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快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是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的重要内容,也是优化配置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保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必由之路,还是保障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家庭农场有利于提高土地流转效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现代农业,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文章分析了四川南充地区在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是运用现代资本、物质技术要素来改造传统农业,以先进的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支持农业,以新的经营理念管理农业,推动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节约宝贵的土地、淡水、石油等资源,减少化学农业带来的污染,保护农村优美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符合中国国情,必须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国人多地少,必须把粮食生产放在农业发展的首位;必须精耕细作,努力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土地单位产出率。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处理好农业规模化生产与农业家庭经营,耕地需要流转集中与体制上村民承包土地几十年不变的关系;处理好建设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中少取、多予、放活三者之间的关系。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因地制宜,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各地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本质特征、发展动力与培育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规模化、集约化、高效率、可持续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描述了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本质特征:即农业生产规模化、生产要素集约化、技术应用广泛化、产业体系一体化和资源利用合理化;提出了技术变革、专业分工和农民分化是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发展动力;最后提出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基本原则:即符合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需要;有利于农村家庭经营基本制度的稳定;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与区域经济发展特征相适应;与农村全面深化改革相协调。  相似文献   

4.
家庭农场是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的制度创新,这一制度创新必将极大地解放农业生产力,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我国家庭农场具有的主要特征是:建立在公有产权基础上的农业经营组织;一种有效率的农业经营组织;大、中、小农场共同发展是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趋势。当前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瓶颈"是:家庭农场土地流转集聚难;家庭农场主文化程度偏低;农业科技有效供给不足;家庭农场融资困难;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低。破解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瓶颈"的对策是: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家庭农场主;有效供给农业科技;创新农村金融,强化政府扶持政策;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丰富,但人力资本存量不足,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深化和发展。消极被动地采用扶贫帮困、片面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针对从事农业及非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和已成为现实的及潜在的劳动力,提出了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的不同战略定位,有助于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使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更有利于入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形成人力资本;适应新型的生产工具和生产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今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出现“家庭农场”的概念,一时间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围绕家庭农场发展前景各抒己见,成为媒体追踪报道的一个热点话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中央连续10年在一号文件中关注“三农”问题,其主题词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流转;文件强调,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要尊重和保障农户的生产经营主体地位,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  相似文献   

7.
现行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已不适应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呼唤体制改革和创新。在不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在广大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家庭经营和农户合作经营相结合的新型双层经营体制,有利于农村经济实现“第二个飞跃”,有利于农业生产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的体制创新,发展农业的合作经济,是建立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实现农民现代化转向,而农民生产经营观念的转变对整个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关中4个村庄的调查发现,现代农业进入农村经历了接受——抵制——再接受的过程后才真正进入农村。而农业逐步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民生产观经营观念和学习观念也随之变化。这些变化与农民的理性基础、新的要素投入与外部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为实现农民生产经营观向更高层次发展,需要通过完善农村教育网络、内化现代农业价值等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保护农业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求中国农村经济必须实现从第一次飞跃向第二次飞跃的转换,即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基础上,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要成功实现第二次飞跃,必须做到土地资源、组织形式、技术应用、资金要素的适度规模化。为此,需要优化完善顶层设计,采取包括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健全土地流转制度、发展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等在内的复合手段。  相似文献   

