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安徽省为实证研究,利用灰色关联理论思想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化肥施用量、粮食播种面积、乡村从业人员、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等五个主要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强度依次减弱,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从而探究安徽省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粮食安全和粮价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根据1997-2010年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的粮食播种面积排名和粮食产量排名的关系所做的分析表明,各地粮食产量主要受制于粮食播种面积,对1988-2011年26个省份的粮食生产函数分析验证了此结果。那些地广人稀的省份,如黑龙江、内蒙古、江西等省(区),机械化程度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显著;沿海发达省份如山东、辽宁等省的有效劳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显著。人力相对缺乏的新疆有效劳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显著。此外,其他大部分省(区)的粮食产量主要还是受制于粮食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所占比例和成灾面积比例等土地类生产因素。  相似文献   

3.
南宁市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南宁市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度和生产函数,分析了1997-2003年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粮食产量灰色关联度分析作出关联因子排序:粮食单产>耕地面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农村用电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农药施用量,表明粮食单产、耕地面积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对粮食总产的影响最大,从投入角度分析粮食总产与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关联度大;基于生产函数的贡献率分析表明:化肥施用量、农业科技进步、粮食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农业劳动力对粮食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0.08%、27.62%、12.12%、10.78%、8.91%、0.49%,说明7年来粮食增长主要依靠化肥投入、农业科技进步,农业劳动力对粮食产量增加作用微小。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原理和计算步骤,并对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用电量、粮食种植面积等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以及农业财政支出对粮食生产有显著影响,而农业机械总动力和粮食受灾面积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粮食产量波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剩余法将粮食生产波动与长期趋势相分离,对河南省23年来粮食生产变化趋势加以分析,计算河南省粮食产量及产量波动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灰色关联系数,探求粮食生产中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河南省的粮食产出波动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整体趋势与农业政策制度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 在近年虽然表现出一定的波动,但总体呈增长趋势。有效灌溉面积、机耕面积、化肥施用量和农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纯收入可视为河南省粮食产量及波动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大别山地区属于重点贫困地区,农业发展较为落后。通过对安徽大别山地区7个县域的农业数据研究,采用计量逐步回归的方法,探究影响安徽省大别山地区农业发展的因素。结果表明:老区农村用电量、播种面积、农业机械化水平、化肥施用量、粮食产量等因素能促进该地区农业发展,而农村从业人数、农用塑料薄膜施用量、旱涝保收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对老区农业发展的影响较小。提出通过完善老区农村电力设施建设、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提高以化肥施用为代表的农业技术推广等政策,千方百计地促进老区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结构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3—2008年全国粮食分品种、分区域增产状况进行了研究,全国粮食增产区域特征为主要来源于主产省生产能力恢复与提升。固定面板效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促进区域粮食增产影响因素按贡献率排序为:粮食播种面积增加〉成灾面积减少〉有效灌溉面积增加〉高产作物比例增加。分品种看,粮食产量区域结构变化特征为:水稻为东北增、华南减、长江流域“双改单”;小麦增产主要来自黄淮海地区;玉米增产省份较多,但主要来自华北和东北地区;豆类是东北北部增加,东北南部减少,西部地区略有增加;薯类则向西北转移。  相似文献   

8.
粮食产量主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78~2003年的统计数据来看,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政府收购价、化肥施用量、受灾面积等是影响我国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而其中政府收购价是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因此,提高粮食产量的根本政策措施就是实行粮食的价格保护,同时还要实行其他政策措施如保护耕地面积、提高抗灾能力、降低化肥价格、掌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加大科技投入等。  相似文献   

9.
从1978~2003年的统计数据来看,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政府收购价、化肥施用量、受灾面积等是影响我国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而其中政府收购价是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因此,提高粮食产量的根本政策措施就是实行粮食的价格保护,同时还要实行其他政策措施如保护耕地面积、提高抗灾能力、降低化肥价格、掌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加大科技投入等。  相似文献   

