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5月7日,世界著名华裔女作家、社会活动家韩素音女士与丈夫陆文星先生抵达南京,出席了全国第八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新闻发布会。 今年是韩素音及其丈夫80大寿,又是韩女士首次回国40周年纪念,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邀请,此次回国参加纪念活动,并专程赴南京师范大学讲学,在该校设立了“韩素音奖学金”。这是目前为止韩素音女士在国内设立的第六个基金,其它几个分别设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科院等处,此外,她还在瑞士设有一个儿童基金。这些资金来源均是韩女士几十年辛勤写作的稿酬。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个挺“特别”的家。大门上不客气地贴着“室内请勿吸烟”的标牌;开门迎接客人的是一位绝对中国相貌却一副“老外”口音的女士,她笑容可掬地说:“您好,我是臧太太。”这就是著名社会活动家、美籍华人臧英年先生和夫人苗丽华女士的中国之家。第一眼看到臧先生,会猜不准他的实际年龄。这位身材高挑的花甲之人,仍然有著挺拔潇洒的身姿和利落灵敏的风度,只有花白的头发透露出岁月的“秘密”。等到与他交谈,就更会感到惊讶,因为连我这个年轻人也得费点劲儿,才能赶上与他流利的话语同样畅通的思路。祖籍还宁,落下一口*渎东北腹的…  相似文献   

3.
梁可 《21世纪》2009,(4):12-13
近年来,“新加坡教育”在亚洲及世界越办越响,已经形成品牌优势。在刚刚结束的春季国际教育展上,新加坡旅游局大中华区教育负责人张赣民女士和林玉玲女士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这是新加坡5个政府部门联合打造、大力推广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孔德懋女士和孔德成先生姐弟俩是今天尚健在的孔子77代嫡孙。而自从孔德成40多年前定居台湾後,大陆的孔子嫡传後裔,就只有孔德懋女士了。1989年夏天,在北京西便门小区一楝楼房里,我们叩开了孔德懋女士的家门。慈眉善目,满头鹤友,孔德懋女士看上去根本不像年逾古稀的老人。她举止文质彬彬,说话平易和蔼,透著大家闺秀的风范。特别是她那熟悉和亲切的浓浓乡音,使我们这些从山东老家来的“不速之客”与她一见如故。“何当再近共话夜”在人类历史上,很少有家孔子这样复杂而有影响的人物。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双脚     
那天,在母亲那里吃过晚饭后,母亲说:“今晚别回去了,就住在这里吧。”我一边洗碗,一边应承着说:“好。”等看完电视准备睡觉的时候,母亲端到客厅一盆热水,坐在沙发上开始洗脚,母亲一边洗一边说:“人老了,腰都弯不下去了。”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有位知名的现任巡逻大使许通美先生。他曾担任了十五年新加坡驻联合国大使及四年驻美国大使,也是前任新加坡国家艺术会主席。现在除担任巡逻大使外,还兼任国家政策研究院院长,为新加坡国家的外交、艺术及世界和平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许先生成功的背後,他有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徐粲莺女士,在新加坡人们尊称她为许妈妈。许妈妈现年84岁,看起来却像60刚出头,且是一副充满自信的神态,乐观、健谈、爽朗。孙长的千金能歌善舞,抱一腔热血筹款抗日求国,不料成了日军黑名单的追杀对象,被迫退出演艺圈徐梁莺女士出生於上海市金山…  相似文献   

7.
1998年6月8日,以色列驻华大使、著名社会活动家南月明(OraNamir女士、农业专员孙瑞(Nathan Shunari)、公使衔参赞柯翰(YehezkelCohen)博士、二等秘书官沙欧娜(Orna Sagiv)等一行4人在内蒙古进行考察期间,来到内蒙古农牧学院进行参观访问。院长麻硕士教授在学院贵宾接待厅会见了南月明女士,并召开了座谈会。学院的部分专家、教授及学生参加了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当谈到中国的时候,她幽默而又认真地强调她谈  相似文献   

