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全清词·顺康卷》与《全清词·顺康卷补编》是迄今为止收录清顺康间词最完备的集子,泽惠学林,功莫善焉。然而,清人文献资料浩如烟海,仍有不少佚词有待搜罗。今从《旧燕楼近诗》《螺隐集》《木田集》等集中新辑得13家43首词作,并对《全清词·顺康卷》及《补编》失收词人生平略作考述,以期对清词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全清词》的编纂是一项长期、浩大的工程,因清代词人词作数量巨大,除去别集外,多有词作散布于各类文献,为编纂带来很大难度,难免有所遗漏。今从词选、词话、家乘、方志等各类文献中辑得词作94首,及残句5句,为《全清词·顺康卷》及《补编》和各类辑佚文章所未收。  相似文献   

3.
《全清词·顺康卷》及其《补编》的出版极大地促进了清词的研究,但总集的编纂是一项长期而且浩大的工程.由于清代文献浩如烟海,遗漏在所难免.今翻检清人别集,为之辑补3家49首,以补《全清词·顺康卷》之缺.  相似文献   

4.
《全清词·顺康卷》前5册漏收词补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清词.顺康卷》前5册应收而未收之词甚巨。漏收的主要原因有:搜罗词别集不全,取校词别集版本不广,搜采诗文别集未尽,辑录明清词选疏忽。该文据有关明清词别集和词选,辑补遗漏之词作目录1625首。  相似文献   

5.
上海图书馆所藏明末清初文人别集中,有清康熙刻本、明遗民黄生所撰<一木堂诗稿>十二卷,其中末卷为<诗余>,收词54首,为<全明词><全明词补编><全清词·顺康卷><全清词·顺康卷补编>及相关辑佚类论文所阙收,今特为辑出,以供研究和<全清词>再补.  相似文献   

6.
《全清词·雍乾卷》共收词人近1000家,词作35000多首。然由于清代词籍的复杂性,遗漏在所难免。今翻检清人别集,为之补录词作8家49首,以补《全清词·雍乾卷》之缺。  相似文献   

7.
《全清词·顺康卷》和《全清词·雍乾卷》是收录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共150多年词作的总集,其力求全面和完备,以反映该时段词创作全貌,但因为种种原因而仍有失收。载于清代词总集和别集等文献,出自梁无技、易宏、李继燕、陶鍹、卢作樑、黄呈兰等6位广东词人的49阕词作未见于《全清词》,今予以辑补,同时简略考察作者的生平事迹、词创作等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8.
《全清词·顺康卷》及其《补编》的出版极大地促进了清词的研究,但总集的编纂是一项长期而且浩大的工程。且由于清代文献浩如烟海,遗漏在所难免。今翻检清人别集,为之辑补李式玉词129首,以补《全清词·顺康卷》之缺。  相似文献   

9.
《全清词·顺康卷》第15册郑景会词有《浣溪沙》《美人香》《生查子》与第20册所收女词人黄幼藻的三首同调词相同,应是最早收录这三首词的《众香词》的编选者把郑景会这三首词误为黄幼藻所作而选入.因为黄幼藻只有诗集《柳絮编》而没有词作,清初王端淑编选的专选明代女性词的《名媛诗纬初编诗余集二卷》和周铭专选历代闺秀词的《林下词选》(卷六至卷九为明词),都没有选入黄幼藻的词,卓回编选《古今词汇二编》和朱彝尊、王昶编辑《明词综》也没有选录黄幼藻的词.虽然《众香词》的刊刻要比郑景会《柳烟词》早五年,但在《众香词》刊刻之前的十年,郑景会就广泛邀请词坛名流品题其词集,如果他抄袭了这三首词,很容易被词坛名流发现.从这三首词的词题、词序以及内容、语句和意境来看,也符合郑景会词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全清词·雍乾卷》共收词人近1000家,词作35000多首。然由于清代词籍的复杂性,遗漏在所难免。今翻检清人诗文集及地方志等,为之补录4家词作74首,以备续编采择之需。  相似文献   

11.
《全清词·雍乾卷》共收词人约1000多家,词作35000多首。然由于清代词籍的复杂性,遗漏在所难免。今翻检清人诗文集及地方志等,为之补录靳之隆、康载、王天发、王翰青、张礼等五家凡61首,以备续编采择之需。  相似文献   

12.
清代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源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词为"诗余"之论,二是词为"倚声"之论,三是词为"诗余"与"倚声"相结合之论。在第一个维面,其主要包括三条线索:一是从总体上阐说词源于诗体,二是分论词源于风骚之体,三是分论词源于唐人近体诗;在第二个维面,其主要包括两条线索:一是侧重从音调渊承上论说词源于乐府之体,二是侧重从体制渊承上论说词源于乐府之体。上述几个维面,共构出了我国古典词源论的主体空间。  相似文献   

13.
考说清顺治一朝《明史》修纂基本过程,陈之遴、傅维鳞有关材料十分值得参考,由此可知清顺治朝《明史》馆所在地以及修纂的、体例变化等。顺治朝《明史》修纂的主要成就是史料征集,但也并不排出可能有过史稿,而影响这一时期《明史》修纂的关键是所谓政治上的“忌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清代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情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情”作为词作生发之本的标树。二是对词情表现特征与要求的探讨,三是对“情”与其他创作因素关系的考察。上述三方面,从主体上展开了词情之论,使古典词情论在多维面上得到了拓展、充实与深化。  相似文献   

15.
清词号为中兴,词集丛刻亦甚为发达,文献保存之功甚巨。清代前期词坛昌盛,词集丛刻如《国朝名家诗馀》等多为今人词集之汇辑,保存了大量当代名家词集。中期的词集丛刻则更多地倾向于中小作家,于此可见更为普泛化群体的创作状况,同时在编选倾向上又受浙派词风和乾嘉学风的影响,呈现出偏重浙西词派和重音律等特征。晚清词集丛刻数量大增,品类丰富,王鹏运的《四印斋所刻词》等搜辑宋元旧集,开启词集校勘之风,词学贡献尤为卓著。  相似文献   

16.
《全宋文》及诸家补正之外,仍有数量可观的两宋佚文全篇或片段散落在传世文献之中。通过以方志为主体的文献调查,可据以辑补两宋佚文15则。诸文或为两宋名家如余靖、蒋之奇、真德秀、魏了翁等人的集外佚文,或为两宋帝王御制赞铭,或为《全宋文》未著录作者之文,皆有资于作者生平的考证。  相似文献   

17.
清代词学理论批评的品说方式,主要体现为两种类型:一是喻象化品评方式,二是整体性诗化品说方式。上述两种类型所勾画出的线索,共同建构了我国古典词学理论批评品说方式的主体骨架,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8.
清末新政是清王朝面对内忧外患局势而被动进行的一次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的自我改革,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文章从清末新政改革的内容为切入点,探寻新政失败的深层次原因。研究认为,改革者在主观方面的欠缺和失误是新政失败的重要原因,清朝统治者在新政中未能驾驭改革的种种措施,反而使之成为大清帝国最后灭亡的助推器,亲手培养并壮大了自己的反对力量,加速了封建帝制在中国的消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