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民工“半市民化”与“后市民化”衔接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是分"半市民化"和"后市民化"两步走的。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的原因在于"后市民化"远远滞后于"半市民化"。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在于打开农民工通向"后市民化"的壁垒,即从经济系统、制度系统、文化系统、社会系统、政治系统、自我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等各个方面构建起二者的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2.
社会组织具有区别于政府和市场的独特优势,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绵阳市农民工的调查分析发现,农民工对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较低,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尚不理想;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政府行为、城市社区与社会组织提供服务与帮助状况等因素与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和进程之间呈显著相关,分析指出社会组织依托城市社区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存在力量弱,缺乏认同与有效协同机制等困境。同时,通过对"小小鸟"进行个案分析,理清草根社会组织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浅析城市农民工的职业对其市民化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通过进城务工、经商等方式向城市转移,这是中国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这些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的职业不同,他们的市民化水平也因此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同时他们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边缘化状态对其市民化也是一种阻碍.因此,要提高农民工市民化的程度,一方面农民工要树立发展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就业技能,同时政府也要积极发挥政策主导作用,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社会排斥: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的根本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界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的原因缺乏深入的分析,已有的研究多是分析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面临的具体障碍与现实困境,并未揭示出根本原因。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排斥,具体表现为制度排斥、经济排斥、政治排斥、文化排斥、社会关系排斥。各方面的排斥相互影响与叠加,阻碍着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引导是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具体实践,也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文章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中价值观的阶段性状况,剖析了其矛盾冲突特征,提出了通过利益调节、价值观引领机制建设等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现代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文化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农民工市民化的文化环境原因,提出了构建农民工市民化文化环境的若干对策:(1)帮助农民工确立自我认同感,创新自我认同方式;(2)将农民工文化生活纳入政府公共文化管理范围;(3)加强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增加社会的认同度和包容度;(4)推进体制改革,确保农民工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权利;(5)加强法律教育培训,增强农民工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市民化的行为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市民化是农民工流动的基本趋势,这是由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规律决定的。农民工市民化的程度取决于既定制度框架下农民工主体的行为选择,同时也受制于政府协调控制行为、企业管理行为和市民利益群体的接纳行为的约束。只有整合和调适多重行为,发挥政府的主导性作用、企业的基础性作用和市民的支持性作用,才能加速农民工市民化和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市民化是当前学界关于农民工课题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其发展程度直接关涉很多社会问题的解决。从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关概念界定入手,指出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中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9.
来自制度、思想观念、自身素质等多方面的障碍,影响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这已经成为我国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通过阅读国内文献,归纳总结出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主要障碍,以便于更清楚地认识农民工市民化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人的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由于政府层面的推动力、载体层面的支撑力与渔民内部的驱动力的不足,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青岛市的渔民市民化存在着渔民居住方式转型无区分、就业方式转型欠科学、社会权利转型较缓慢和市民化能力转型难跟进等问题。针对青岛市市情和渔民群体特质,应从居住城镇化、就业非农化、权利同等化和能力城市化等方面推进适应青岛市城乡一体化特征的渔民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市民化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要求,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是农民工实现市民化后能够与城镇居民同等地享受公共服务,核算农民工市民化成本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城镇化进程。本文通过对河南省中小城市进行调研,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影响因素, 在度量分地区、分类型的基础上,对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将农民工市民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进程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农民工城市融入工资测算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基础上,基于2009—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农民工市民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能够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分区域看,农民工市民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更加明显;通过加快农业现代化、加快农村现代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等作用渠道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在观念意识、就业取向等方面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他们融入城市的意愿极其强烈,显示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急迫性。但当前的制度阻隔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因素,使得在实践中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缓慢。为此,应从内、外两个方面来展开,制定以农民工市民化为重点的城市化战略,开拓农民工市民化新的政策空间,把农民工纳入城市社区管理与服务,提高农民工能力内核来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平稳快速发展。推进城市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城市化的重点则是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由于历史、体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民工在工资待遇、劳动环境、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严重的市民待遇缺失。从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填补法律法规空白和提高农民工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保障农民工市民待遇是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也是推进城市化和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城乡户籍制度的逐步放开,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加快。然而面对当前城市居高不下的房价和住房保障的边缘化,一种有别于传统住房形式的回迁式购房成为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理性住房选择之一。采用埃弗雷特.李的"推力—拉力"理论就该种回迁式购房选择从制度性因素、中小城镇拉力因素、大中城市推力因素以及个人因素等四个维度进行了阐述。此外,还就回迁式购房选择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在增强住房稳定性、促进城镇发展的同时也增强了就业流动性、带来房屋的大量闲置。最后就该种购房选择进行了小结并提出几点建议:将农民工纳入廉租房保障体系,规范农民工居住条件,探索针对农民工群体的房租补贴或便携式住房公积金,规范中小城镇租赁市场,探索房屋券式抵押,减少房屋闲置浪费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三农"问题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在经济理性与城市文明追求中,农民工"向城求生"成为了时代主题,但在农民工影像塑造与"后现代"称谓的背后,农民工被"看"与被"说"的权力眼睛与权力话语无处不在。在中国城乡二元格局结构中,农民工文化身份得以揭示的同时,也造成了对农民工文化身份的遮蔽。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国内学术研究和市民化政策制定忽略了在一个城市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和市民化需求的差异性。为此,利用农民工抽样调查数据,以武汉市为例,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城市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实证研究发现,农民工总体处于中等市民化阶段,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市区农民工市民化程度较高,而以工业为主的城区农民工市民化进展较慢。人力资本、保障性因素对于主城区农民工的市民化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对于郊区农民工的市民化影响并不显著,而职业培训仅对郊区农民工市民化有着显著的影响;工作经验的累积对主城区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8.
分析辽宁省农民工特点及市民化现状,探讨辽宁省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辽宁省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进城后,无论城市社会还是农民工自身都不能把进城农民作为城市的主人。鉴于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 在使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完善城市融入机制迫在眉睫。政策上的制度体系异化、社会保障缺乏,社会上的歧视和排斥,自身 条件限制等问题的存在,威胁到社会和谐稳定。这就需要政府、社会、农民工自身不断完善改进,进而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