10.
1978年至2012年山东省粮食产量数据显示出明显的"三阶段"波动特征。借助主成分分析与岭回归的方法,对不同阶段影响山东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近阶段山东省粮食产量连续10年增长的主导因素是农业生产条件的持续改善,主要包括农机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使用折纯量、农村用电量及支农支出的有效保障。但同时也存在化肥使用量增速过快、复种指数偏低等制约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粮食持续增产的可能性。加强水利建设、保证复种指数、提高补贴力度等可以作为进一步保证粮食安全、促进粮食增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选取农业总产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率、乡村固定资产投资、乡村人均耕地面积、单位播种面积农机总动力、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单位面积用电量、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重10个指标,构建河南农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原始样本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对河南农业竞争力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结合影响河南农业竞争力的相关因素,提出提升河南农业竞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78-2005年的相关数据建立粮食生产函数,并以此为基础来探讨影响我国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研究得出:农业劳动力作为粮食核心要素的地位不会改变;播种面积是影响粮食产量的关键要素;农用化肥仍然是粮食生产物质投入最重要的要素;灌溉面积和农业机械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不明显;农村用电量并未能提高粮食产量,相反可能存在一定的替代效用;自然灾害仍然是粮食减产的主要因素;家庭年产承包责任制并非仅仅是"一次性"的效应,农业劳动力的输出和转移也未产生明显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3.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湖南粮食产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产量的准确预测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政府制定相应粮食生产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运用灰色相对关联分析,从影响粮食产量的众多因素中计算出了符合湖南禀赋的主要因子依次为粮食播种面积、农村从业人员数、每公顷面积产量、有效灌溉面积,并对这些因子进行了GM(1,1)残差修正预测,把预测所得数据作为相关因素序列数据,以粮食产量作为系统特征序列数据,构建了粮食产量的灰色GM(1,N)预测模型.根据湖南省1995~2010的粮食生产有关数据,对湖南省2015年粮食产量数据进行拟合和预测,经检验模型对2008~2010所预测数据和实际产粮数据平均相对误差为0.77%,具有较高的精确度,根据预测结果给出了确保湖南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区是湖南省重要的粮食、棉花、油料和水产品生产基地,其农业在洞庭湖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乃至全省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作物播种面积、机耕面积和化肥施用量4个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1986--2008年洞庭湖区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机械总动力、机耕面积和化肥施用量每增加1%,农业总产值将分别上升1.17%、0.83%和0.40%,农作物播种面积对湖区农业生产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针对安徽省教育事业单位编制总量控制的策略问题,以省内五个典型城市2004-2007年四年的数据为切入点,通过熵值法对各种影响教育事业单位编制总量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逐步回归法对因素进行客观筛选,建立预测模型,提供一种解决编制总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农业碳排放现状及低碳农业发展路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主要农业投入角度,根据不同的碳排放途径对安徽省的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从自然资源、农用化学物资以及生态环境资源等方面论证了安徽省农业发展方式低碳化的必要性。并对安徽省农业固碳、节碳的能力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化肥、农业灌溉、农药是安徽省农业最主要的碳源。水资源、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稀缺,农用化学物资量大、低效的使用以及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率低等因素使得安徽省发展节水、节地和节能的低碳农业十分必要。安徽省在农田土壤系统以及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固碳、节碳潜力,可以促进农业低碳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化肥投入的污染效应及其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农业化肥投入总量、强度、结构及其粮食增产效应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化肥投入现状和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清单分析方法,定量测算中国化肥投入面源污染数量。研究发现,中国化肥投入强度已远超发达国家设置的225kg/hm2的施肥上限,并呈现出从东到西递减的特点;化肥投入结构仍不合理,利用效率偏低,养分流失现象严重;化肥投入的粮食增产效应已变得不显著,单纯靠增加化肥投入以增加粮食产量的做法已逐渐行不通。同时,过量和不合理施用化肥造成了较为严重的面源污染,化肥投入面源污染呈现出典型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中部地区对于中国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作为中部六省之一,湖北省在粮食安全上也做出了积极贡献。运用DEA方法分析1990-2004年湖北省粮食生产投入要素,揭示湖北省在粮食生产投入要素方面的运行效率,发现湖北省粮食生产存在投入过多,要素投入有松弛量,尤其是2004年化肥施用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的投入;同时发现,湖北省粮食生产存在规模过小的制约,需要适当扩大生产规模,发挥粮食生产的规模效益,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9.
化肥减量替代:农户的策略选择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湖北省试点县372份果菜茶种植户样本数据,运用加权频数法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探讨农户化肥减量替代技术策略选择偏好优先序及参与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在蔬菜、柑橘和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化肥投入量较大,目前化肥减量替代比例依次达到21.54%、22.93%和20.90%,低于农户的平均减量替代意愿比例28.11%;农户化肥减量替代的策略选择偏好优先序依次为有机肥替代、测土配方肥、深施技术、种—养模式、水肥一体化,其中有机肥替代和测土配方肥的采纳意愿达92.78%和83.42%;影响农户不同化肥减量替代技术采纳的因素存在一定差异,但进一步影响农户化肥减量替代程度的因素主要有户主年龄、农业劳动力、经济效益认知、技术采纳成本、农产品价格和政府补贴,完善的市场环境是进一步实现我国化肥使用量“负增长”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