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力资源开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1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推进力量。对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湖南省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有利于“富民强省”目标的实现。采用文献和逻辑分析,得出制约湖南省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因素有:传统文化的不良影响,社会发展条件不够成熟,现有政策中的社会性别偏差以及农村女性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石宇  丁亚 《管理科学文摘》2011,(25):117-117
以农村人力资源为研究对象,分祈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使之更合理有效地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等三大经济资源中,人力资源处于主导地位,影响并决定着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本文分析了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成因,并从教育角度提出了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农村男性劳动力进城务工的越来越多,农村妇女在农业生产上已成为主力军。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毫无疑问农村妇女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如人意,这些农村妇女普遍存在着思想观念落后、科学文化水平低下、技术技能缺乏等问题。因此为了使新农村建设能够更好的进行,必须对她们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本文将以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为例,从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开发需求分析和开发模式分析入手对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农村人力资源是建设新农村的核心力量,推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提出了通过沿海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若干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后,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作用日渐凸出。但农村女性人力资源无论从整体素质还是发展态势上均于新农村建设对人力资源提出的高要求产生了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将农村妇女劳动力优势转化为农村女性人力资本优势,动员广大农村女性建设新农村。  相似文献   

7.
努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建勋 《领导科学》2006,(11):24-25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欠发达地区应在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的同时,合理有序地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一、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义1.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能够保障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需求。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工作,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科学组织和推动,更需要广大农民踊跃参与。近些年来,欠发达地区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固然有效地增加…  相似文献   

8.
长久以来由于受到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我国农村女性人力资源一直未得到充分开发,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更是一片空白.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不仅是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推进重庆地区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从现实意义上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关系着“三农”问题的解决;从国民经济战略意义上说,关系着农村经济、农村工业化、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我国虽然拥有巨大的农村人力资源,但是,对于农村劳动力的开发还相当有限。没有把农村人力资源培养成农村发展所需要的真正人才,这显然阻碍了国家整体发展的战略。本文就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困难做简要论述,并提出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金纬 《经营管理者》2011,(7X):255-255
当前我国户籍制度的不完善,农业发展的落后,城镇化进程的缓慢,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健全,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等因素制约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为此,应在严格控制农村人口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培养与开发,创造新的非农就业机会,以此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村镇是组成农村社区最基本的单位.和谐村镇建设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阵地.构建和谐村镇的着眼点和核心是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对构建和谐村镇意义重大.文章从和谐村镇建设背景下阐述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并结合当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科技素质高低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不断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养适应现代化农业建设的新型农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途径。本文通过农民培训指标的统计与分析,运用IPA分析方法来揭示农民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农村基层政权作为我国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基层干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担负着重要使命。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我国农村正发生着激烈变革,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导致基层人才、政权和治理的多重"虚空化",给我国农村基层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带来了严重挑战。新时期下我们必须创新人才建设理念、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健全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等举措,加强农村基层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推进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4.
岳奎 《决策探索》2006,(5):58-5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在新时期推动农村建设的一项战略决策.从根本上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无异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全面实现小康的意义,因此,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农村实际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宋凤仙 《领导科学》2006,(21):16-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党领导亿万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才能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使广大农村呈现出焕然一新、朝气蓬勃的景象。一、加大宣传力度,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氛围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科学发展的新农村。新农村建设所需的新观念、新风尚只有通过有效…  相似文献   

16.
黄丽 《决策探索》2011,(20):37-3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潮中,财政政策起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奠基工程。由于历史形成的办学体制、经济、地域等方面的原因,农村教育仍然是我区教育事业的薄弱部分。按照“建设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教育的要求,农村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不适应”:一是学校校点布局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是学校“硬件”设施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三是学校“软件”资源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四是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8.
<正>档案工作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样离不开档案工作。农业和农村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活动的真实写照和原始记录。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加强新农村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是农业、农村现代  相似文献   

19.
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在注重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的同时,更加重视全面提升农民法治意识,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督促政府依法行政,实现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完善农村法律体系,呼唤法制创新,才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将农村庞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素质较高的人力资本,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真正当家作主;让农民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引领精神文明.总之,新农村建设,期盼法治先行.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此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均指出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党的一贯战略思想,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各行各业都要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