8.
Cherish 《女人世界》2008,(5):68-69
她13岁只身到新加坡留学,17岁时因为偶然读到了一本《亚洲企业家传奇》,立下了“成为华人史上最成功女企业家”的目标。之后,她一边读书一边打工实践,卖过花、开过饰品店,做过推销员、私人助理……直到一年春节,她通过橘子树的生意赚到了50万新币的第一桶金.开了自己的贸易公司。如今,年仅22岁的董思阳已是香港凤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世界公认的十大古代先哲中,中国的孔子排在第2位,仅次于西方人心目中最神圣的耶酥。然而十大先哲中,历2500多个春秋,以圣裔世代袭“爵”只孔子一脉。 孔德懋女士和胞弟孔德成先生是今天尚健在的孔子第77代嫡孙。从孔德成先生于1948年定居台湾后,大陆的孔子嫡传后裔,就只有孔德懋女士一人了。不久前,我特地拜访了她。 慈眉善目、满头鹤发,刚刚放下手中针线活儿的孔德懋女士,看上去不像年届八旬的老者。她头脑清晰,说话和蔼,举止文质彬彬,气质极好,透着大家闺秀的风范。 由于父亲早逝,孔德懋与姐姐德齐(已病逝)、小弟德成就成了占地240亩的孔府的小主人。当时她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姐,读书也在府里,外面世界什么样  相似文献   

10.
刚到新加坡时,我的先生已从新加坡国立大学取得学位。我参加了他的国大毕业典礼。望着他头上那顶黑色方帽,我目光烁烁。年长7岁的先生自然地一挥手:“既然喜欢,就到国大申请个学位念书吧! ” 申请递上去,我一边在国立大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政界,有一位引人瞩目的华裔女士;美国的华人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她的名字。她,就是兼任白宫进出口贸易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美国总统府学者委员会主席等多项重要职位的陈香梅女士。 陈香梅融作家、政治家及社会活动家于一身,是个传奇式女子,众多的政治传奇中闪现着她的影子,不少秘密外交使命中留有她的足迹。1992年6月14日,陈香梅女士40多年来第一次到南京访问;1993年,在《扬子晚报》连载其所著《一千个春天》之际,她再次来宁,成为南  相似文献   

12.
何鑫业 《社区》2013,(29):24-24
一位女士和她的先生炒股成功,可她的儿子却根本没有童年,这是顾及了盈利,疏漏了人生;一位先生老谋深算,从参加工作开始就对自己的人生运筹帷幄,且节节如意官至副厅,却被查出患有紧张型肌肉功能丧失症,被剔出人生的序列,医生对此的结论是微血管循环严重障碍,简而言之就是过得不快乐;一位太太,事业成功,貌美得体,无懈可击,没想到,无瑕人生的“瑕”却出在硬币的另一面上——结婚十年后。她和先生离异,男方在离婚理由上写的是:“妇”唱夫随太久。  相似文献   

13.
晓佳 《21世纪》2005,(6):18-19
提起新加坡,我们印象中就认为那里是华人的天下,他们都和我们一样,说着、用着流利的中文。但事实上,真的如此么?我在北京曾经听过一个叫做开心妈妈的女士的讲座。她早年下过海,后来回京,开办了一个叫“开心妈妈”的机构,自称开心妈妈,从事心理辅导。她告诉我们,她去过亚洲很多国家,她特别给我们讲了自己在新加坡的遭遇:一次,她到新加坡,路上见到几个很明显的新藉华人,便上前用中文友好地和他们搭话,谁知那几个新加坡人,见到她是中国来的,十分的不屑,对她回以英文,并说了一句:“我们是新加坡人,不是中国人”。这句话令我们的开心妈妈一直极受…  相似文献   

