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珺 《社会福利》2008,(3):11-11
依照《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国务院令第513号),自2008年起,清明节成为“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清明节被列为法定节假日,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对传统文化习俗的尊重,也为各级民政部门全面展示殡葬工作成效、大力宣传殡葬改革、倡导文明祭扫新风提供了良机。  相似文献   

2.
朱希峰 《社会工作》2008,(11):37-38
2008年是清明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第一年。受“清明正日上坟”这一传统祭扫观念的影响,清明时节上海的各个殡葬服务场所迎来了史无前例的祭扫高峰。为了应对这波“扫墓大军”,改革殡葬习俗,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丧葬礼仪,实现“安全、有序、文明、科学”的祭扫工作,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积极响应政府有关部门的号召,  相似文献   

3.
日前,四川省民政厅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08年清明节期间群众祭祀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认真做好清明节期间群众祭祀活动管理工作。《通知》指出,清明节在今年首次被国家规定为法定假日,参与祭祀活动的群众数量将大大增加,因此各地要大力加强清明节期间群众祭祀活动的管理。一是要加强领导,  相似文献   

4.
高嘉  张九海 《社科纵横》2012,(4):144-146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节日的形成与发展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不断积淀和嬗变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节日体系不断完善,但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和现代文明的发展、洋节的兴起,传统节日出现式微的态势。目前,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被列为法定节假日,传统节日有所回归。传统节日中的优秀的文化资源是中国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节日文化的顺畅发展将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社会福利》2008,(3):1-1
今年是国家规定清明节作为法定节假日的第一年。做好今年清明节的工作,尤为重要和特殊。对于民政殡葬系统、殡葬行业和殡葬职工队伍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和检验。如果思想上有足够的准备、行动上有积极的应对措施,就能够经得起考验和检验;如果思想准备不足,行为迟缓,就可能出现问题、甚至出现大问题。因此,各级民政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决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殡葬,就当务而言,要确保清明节期间广大群众祭奠活动的安全有序、和谐文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悼念逝者、缅怀先人的愿望,是清明节传统节日的内涵,是殡葬文化的传承。积极主动地做好清明节期间祭奠活动高峰期的安全保险工作,排除一切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7.
罪刑法定与我国刑法的价值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是一个深刻的观念变革与价值重塑工程 ,只有从它的思想渊源、价值内涵等方面把握 ,才能使罪刑法定原则“从法律理念转为法律现实” ,确保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得以贯彻  相似文献   

8.
王秀石 《社科纵横》2013,(1):230-231
在众多的民俗中,传统节日习俗是其中最重要的民俗。自新一年的第一天元旦起,中国的传统节日贯穿了全年,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在这些传统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与人数最广,持续时间最长,规矩讲究最多的节日是春节,俗称"过年"。通过对本溪市颇有代表性的两个城乡区域调研比较,发现本溪市春节的"年气"不同以往,"年味"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9.
2008年是国家将清明节确定为法定假日的第一年,连续3天假期,群众祭扫时I训集中、规模大,组织任务亏.按照民政部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辽宁省民政厅立足稳定社会大局,强化安全防范,狠抓责任落实,全省殡葬服务单位共接待571.3万祭祀群众,72万台祭祀车辆,无一起事故发生,实现了"文明祭祀、平安清明"的目标,得到J,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0.
《合同法》在合同形式方面做出了许多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规定 ,但由于对法定形式的法律性质和效力缺乏明确规定 ,引起法学理论和审判实践上的诸多不同理解和做法。借鉴国外的有关规定 ,补充规定“缺少法定书面形式的合同无效” ,修改第三十六条的“合同成立”为“合同有效” ,删除第四十四条关于批准、登记生效的规定 ,使我国合同形式的法律趋于完善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1.
罪刑法定原则是现代刑事法治的基石,然而罪刑法定原则的僵硬性使得其无法直面“风险社会”对刑法提出的要求。罪刑法定的价值关怀在于保护个人权利,而现代刑法的功能在于保障人权,也在于社会防卫。由此,罪刑法定原则亟须转变才能适应现实要求。这种转变既包括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转变,也包括价值内涵的转变,同时还需要罪刑均衡原则对罪刑法定原则的缺陷进行补足,这样才能使罪刑法定原则适应当代刑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是清明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第一年。受清明正日上坟这一传统祭扫观念的影响,清明时节上海的各个殡葬服务场所迎来了史无前例的祭扫高峰。  相似文献   

13.
核心提示: 首次成为公民法定假日的清明节,使殡葬工作和殡葬工作者面,临一次新的考验.做好清明节各项工作,让人民群众过一个平安、文明、祥和的清明节,已经成为当前殡葬工作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老年人社会福利领域确立了“一个转变,三个结合”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一个转变”:立足于传统意义上的“无劳动能力、无法定义务扶养人、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的福利保障,确立面向全社会老人提供养老服务保障的目标取向,逐步拓展社会福利的保障范围,推进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相似文献   

15.
高龙 《东西南北》2014,(1):72-73
近日,全国假日办在网上发布“关于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调查问卷”,得到了约211万人的反馈。据报道分析,大多数网友对现行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表示不满,他们的一大呼吁是延长春节假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地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制定了清明节期间突发事件应争预案,形成了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科学决策、协调合作的清明节祭奠活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清明节是24节气中唯一成为节日的节气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农耕社会以后,劳动人民发现日、月、年构成了历法的三要素。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清明作为24节气中唯一一个成为节日的节气,远在周代也已经确定。我国最早的太阳历以及《国礼·春官》明确记叙了“冬夏致日,春秋致月,  相似文献   

18.
《社会福利》2005,(3):41-4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悼念逝者的传统节日,也是群众到殡葬服务场所进行祭奠活动的高峰时期,加强对清明祭奠活动的管理,对于推进殡葬改革,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切实做好清明节期间群众祭奠活动的管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有无和好可能:夫妻感情是否破裂的判断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离婚的法定条件是当前我国婚姻法修改的重点和难点。本文认为以“夫妻感情破裂”还是“婚姻关系破裂”作为裁判离婚的标准并无实质性差异 ,关键在于界定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文章在对法学专家建议的离婚法定理由作出评估的同时 ,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0.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清明的意义已不仅是追思先人、缅怀故亲的凝望,而且是进行传统文化普及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激励.在陵园里放一束鲜花、给天堂里的亲人寄一封信、通过网络链接一次公祭、通过参观纪念建筑物缅怀革命先烈的功绩,这些已成为现代都市人在清明节里的新风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