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朱爱华 《社会工作》2009,(15):38-41
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决定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推动下,我国大陆社会工作发展明显加快,催生了一批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以苏州为例,2008年6月,苏州市政府颁布《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决定“建立禁毒社会工作组织。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苏州市成立禁毒社会工作总社,总社属于社会团体法人组织,采取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社团承担部分禁毒职能工作,  相似文献   

2.
“媳妇,我得到灾区去!”从电视中看到5· 12汶川大地震后的惨状,满眼泪水的崔鹏飞声音颤抖,对妻子这样请求. “去吧,鹏飞,我支持你.”深知丈夫的为人、也十分理解丈夫此刻心情的妻子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2008年5月18日,汶川大地震后的第6天,48岁的崔鹏飞在妻子的支持下,毅然放下手头经营的诊所,不顾余震的危险,只身前往地震灾区,踏上了他志愿服务的征途.  相似文献   

3.
刘威  何宏葆 《社会福利》2008,(10):18-19
2008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极为不平静的一年,从与民政工作密切关联的事件来讲,从年初南方较大范围的冰冻雪灾,到四川汶川等地超强度大地震,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部门作为政府中心工作中落实保障临时困难群众最基本生活的一个环节,及时响应,履行其职,做到了"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安徽省在具体实施应急救助过程中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4.
宋阳 《社会工作》2009,(11):57-59
2008年7月份,经过层层选拔,来自河南省高校的30名大学生到四川省江油市进行为期一年的志愿者服务。在余震不断的艰苦环境中,30位“80后”大学生怎样书写了自己的青春责任?  相似文献   

5.
韦克难  黄玉浓  张琼文 《社会工作》2013,(1):56-64,152,153
社会工作介入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形成政府主导、社会组织主导、高校主导的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优缺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出现重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轻社会服务、轻社区文化与精神建设的现象。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重建,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社会工作没纳入救灾体系,缺乏制度性建设;社会工作社会认知度不高,缺乏合法性;社会工作服务无固定经费来源,缺乏保障性;社会工作服务基本靠外来援助,缺乏长期性;社会工作无统一服务标准,缺乏规范性;社会工作服务注重预防与恢复,缺乏发展性等。通过我国灾害社会工作的实践探索,已初步形成可以操作的一定模式,这一行之有效的模式应该是:以政府为主导、以民办社工机构为服务主体、以社区能力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灾后重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迁,中国养老模式逐渐由以家庭为核的橄榄型结构向以社区养老为核的橄榄型结构变迁。社区养老将家庭范畴由传统家庭扩展到社区大家庭,将家庭养老的情感依赖与机构养老的专业服务融入社区养老平台。 S街道老年人需求分布呈现出:基本生理需求>精神需求>社会服务需求的序列。社区养老供需失衡的根源在于政府供给错位、市场购买的实践梗阻、社会团体的供给失灵。在信息时代,“数字化社区网格养老”利用成熟的城市网格管理系统,以社区网格为单位,在政府统筹下精准投入多元养老资源,借助于互联网+社区+养老的信息化方式,实现养老服务的精细化管理与无缝隙服务。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后,民政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四川省民政厅、部分灾区对口援建省市民政部门、灾区各级政府以及各类社会工作行业管理机构、多种社会服务组织积极整合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在我国开创了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先河,有力推动了灾区社会工  相似文献   

8.
本科教育要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近年来,我们根据农业高校的院校优势和社会工作的专业特点,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科研能力培养问题,走出一条成功的第二课堂模式:本科生导师制+志愿服务“三农”行动。  相似文献   

9.
颜攀熙  刘晨 《社会工作》2011,(15):15-17
“十一五”期间,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相继出现,许多城市催生出一批社会工作岗位和社会服务机构。在“十二五”规划实施第一年,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作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战略决策提出,各地涌现一大批社会组织和社会实体。“四社”逐步融人到政府、市场、社会、公民的生态环境之中,成为推动中国社会与经济稳步向前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2011,(24):F0002-F0002
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路径选择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扩大购买服务。社会工作作为新型公共服务,由于有政府的财政供给,将迎来良性发展机遇。上海、深圳、广州等沿海发达地区先行先试,  相似文献   

