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上海科学生活》2002,(11):22-24
北京申奥成功后,上海能否再有幸成为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地?这已渐渐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然而,当我们在采访中逐步深入,广泛接触,进而将眼光由申博而转向世博会本身时,世博会的历史,特别是中国151年的世博历程,引起了我们更大的兴趣和更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2.
从1851年到1928年,世博会经历了77年历史,人们感到有必要对世博会作些反思。并对世博会举办方式作出若干规定。当年,成立了国际展览局,这是博览会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世博会的举办变得更加规范有序,而每届鲜明的主题,使人们对某一领域的认识和理解趋向更深入,更全面。  相似文献   

3.
科技安老: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 世博会的历史堪称一部科技创新史,在过去159年间,世博会已成为新技术、新产品首次亮相的集中地。2010年上海世博会同样展示了许多最新科技及产品,令人叹为观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届世博会首创的生命阳光馆自开幕以来吸引了相当多的参观者,馆内展示的高科技应用于日常生活为行动不便人士提供的帮助令观者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4.
徐家首登世博会就拿回了金银大奖,那么其他中国人在世博会上又有如何表现呢为此。我专程走访了上海图书馆的学术带头人张伟。张伟对中国与世博会的关系做过专项研究谈起中国人和世博会的种种渊源,恐怕没有人比他更熟悉了我们约好下午在图书馆见面。穿过一排排书架,我终于在一个僻静的办公室里见到了他这段时间。张伟正忙着把他的有关研究成果整理出版,书名就叫《世博会历史上的中国身影》因此不用借助任何资料,他就滔滔不绝地讲解了起来。  相似文献   

5.
《老人天地》2010,(5):20-21
中国和世界博览会的关系,称得上是源远流长。在中国与世博会“牵手”的百年历程中,也有不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声音     
“真正把上海世博会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胡锦涛 ●7月15日,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一行来到首都博物馆,参观正在这里举行的“走进世博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暨世博会历史回顾展览”。胡锦涛如是寄语2010年上海世博会。  相似文献   

7.
今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城市怎样才能让生活更美好?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办好世博会,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渠道。  相似文献   

8.
筹办世博会的八年将成为上海又一个经济腾飞期,这已成为共识。然而,世博会对上海的意义却并不仅限于这8年,而是持久、永恒的。因此办好世博会是一个阶段目标,长期发展才是根本,对此,更有远见的发展规划才能促使我们办出更有深远影响的世博会。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推动世界连接为一体,既是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又是整体世界形成的重要环节。为激发学生的探知热情,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巧设历史情景,以生动而形象的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为线索,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为教学重点,精心设计了本课教学。  相似文献   

10.
陆锡明  刘明姝 《城市》2011,(9):20-23
一、引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以及居民出行的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给有限的城市道路交通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压力。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世博会期间的交通达到了集约、可达和有序的目标,出色完成了世博会的交通集散任务。交通的本质特征不是通行而是可达,未来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最后个见过这块世博会金牌的人,是年已古稀的徐希曾先生,虽然徐老先生和我们杂志社同在一条长乐路上,但如果没有这次“申博”,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身边有这样一位长者,也不会知道曾有这样一块历尽沧桑的金牌。  相似文献   

12.
1991年,国务院作出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开始了我国社会养老制度改革的历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我们有必要了解国外老年社会保障发展历史和现状,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为此,需要对国外社会保障状况有一个简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建筑是世博会的又一亮点,人们所熟知的“埃菲尔铁塔”就是专为1889年世博会而建,然而世博会建筑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则是为首届世博会而修建的“水晶宫”。  相似文献   

14.
《公关世界》2009,(9):56-56
伟达(中国)公共关系顾问有限公司目前推出“上海世博会传播咨询服务”,以满足参展国家和企业对此类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通过专业服务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历史上最大最辉煌的世博会并充分利用本届世博会能提供的传播机会。  相似文献   

15.
起源于1851年的世界博览会,堪称人类在经济、文化、科技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150多年来,通过世博会这个舞台,促进了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英国的水晶宫、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美国的自由女神像……这些源于世博会的经典建筑已经成为人类建筑的标志性符号;而魔方、冰激凌、宇宙仪等世博会的发明物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公关世界》2008,(11):25-27
一、项目简介 英国首都伦敦不仅是全球最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同时伦敦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吸引着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的目光。伦敦政府一直十分重视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在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上海成功赢得了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后,伦敦市政府意识到应该进一步加深与中国的合作,尤其是北京和上海。  相似文献   

17.
1851年首届世博会的一块奖牌,无论有着怎样的含金量,经过151年的岁月,终究已成为一段往事在采访的整个过程中,让我最感兴趣的是151年前,一个中国商人为什么会不远万里去参加世博会是一时的突发奇想,还是有更深层的原因?为此我再次认真翻阅了徐家的传记文献。  相似文献   

18.
《上海科学生活》2002,(11):27-27
自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举办至今,经历了150多年。新中国自1982年开始已先后12次参加世博会,并于1999年主办了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在这次世博会的起步和目前的筹备阶段,各国都在经历着金融大海啸的冲击,这非常像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的情况。当时经济大萧条的状况确实影响到了各国对世博馆建设的物力和人力,但是,人们还是从这次欢乐的世博会上找到了克服危机的信心和勇气,较好地实现了世博会的宗旨——理解、沟通、欢聚和合作。  相似文献   

20.
2002年,伴随着《茉莉花》的旋律,中国的申博短片在摩洛哥蒙特卡洛“惊艳四座”,上海获得了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自那之后,上海世博会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开展着,蕴含着不同建筑设计理念的各国场馆拔地而起,报名参展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总数突破230个,创历史之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