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政策衔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搞好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对实现到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奋斗目标有着重要意义,是当前扶贫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多年以来,在缓解贫困、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以收入为基础的现金和财务补贴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而无法摆脱贫困,并且出现了诸多的问题。资产建设已经成为扶贫政策新的走向,通过资产视角分析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弊端,探讨在巩固收入补贴政策基础上,将资产建设嵌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该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管向梅 《社会工作》2011,(18):77-80
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多年以来,在缓解贫困、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以收入为基础的现金和财务补贴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而无法摆脱贫困,并且出现了诸多的问题。资产建设已经成为扶贫政策新的走向,通过资产视角分析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弊端,探讨在巩固收入补贴政策基础上,将资产建设嵌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该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王甫 《社会福利》2008,(10):43-44
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救助体系,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维护社会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河南省焦作市将农村低保作为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认真实施农村低保“四大工程”,较好地保障了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5.
韩君玲 《学术交流》2012,(3):108-111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最早实行立法化的一项制度,具有社会救助或最低生活保障的性质。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作为一种时常的社会救助制度,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仅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而且二者的统合具有可行的实践基础。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最低生活保障政府责任原则的确立,目前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终将被城乡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取代。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烟台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民政部、山东省民政厅的具体指导下,通过深入调研、精心试点,在全市建立并实施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农村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长期、有效、稳定的保障,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自1996年10月份以来,本市12个县市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面实施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先后有19034名保障对象领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俊 《创新》2009,3(5):13-16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国家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农村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并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有效建立起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既是农民增收的需要,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应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立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起由农民个人、集体、国家共同负担、共尽责任的多主体、多元化的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强化对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监督机制,确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8.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己经基本完成,全国范围内的贫困人口(指家庭人均年纯收入低于625元人民币)已经由1994年的8000万人降低到2000年底的3000万人,扶贫取得明显成果。在2001年5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又提出《中国农村扶贫  相似文献   

9.
体制转轨期的扶贫工作李敏贫困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的社会经济问题。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社会经济生活的均衡发展,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扶贫工作由单纯的生活救济转入扶贫开发后,贫困面貌有了极大改变,目前全国农村没有完全解决温抱的贫困人口已由1985年的1.2...  相似文献   

10.
经济调查在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华锋 《社会》2003,(11):34-37
在党的十六大决议和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朱镕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社会保障的部分决议和报告都同时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从根本上检点和  相似文献   

1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以及维护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结合起来,深入探究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在宏观层面上,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相关数据,计算出低保补贴前后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库兹涅茨比率以及均等指数,并比...  相似文献   

12.
扶贫开发,扶助农村贫困户摆脱贫困,不仅是群众的普遍愿望,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次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扶贫工作使成千上万贫困户解决了温饱,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目前农村中仍有一部分人由于各种原因而尚未脱离贫困圈,其中半数以上是因为家中有残疾人而难于脱贫。因此,扶贫最后阶段的重点和难点也就较为集中地落在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上。这时的扶贫就几乎等于扶残了。这是整个扶贫工  相似文献   

13.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江西的试验基地之一,选择在反“围剿”时期活捉张辉瓒的永丰县龙冈镇。一年多来在县民政局精心策划运作和县、镇、村三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试点工作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一、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虽然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其他一些省份的一些县已经建立起来了,但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同,不同地区显然是不能照搬的。在试点工作中,永丰县民政局的同志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比较科学地解决了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必须要面临的几个重大中题:1、制定合理的标准什么样收入水平的农户可以得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护?这是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必须  相似文献   

14.
沙占华 《创新》2021,15(3):11-2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百年努力取得了减贫的伟大胜利.中国的减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农村减贫经历了废除封建生产关系缓解贫困、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救济式扶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的摆脱贫困、专项减贫计划下的消除区域性贫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下的消除农村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的阶段转换,不同阶段的减贫政策依据贫困范围和贫困程度进行了适时调整.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包括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把消除农村贫困当作全党全社会的重要工作;不断深化改革,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调整农村减贫政策;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最大程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注重加强减贫的国际合作,共享先进减贫理念和经验.我国减贫的成功,引领了全球减贫事业的发展,为世界减贫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促进了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建党百年来,中国农村贫困治理经历了战争时期的"均分式"贫困治理、建国后的"合作式"扶贫救济、改革开放后的"普及式"扶贫开发及新时期的"靶向式"精准扶贫四个发展阶段,蕴含着从身份管理到情感治理的嬗变逻辑.我国农村贫困治理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情感治理方式,以高质量发展寻求获得感;完善情感评价体系,建立提升获得感的长效机制;啮合民众内生动力与外部助推力量.当前,要积极构建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具有主动性、多元性和可持续性的后扶贫攻坚时代的农村贫困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家级贫困县A县竞争性扶贫项目运作逻辑的探析发现,依附于科层制之下的扶贫项目在实施前的选择性平衡、实施中的反科层制逻辑以及落地后的短期效应,共同造成项目制在扶贫开发中功能的式微。扶贫项目在地方实践中的非均衡分配规制了贫困地区脱贫的步伐,项目进村时呈现出的“委托—代理”关系使地方在扶贫项目打包中以“反控制”的策略从中谋利,项目制“短、平、快”的目标导向弱化了扶贫开发的可持续性。面对扶贫项目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项目执行的监管力度,提高基层政府的精准扶贫治理能力,制定扶贫开发的后续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7.
李欣广 《创新》2013,(5):32-35
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目标一致,任务不同,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成为扶贫开发的基础工作与重要导向。扶贫.Y-作具有跨越经济、生态、社会三维系统的综合性,因此,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相互关系至关重要。两者之间存在相互矛盾、互不干扰、长远有利、相互融合四种关系,针对不同关系其处理对策亦不同。通过实施科学选择产业、产品类别、重视智力指导、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解决生活用能、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战略措施,将扶贫开发置于生态文明建设约束下。  相似文献   

18.
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保障城乡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联系,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然对社会生活产生积极影响。要做好这项工作。在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是社会救助的基础和核心.文章基于对武汉市青山区农村低保个案的调查分析,了解武汉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施行状况,发现在运行中存在保障能力不足、保障资金缺乏等几个方面问题.文章结合生态系统理论与社会支持网络理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炜 《社科纵横》2013,(10):31-33
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对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贫困农牧民家庭生计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本文通过梳理泥石流自然灾害应对与扶贫开发的理论,剖析了舟曲泥石流自然灾害频发的成因和扶贫开发的困境,进而得出贫困灾区防灾减灾与扶贫开发、生态修复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它也是实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