11.
经济社会的急速发展,政府角色转换,催生了社会服务的合作化供给。广州在家庭综合服务上率先采用了政府与社工组织合作供给方式,为培育基层社会组织创造了良好的空间与平台。其中,荔湾区J街的基层政府和社工组织合作提供家庭综合服务是一个典型案例。但是,社会服务合作化供给取得实效,毕竟需要一个实践磨合过程,存在着社工组织定位不清、保障资金到位滞缓等问题。为此,在对J街案例剖析基础上,围绕政府角色、社工组织、资源分配和监督评估方面提出了制度安排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区分了社会服务的“购买主体”和“承接主体”。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双主体”战略的推广和实施,不仅给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带来新的“利好”消息和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调整发展策略,争取更好更快地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中国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的基本特征;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双主体”政策对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双重影响;以及在此政策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机构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黄海平 《社会工作》2011,(15):51-52
“幸福”两字成了中国2011年的关键词,在广州,“打造幸福广东,建设幸福广州更是常听到的一句鼓舞人心的口号。引入社会工作,在街道层面发展家庭综合服务,促进社区和谐,建设幸福广州,2010年广州市已在全市启动20条街道试点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笔者现在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担任社工。服务目标是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会出现执行偏差现象为既有研究所揭示,但相关行动主体之间何以形成“共谋链”现象?本文通过M社会工作机构执行政府购买的社会服务案例,试图揭示社会组织与属地政府、内部员工以及居民在项目实践中通过“目标替代”形成“共谋链”的社会机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机构通过政府背书来获得稳定的项目资源和生存空间,维护项目发包的委托—代理关系;与社会工作者形成专业建制,完成项目指标,应对委托方的项目验收;通过人情、礼品邀约社区居民完成服务材料,应对项目评估。属地政府的默许与社区居民的支持,使得该“共谋链”成为一种稳定存在的行为模式。研究发现,对政府购买服务的强资源依赖和专业化滞后下市场造血能力不足是社会组织项目制出现共谋的结构性诱因,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应通过更为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5.
芦垚 《东西南北》2012,(1):30-31
省长聘请“洋顾问”,放眼全国,几乎成为各地政府的通常做法。除建言献策外,地方政府也很看重这些企业的项目和投资。 15位外籍省长经济顾问齐聚广州,参加2011年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引起关注。15位“洋顾问”中,多数是世界知名跨国公司的高管.还有同外高校的学者。他们应邀来到广东,为广东省的经济转型升级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6.
江苏于198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份。近年来,江苏省按照“政府责任化主导、民间多样化运作、机构人性化服务、城乡一体化联动”的总体思路,扎实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经济社会的急速发展,政府角色转换,催生了社会服务的合作化供给。广州在家庭综合服务上率先采用了政府与社工组织合作供给方式,为培育基层社会组织创造了良好的空间与平台。其中,荔湾区J街的基层政府和社工组织合作提供家庭综合服务是一个典型案例。但是,社会服务合作化供给取得实效,毕竟需要一个实践磨合过程,存在着社工组织定位不清、保障资金到位滞缓等问题。为此,在对J街案例剖析基础上,围绕政府角色、社工组织、资源分配和监督评估方面提出了制度安排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资讯超市     
广州启动社工赴川提供专业社会服务5月21日,由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筹)、广州义工联及广州地区五所高校和专业社会工作团体共同发起的广州社工界支援四川抗震救灾行动正式启动,本次行动将招募100名专业社工组建服务队伍,在广州市民政局  相似文献   

19.
一、活动的背景深圳市妇联南山区阳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于2008年4月29日正式启动,旨在通过引入社会工作理念和手法,整合资源,为社区居民特别是妇女儿童提供家庭服务。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南山区许多居民产生灾后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缺乏表达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20.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有超过百万的志愿者以各种方式参与抗震救灾,成为政府行动的有力补充。但志愿者服务中存在着各自为政、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工作内容简单、流动性大等问题,因此探索志愿服务的可持续机制应成为今后应急救援体系的工作重点,并建议率先在高校探索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志愿工作可持续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