已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初期,尽管我们看到了开展国际经济和科技合作的重要意义,主观上也愿意同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和地区发展经济联系,但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  相似文献   

6.
一、公有制实现形式: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命题当苏东剧变、中国选择市场经济以后,很多人认为以公有制为象征的社会主义走到了尽头。尼克松在其自传《超越和平》中曾谈到:“共产主义已在苏联崩溃,东欧的l亿人民已被从共产主义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中国已不再是美国的敌人,它正在运用资本主义的工具去实现共产主义。……在下一世纪,没有任何一桩事比政治自由和经济自由能否在俄国和其它前共产主义国家生根并茁壮成长对世界的政治影响更大。”①这是对社会主义的重大误解。严格地说,马克思意义上的社会主义还没有真正开始呢!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7.
试论经济全球化下改革开放三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中叶以来的全球化趋势和社会主义国家所发生的程度不同的挫折,客观上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深刻的教训.它要求我们重新认识世界,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要求我们对内改革、对外打开国门,大胆吸收和利用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就是在这样一种世界大势和时代要求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积极投身于世界经济的大潮中,以改革实现开放,以开放促进改革,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盛世"之说为时尚早.许多挑战正摆在我们的面前,有些还是相当严重的,因此忧患意识必不可少.忧患意识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进一步促进改革开放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战斗历程。中国共产党人靠什么引导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概括一点说,靠的就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具体一些说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使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纵观新中国成立40余年来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的光辉业绩,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条道路我们走对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中国富强,这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现实与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人类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上,近年发生了两个举世瞩目的重大变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建立起来的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分别存在了70年和40多年之后,竟然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崩溃了.一度被人们视为社会主义建设典范的“苏联模式”,曾给这些国家特别是苏联带来辉煌的成就,但长期积弊所形成的严重内部危机却终于毁灭了自己.同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建立起来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则在克服“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后果之后,近10多年来呈现出新的生机,取得了惊人的社会进步.中国的成就,主要得益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上有了新的调整和突破,毅然抛弃了一些与实际情况相脱节的传统观念.譬如,中国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取代单一的计划经济,便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相似文献   

10.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也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和追求进步的人们一道,瞻望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光明前景。八十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党员只有五十几人,面对的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八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党已成为在全国执政五十多年、拥有六千四百多万党员的大党,中国人民已拥有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巨大变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历史奇迹。回顾党和人民在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展望党和人民在新世纪的伟大征程,我们充满必…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初,当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崭新的字眼刚刚从东邻传入我国的时候,是谁敏锐地认识到它对于中国革命的意义,对之进行了锲而不舍的宣传?当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时候,是谁雄心勃勃地宣称,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当十月革命的炮声打响,世界历史上终于出现了工农掌权的社会主义国家时,是谁最早欢呼十月革命的胜利,并把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引为自己的同志?是孙中山!作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不仅为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树了丰功伟绩,而且为在中国宣传和实践社会主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荆南翔 《理论界》2013,(11):13-15
近年来西化思潮再次抬头,社会上有些人主张把宪政民主作为政治改革目标,认为“中国应跟上世界宪政潮流”;还有人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宪政”的概念,企图用来代替社会主义民主的概念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因此,宪政民主话题已成为一个我们必须严肃对待的大是大非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们伟大的祖国诞生三十五周年了。三十五年来,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国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将一个破烂不堪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建设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也应该承认,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多少成功的先例可循,我们的成就是通过走了不少弯路、付出了十分昂贵的代价而获得的。因此,  相似文献   

14.
"四史"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方面生动的理论创新历程和丰富的理论创新成果,全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的历程,既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殊性,又兼顾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般性,在内容上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四史"在学理上又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它一方面体现出历史向度、理论向度和实践向度等鲜明的学理特征,一方面又是历史向度、理论向度和实践向度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5.
简论《共产党宣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作用贺瑞《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问世以来,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西欧各国的无产阶级经历了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俄国、中国等许多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宣言》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有识...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在新学背景下,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新概念开始在中国流行.人们从世界发展趋势上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最初形态.这种社会主义是把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融为一体的思想体系,充满着中国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社会主义中国在前进中面临诸多严峻的问题.面对多元化、全球化的挑战和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如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是思想文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鉴于文化对人以及社会的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文章认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在多种文化并存的环境中,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捍卫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而作为社会大众思想文化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存在力量,大众传媒尤其要增强政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新的社会价值体系构建过程中,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此外,还要重视因特网上的跨文化传播,积极主动地向世界传播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声音,争取国际社会广泛的理解和认同.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的。开国前夕,毛泽东同志就明确地指出: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三十二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同它的物质文明建设事业一样取得很大成就,同时也有严重失误。目前,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正在更加突出,已经成为我们当前迫切地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回顾一下三十二年的曲折历程,总结历史经验,以提高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自觉性,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一个伟大民族总会有一个伟大的梦想.新中国成立之后,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心怀伟大的强国梦想,就是赶超世界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毛泽东把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作为赶超美国的重要手段,同时他也把超过美国作为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标志,超过美国既是经济目标也是政治目标,既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爱国主义,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人类贡献的全球主义.我们学习毛泽东,就是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对中国和世界发展大趋势作出长远的预见、准确的判断,前瞻性地提出不同于过去时代的战略目标和重要任务,把握机遇,创造机遇.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建党28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毛泽东选集》全卷横排本,第1360页。)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把一个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中国,改造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我国已经初步地但是强有力地显示出来。这正是我们党坚持用无产阶级世界观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