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诉的价值     
公诉的价值目标是国家与社会通过公诉活动所追求的结果。公诉的价值目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现法律正义,这是公诉的外在价值;二是体现程序公正,这是公诉的内在价值;三是注意诉讼效益,这是公诉的公诉价值。  相似文献   

2.
青年卢卡奇的历史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历史”是一个基础性的概念,“总体性”、“物化”、“阶级意识”等概念都是竖立其上的。这一著作的书名从表面上看重点似乎在“阶级意识”上面,但就卢卡奇这一著作的内在思路来说,重点恰恰在“历史”这一概念上面。青年卢卡奇的“历史”与马克思的“历史”有很大的不同。这首先表现在,青年卢卡奇在理解历史时没有了马克思历史观中的本质论的思想层面。我们知道,“历史”在马克思那里是有两个层次的内容的。第一层次是历史运行的层次,它说明的是在一般认识论的层面上历史是什么这一问题。马克思在《关于费…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在从严治党历史进程中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在思想认识上明确从严治党的战略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逻辑前提;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精神实质;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核心要求;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民主监督,这是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关键环节;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这是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是无疑的。不过,习惯上把这一规律的实现形式,理解为新生产关系总是发生在旧社会生产力最发达的环节上。出于这种简单化的理解,对社会主义社会在不发达国家中,比如在我国的建立,有二种不正确的认识。一种认识以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主张在这些国家中首先发展资本主义,只有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了之后,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三十年代,中国的托派就持这一观点。这种认识,早已被历史事实所粉碎。一种认识则以为,这是可能出现的,但是,这是历史发展中的特殊现象,而并不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规律实现的一般形式。这种认识仍然不能揭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刻的内在必然性。本文要说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十规律的一般实现形式,恰恰是后来居上。  相似文献   

5.
王张江姚反党集团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炮制了一套假左真右的理论。这一套反革命修正主义的理论,集中反映在他们组织编写的、在上海出版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是一部反党反社会主义、为“四人帮”篡党夺权服务的政治经济学。这本书,在广东流传颇广,流毒甚深。我们有责任进行批判。这是捍卫马克思主义,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有关鲁迅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思想的探索,历来少有专文论述。原因是鲁迅在这一时期写作活动很少,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比较沉默的时期,这就给我们研究他的思想带来一定困难。但是,从他在这一时期的战斗实践中,从他写的一部分文字中,我们仍然可以摸清他这一阶段的主要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7.
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要能够协调均衡地发展,其前提条件是社会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在社会生产资源中,最主要的金资本(或资是)和劳动力这两大类。支配资本在各部门间合理配置的机制是平均利润规律,这一点已为人所共知。支配劳动力资源在各部门间合理配置的机制则是平均收入规律,这一点尚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单位好不好,关键在领导。”这里所说的领导,是指领导者。但“领导”与“领导者”不是同一个概念。“领导”故名思义是他带领、指引、疏导的意思。它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是一种动态过程,是由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过程中,领导者对群众的影响力量,以及在领导者影响下的群众积极性这两个方面是实现某种预定目标的全部内容。“领导”这一行动过程,也可以说是领导  相似文献   

9.
真理观的哲学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人们经常在几种不同的意义上提出一个共同的问题:“这是真的吗?”分析人们在各种不同的意义上所使用的“真”的概念,能够合理地拓展关于“真理”问题的哲学视野。1—1.在最直接的意义上,“这是真的吗”所追问的是,“这”(例如这个人或这件事)是否“存在”。这里的“  相似文献   

10.
“量子力学对微观实在的描述是完备的吗?”这是量子力学创立初期,在创始人之间激烈争论的问题,直到今天这一争论仍在继续。可见,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深入探讨并正确回答这一问题,不仅对量子力学本身的完善,而且对人类整个科学发展都将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四十年前,玻尔在与爱因斯坦的论战中曾经说过:“按照我的意见,要论证一种逻辑上  相似文献   

11.
国有产权的宏观管理是公有产权营运的重要环节,这也是长期以来公有产权营运的薄弱环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庞大的国有资产究竟如何管理、如何营运,这是亟需进行研究和探索的。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是毛澤东同志的一贯思想,是我们在任何时期都必須重視的首要問題。最近,国內报刊上发表了許多这方面的文章,并且出现了某些爭論。无疑,有爭論是好的,这可以誘导大家对这一問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这里,結合着黃永轼同志在  相似文献   

13.
文学要民族化,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重要的美学命题。所谓民族化,主要是指民族文学的发展过程和应达到的标准与归宿。近年来,这个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义学民族化的实质是什么?也就是说,它的内在规定性是什么?这在民族文学的创作实践中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文学民族化的实质是什么?我认为,这就是真实、深刻地反映民族的社会生活。这是由民族文学的基本属性和产生条件所决定的。文学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  相似文献   

14.
关于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领导权的思想,是马列主义的重要理论原则之一;这一思想理论原则在近代中国出现,是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结果。对此,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然而,这一思想理论究竟是谁最早在中国明确提出并结合中国的实际而进行论述的呢?对于这  相似文献   

15.
求同存异是统一战线工作中具有普遍性意义的重要原则,是贯穿于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思想。在理论上认识和把握这一原则,在实践中运用和坚持这一原则,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搞好统战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求同存异原则在古今中外早有不同的认识和实践,但真正对这一原则以科学的解释和广泛的实践的却是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首先,求同存异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在统一战线实践中的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对立的双方既有共同的矛盾基础,而且彼此之间还包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哲学战线上,正在开展着一场新的激烈的论战,这就是关于“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的论战。这是一场坚持唯物辩证法同反对唯物辩证法的斗争,是两种世界观即无产阶级世界观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斗争。主张事物的根本规律是“一分为二”的,站在唯物辩证法一方;主张事物的根本规律是“合二而一”的,站在反唯物辩证法一方。论战的双方阵线分明,针锋相对。这是当前国际国内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7.
在《现象学的观念》一书中,胡塞尔阐述了“现象学的还原”和“意向性的构成”这两个观念,这是这本书的两个创造性的理论突破。正是这两个理论突破,标志着胡塞尔从描述现象学完全转向了先验现象学。这表明,是《现象学的观念》而不是学术界普遍所认为的《观念Ⅰ》标志胡塞尔先验现象学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18.
过去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比较重视马克思的哲学唯物论同唯心主义的区别和对立。这当然是正确的,也是必需的。这是研究和理解它的起码要求。但是,这还是不够的。要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的实质,我们还必须弄清它同旧唯物主义的区别。在这一方面,我们做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要真正做到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我们不仅要同唯心主义划清界限,而且要同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弄清马克思的新唯物  相似文献   

19.
刘辉 《中州学刊》2015,(4):16-19
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建设是根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规范决策实施前后的制度设计,这是党密切联系群众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实现政治民主,这是党密切联系群众最根本的制度保证。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制度,这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当务之急。完善矛盾纠纷调解制度,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这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健全群众监督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权力的制约,这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自由发明,理论体系同经验的关系,以及逻辑简单性的要求,这三者在逻辑上是统一的、有机联系的。这是爱因斯坦完全成熟时期的一种完整的和一贯的思想。《对批评的回答》文中“肆无忌惮的机会主义者”之说,是爱因斯坦对那些肢解自己完整思想的“有体系的认识论者”的批评。不少学者认为这是爱因斯坦在认识论上为机会主义者的自白,这是极大的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