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工作》2011,(4):35-37
深圳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政府购买,民间运作的社会工作服务机制,初步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嵌入式社会工作发展模式.以深圳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分析了嵌入式发展模式产生的背景,建立了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开发设置了试点岗位,培育和发展了一批社工机构,开展专业服务积累了经验,但在社工管理、机构监督、队伍稳定、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发展困境.我国...  相似文献   

2.
柳拯 《社会福利》2010,(3):10-11
外部购买 所谓外部购买,是指社会服务机构通过向外部专业社会工作机构购买岗位与项目实现自身社会工作发展的方式。上海、深圳等地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通过政府制定宏观政策、培育专业社工组织、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3.
张耀华 《社会工作》2011,(22):54-57
深圳社会工作的发展可以说是"三新":一个全新的专业服务,在一个全新的工作地点,聘用一批全新的工作队伍。在这样的环境下,深圳市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建立起了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学者在总结深圳社工模式的成功之处时认为:深圳社工服务模式,是政府制定政策方向、提供财政及实务支持、建立执行架构、监管及改善机制;成立社工协会为行业发展服务,面向全国招聘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向民间社工组织购买社工服务;聘用香港资深社工为深圳社工督导,提供督导及培训工作。这也就是说,深圳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制度对现实的建构。但是制度又是如何建构现实的?笔者运用社会学制度主义中的制度同构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4.
唐咏 《社会工作》2009,(15):56-57
深圳的社工发展是以政府购买社工服务、设置工作岗位的模式进行的,而香港社工的工作环境大部分都是在所属的社会服务机构场所。社会服务机构作为第一环境担负起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第二环境则由工作的具体地点和社会服务机构场所之间的联系所取代。这样相比较,在“第二环境”中工作的深圳社工更具有挑战性,第二环境有多方面的特性:特有的文化、规范、程序、阶层和信息传达方式。那么在如此的第二环境中,社工如何开展专业工作呢?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政府购买服务”和社会工作职业化推进,一批新增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蓬勃发展起来。其中,以高等院校社会工作系为依托的专业社工机构占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2007年4月起,广东省深圳市正式推进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从2007年8月到2009年5月,深圳先后分4批,由政府向民间社工服务机构购买了七百多个社工岗位,分布在市、区两级的民政、教育、司法、残疾人服务、社区(包括  相似文献   

7.
一、深圳社会工作运作模式及社工组织的发展和面对的挑战 (一)深圳社会工作运作模式 在西方国家和我国港澳台,社会工作经历了长期民间自我发展的过程,非政府组织在公益慈善领域发挥举足轻重作用之后,政府“适时”加以整合和规范,进而成为一种制度安排,是由下而上的发展,政府只是“顺水推舟”。相比之下,我国缺少这样的过程和条件,是自上而下地推进,因此,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深圳的具体做法是“政府主导、民间化运作”,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注册成立于2007年5月,是深圳市民政局培育起来的,为政府和社会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民间非营利专业机构。2007年初,为了创新社会工作模式,深圳市民政局率先进行了社会工作试点。市民政局着力开发社会工作岗位,同时培育民间专业服务机构,然后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民间专业机构购买社工服务。  相似文献   

9.
《社会工作》2008,(13):26-26
深圳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注册成立于2007年5月,是深圳市民政局培育起来的,为政府和社会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民间非营利专业机构。2007年初,为了创新社会工作模式,深圳市民政局率先进行了社会工作试点。市民政局着力开发社会工作岗位,同时培育民间专业服务机构,然后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民间专业机构购买社工服务。  相似文献   

10.
当前社会工作服务在国家政策支持和社会现实需要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社会工作教师纷纷通过成立机构来承办各项政府购买服务,此现象是利是弊?社会工作教育者理论上要做到教学、科研和实习结合(为三元模式),但发展三元模式存在着资金、师资和验证成效等的困难。本文将就此探讨社工教师承办社工服务的现状,并通过应用珠海经验,探讨如何利用机遇,推进社工教育的三元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11.
深圳社工机构与高校的合作现状2008年1月9日,深圳市六个区政府和光明新区管委会的代表分别与九个社工机构签订了购买社工服务的意向协议,具体购买数量是: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75名、慈善公益网30名、社联社工服务中心31  相似文献   