14.
王个簃先生是老一辈海派书画家,也是吴昌硕门下最为得意的门生。正如艺术大师刘海粟先生所评价,王个移先生“跳开缶老,喜生奇境”何谓奇境?可不可以理解为具有独特风貌之意?综览王个簃先生书画艺术,最成功之处就在于“个老在艺术上出自缶老,而不囿于缶老,终究区别于缶老,而成为独立的个老”(韩天衡《出自缶老,不同于缶老》)。作为个老门生的韩天衡先生对个老的书画艺术的评价是恰如其分的。笔者想就个箱书画艺术的特色作一些粗浅的剖析。  相似文献   

15.
道具箱上的童年谭晶出生在山西侯马市,父母亲都是侯马文工团的独唱演员,从二三岁的时候开始,父母演出的时候,就经常带着她,常常是父母和其他演员在前台表演,她就坐在后台听,听着听着,实在支持不住了,就躺在道具箱上睡觉,文工团的叔叔阿姨都戏称她是“编外人员”。耳濡目染中,谭晶的音乐天赋渐渐显露出来。当时,电影《小花》正是最火的时候,侯马市大礼堂的喇叭里天天都在播放李谷一演唱的《妹妹找哥泪花流》,有一天,连话也说不清的谭晶一边在后台玩,一边准确地把歌曲“哼”了出来,旁边的叔叔阿姨一听就乐了:“来,再唱一个…  相似文献   

16.
叶子来我家时,我已经很大了。我很大是指我已经会做饭洗衣服了。叶子一直不说话,只是睁着大大的眼睛,警惕地看着一切。我使出我的独门绝技——金鸡独立来,我“独立”了半个小时,还一边不断地做鬼脸,她终于笑了,清晰地说:“哥哥,我饿了。”这是叶子第一次叫我“哥”。那时我ll岁,叶子4岁。我背着叶子出去玩,总是被人指指点点。叶子不知道他们在指什么,她总是在我颠颠地跑着的时候,伏在我的背上沉沉睡去,有时,还流口水。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因私出入境服务中心有限公司新加坡部留学咨询师徐女士认为,有志于出国深造的我国中职毕业生到底应该怎样选择一个合适的国家、学校、专业呢?她感到需要考虑三点因素:1.是否有让自己能够尽快适应的环境,2.是否有尽可能低廉的留学费用,3.是否有与自己学习生活能力相匹配的学校。综合以上三个因素,她认为可以把留学关注的目光放在新加坡上。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与作文》2008,(4):16-16
一个穷旅行者在一棵树下停下来,吃起了随身带的煮米饭和菜。不远的路边有一家小商店,一个女士在里面炸鱼,她把炸鱼卖给付得起钱的过路人。女士密切注视着这个穷旅行者,等他吃完了准备要走的时候,女士粗鲁地朝他大喊,“你还没付我炸鱼钱呢。”  相似文献   

19.
那天走进东京大学出版书店,一位40岁模样的女职员接待了我。交谈中得知她叫山腰女士,我称她为先生。后来,她成了我的房东,熟悉后告诉我说,在日本只有教师、律师等有身份人才享得起“先生”这一尊称,她说她与我母亲年龄相仿,可以叫她“妈妈”。看见我诧异  相似文献   

20.
上面是王蒙小说《友人和烟》里的一段。两个人的对话非常简洁上口,“不——是”“不……是”故意拿腔拿调,逗得人心痒痒,又很有趣。读了这一段,人们自然会想起马季和唐杰忠合说的相声《打电话》,男方叫女朋友猜今儿晚上请她看什么戏,男方也是很得意地拿腔拿调地说着“不——是”“不……是”。高行健说,“王蒙把相声引进了文学,这是王蒙的一大功绩。”王蒙也说过,他的小说“对侯宝林和马季的相声有所借鉴”,“《说客盈门》是借鉴了单口相声。我把最严肃的事,用最不严肃的形式写了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