10.
家庭农场已成为新形势下我国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本文采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的家庭农场样本数据,研究家庭农场的土地流转与农业雇工决策,定量分析家庭农场经营规模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要素市场价格、土地流转市场发育水平、要素禀赋等变量对家庭农场的土地流转决策与农业雇工决策产生了显著影响;同时,家庭农场土地流转决策与农业雇工决策之间具有正相关性,二者具有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本文的研究为协同推进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以促进家庭农场快速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土地流转背景下,在资本与地方互动过程中演化出迂回多样的中间类型的农业经营形式。以华北桃县一家庭农场联合体为例,分析其合伙共包的形成机制及与乡土社会、外部市场的互动过程,研究发现这一具有合伙经营、异乡资本特质的家庭农场联合体,其成员主要由经营能力与资源禀赋相当且关系密切、地位平等的乡村精英组成。家庭农场联合体在内部采取了合伙共包却家庭分别独立经营的结合形式,形成农业经营共同体以应对市场;在外部则由于其农民出身的群体特征本性而熟练地运用乡土社会的伦理规则解决了嵌入的障碍。这种合伙共包的经营形式既规避了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抗市场能力弱、规模有限、难以对接市场且嵌入乡土的劣势,又兼具了家庭经营、共同协作、规模议价的优势,实现了内部经营与外部互动的双重“嵌入”。这一具备家庭、合伙、互助等实质理性倾向的中间类型农业经营形式或可构成理解中国农业转型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家庭农场发展呈现出小规模经营和农业生产兼业化状态.随着城镇化改革,农村大量的青年人才流失,农村整体呈现出空心化、老龄化发展趋势,这样使得许多家庭农场经营者出现后继无人的担忧情况;家庭农场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想要实现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要找出家庭农场有效培育路径,并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适度规模经营是农村改革以来具有特色的理论和政策概念。适度规模经营的合理性来源于农业经济和政治社会两个层面。在中国长时期保持"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下,这两个层面均应兼顾。对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农村的比较研究表明,当前中西部农村地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实现方式是"中农-家庭农场",其经营规模具有"适度"的特征,其经营模式兼顾效率和公平,引领农业现代化。国家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上,要明确支持新兴的"中农-家庭农场",构造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内生于村庄社会的家庭农场是推动中国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重要主体之一。鉴于社会关系对家庭农场经营发展的重要影响,相关研究认为具有强关系结构机制、信息推荐排序机制和时间密度机制的家庭农场社交行为有利于家庭农场健康发展。构建涵盖家庭农场主、普通农民、土地出租者、消费者等主体类型的家庭农场社交行为与家庭农场经营发展耦合演化多主体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模拟结果显示,具有强关系结构特征、时间密度特征和信息推荐排序特征的社交行为在多数条件下能够有效推动家庭农场发展;尤其在市场供过于求、与消费者互动成本较低的情况下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实意义 21世纪初,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工业化步伐日趋加快,作为农业大国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进程是势在必行.然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迈向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有利于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合理利用.防止承包土地粗放经营甚至土地抛荒,减少了土地资源闲置和浪费,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优化.二、有利于农民增收.农民以入股、转让、出租等形式将土地流转给种养大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业龙头企业,再由他们将零星抛荒土地集中连片采取规模化集约经营,使得单位面积土地产值增加促进农民增收.三、有利于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大规模集中连片经营,有利于采取机械化耕作,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推进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前,以家庭为本位的小规模分散经营,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大前提下,建设专业农场,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集中经营,走产业化道路,是促进农村产业化、城市化的有效实现形式。目前,要切实把握好推进专业化农场建设的关键环节,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政策,保护好农民利益,推出切实可行的试点规范,实行政府推动的双向选择,统筹解决好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和规模农业的推进,资本农场作为新兴的农业经营主体逐渐活跃。本文以四川省葛村资本农场中的实地研究为例,通过对农场劳动组织与管理过程的分析,强调指出资本农场对农业雇工的劳动与社会再生产的控制与剥夺。面对资本农场强制性的劳动分工、生产环节的拆分、生产知识的宰制等劳动组织方式,农业雇工被异化为企业生产律条下的附属品,逐渐丧失其生产生活中的自主性;同时,农民社会中的劳动伦理与道义掩盖了劳动过程中资本对劳动力的剥夺,使其所遭遇的异化和剥夺进一步强化。通过对资本农场中农业雇工生产过程的剖析,本文对现代农业和以资本化、规模化为主导的农业经营模式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政策体系冲击下,农业经营主体发生分化,依据经营价值取向,可划分四类经济主体,即“留守农业”、“中农”、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形成多元化的农业经营主体体系。通过比较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价值取向及其社会效益,发现占主要比例的“留守农业”和“中农”是粮食安全的坚实保障,也为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民双向流动秩序提供经济基础。家庭农场是农业经营效益最佳的生产方式,也是返乡农民创业致富的途径之一,其经营者是新型农业价值观的承载者。农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天然地具有排挤小农的取向。出于农村社会稳定的角度考虑,地方政府应该认识到小农的农业经营主体地位的重要性而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全面推进,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一类,得到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正在成为我国农业规模化发展的基础性力量。从家庭农场的内涵与外延出发,通过追溯国营农场到家庭农场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深入揭示了我国家庭农场产生与演变的内在逻辑,分析了家庭农场制度变迁的动因和条件,并总结了当代中国家庭农场发展的主要特点与现状。  相似文献   

20.
基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家庭农场经营的内在联系,从生产制度体系、安全预警体系、公众参与机制、乡村环保机制、资源利用管理、绿色农业发展等方面,探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改革方向与重点;从政策、管理、服务、培训和保障等方面,阐述绿色家庭农场建设与经营必须抓好的五个环节;同时,从农村新型经营体系创新、绿色农业规模经营、科技服务水平提升和农业经营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促进乡村绿色农业持续发展与有效经营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