12.
在福利市场化和民营化风起云涌的当下,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成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革基层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之举.本文以公共服务市场化和"嵌入"路径作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建构性力量,提出了非市场竞争性项目购买模式、非市场竞争性岗位购买模式、市场竞争性项目购买模式、市场竞争性岗位购买模式四种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基本类型.借助现有经验资料,从市场化、行政干预度、资源整合力、专业化程度、社工机构规模和数量、行业自主性、资金和人员稳定性8个维度,对四种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运行机制、基本特点和制度后果等展开了深入讨论和反思.  相似文献   

13.
深圳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前沿,作为深圳第一批社工的张晓因,他体会到了“深圳模式”的深刻之处,也看到它一些问题,并作了一些有益思考。同样身为深圳社工的林璟川则阐述了小组工作方法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开拓了我们的专业视野。而从事哀伤服务的上海红十字会社工王子美探讨了追思会中的一些问题,对我国本土化的哀伤服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上三个作者都是在一线工作的社工,他们对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有更真切的理解。希望有更多的一线社工参与进来。  相似文献   

14.
向木杨 《社会工作》2009,(15):11-14
2007年4月起,广东省深圳市正式推进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从2007年8月到2009年5月,深圳先后分4批,由政府向民间社工服务机构购买了七百多个社工岗位,分布在市、区两级的民政、教育、司法、残疾人服务、社区(包括妇女、计生)、青少年、医务、禁毒、信访及劳务工等领域。期间,他们先后三次对各社工机构的服务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社工的专业性作用基本得到肯定,社工服务普遍被服务对象所接受、认可,引进香港社工督导的做法效果显著。全市社工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了可观的服务数量,服务水准总体优良。总的来看,深圳市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实践初见成效,并得到各方的普遍认同和肯定。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政府向民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购买服务,形成了一种“买卖”契约关系。这种关系在社会工作承运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社会工作服务的数量与质量。与此同时,政府与机构之间的契约关系面临着“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合谋”、“阴谋”等四种博弈困境。因此,重构政府与机构之间的契约关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只有重新确定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主体地位,健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制度体系,加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运营能力建设,才能更好地构建政府与机构之间的良性契约关系,提高社会工作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深圳的社工发展是以政府购买社工服务、设置工作岗位的模式进行的,而香港社工的工作环境大部分都是在所属的社会服务机构场所。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7.
杨雷 《社会工作》2011,(3):17-18
随着社会工作实务工作的不断推进,继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大传统专业实务厅法之外,社会工作行政在专业实务方法中成为不可缺少的领域。目前,政府购买社工机构社工服务的时候,机构行政社工没有被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18.
《社会工作》2009,(11):44-44
尊敬的社会工作界同仁: 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加于2009年8月4日-6日在江西省井冈山翠湖宾馆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特色社会工作论坛”。此次为期3天的会议,届时将云集众多社会工作领域的专家学者、上海深圳社工机构的管理者、社工督导等专业人士,以“社会工作机构培育与发展”为主题,探讨新形势下我国本土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刘伟 《创新》2017,11(4)
城市流动儿童是城市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专业社工机构在城市流动儿童教育服务中大有作为.南宁市X机构运用专业的社工理论与方法,从家庭、学校、社区和政府四个层面介入南宁市万秀村流动儿童阅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践中发现专业社工机构介入城市流动儿童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政策不完善、经费不足、专业社工人才缺乏、专业社工机构发展缓慢、社会认同偏低等.为此,要促进专业社工机构介入城市流动儿童教育服务,在政策上要让社工机构有更广阔的舞台,在经费上要不断完善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为主体、多种筹资方式并存的筹资模式,在社区层面应坚持扎根社区、依托社区、回归社区的工作理念,在人才方面应培养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在机构方面应发展专一化的社会工作机构.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区分了社会服务的“购买主体”和“承接主体”。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双主体”战略的推广和实施,不仅给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带来新的“利好”消息和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调整发展策略,争取更好更快地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中国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的基本特征;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双主体”政策对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双重影响;以及在此政策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机构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