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文章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依据需求与供给曲线从理论上探讨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对土地市场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并以南京市为例,从用地配置、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公平四方面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进行绩效评价。结果表明: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缓解了土地供需矛盾,降低了土地市场均衡价格,提高了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社会福利的增加,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推进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向。  相似文献   

2.
节约用地就是各项建设要千方百计不占或少占耕地;集约用地是要提高土地投入产出率,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为此必须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目前我国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一个是人民的吃饭问题,一个是国家的发展问题,只有通过集约节约用地来解决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3.
自从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于2009年和2010年先后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辽宁省建设用地需求突增,在土地供给数量受限的情况下,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本文针对辽宁省土地目前使用状况,在保证全省耕地占补平衡条件下,通过调整全省土地利用结构和使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措施,增加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建设用地的有效供给,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中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法律对农村建设用地进入市场采取了分类严格限制的办法。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现实中存在大量宅基地使用权的隐性流转。现行的宅基她管理制度亟待改革和完善。农村建设用地市场必须在政策和法律上寻求根本突破,必须从井艮瓠上改变土地制度的二元性,统一城乡土地市场。建议完善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建立有偿、有期限宅基地使用制度,逐步放宽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充分保障农民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权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优化,研究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调整安徽省社会经济发展思路有重要作用。为此,以2007—2017年安徽省16个市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模型探究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安徽省整体、皖中及皖北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优化有显著促进作用,皖南地区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影响不明显;无论是安徽省整体还是各地市,经济发展均对产业结构的改善呈负影响;由于存在地区差异,各区域科研投入水平、地方政府投资、对外贸易发展等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方向和影响程度均不同。因此,各区域应依据地方特色制定相关政策,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模式创新,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6.
湖南作为"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是摒弃靠自然资源和资本投入支撑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采用靠效率提高驱动的发展模式。土地资源在自然资源中占有核心、主导地位,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国土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分析新形势下湖南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总结概括"十一五"以来湖南省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湖南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对策:改革耕地保护制度,引导耕地产权人保护耕地;加强宣传教育,强化节约集约用地意识;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盘活存量用地;加强土地生态环境的建设;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大考核力度,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7.
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建设美好乡村作为安徽省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和加快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重大战略举措,在实施进程中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水环境、土壤、植被、生物多样性、景观格局等方面,阐述了农村土地整治中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宜耕未利用地整治以及土地复垦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提出制定评价标准体系、建立监管调控机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土地整治方法和途径、强化保护力度、加大培训力度等安徽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借助PSR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改进TOPSIS模型对安徽省2016年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与2012年评价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安徽省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集中在人口密度、人均水资源量、农业机械化水平、经济密度和森林覆盖率等方面;2016年安徽省总体上土地生态处于较不安全状态,少数城市达到基本安全状态;2016年安徽省土地生态安全状态略高于2012年水平,土地生态质量整体有所提升,部分城市降低.今后安徽省应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集约用地,减轻土地生态压力,打造生态强省.  相似文献   

9.
欠发达地区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必然要占用大量的耕地。欠发达地区土地储存相对宽裕,但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仍存在较多问题。从吉首市的情况来看,目前耕地质量不断下降、数量不断减少,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缺乏监督管理,存在土地闲置低效利用现象,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因此,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必须进行科学规划,落实规划成果,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开辟建设用地来源,加速产业集聚,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建立耕地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生态保护,协调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10.
建设用地指标收储机制是指标市场化的重要配套机制,是解决建设用地指标供需平衡的重要手段.建设用地指标收储机制的主体可以被设计为土地储备机构,收储范围需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限内不能"落地"的建设用地指标及在市场挂牌超过规定时限内没有完成交易的建设用地指标范围内,建设用地指标收储包含指标的收购与供应两个阶段,而指标的供应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另外,收储机制体现了公权力的行使,需受到严格的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11.
系统动力学在建设用地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张,对建设用地供需进行管理和宏观调控也日益重要。建设用地管理和调控的基础在于对其需求量影响因素的恰当分析。水资源作为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间接影响了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规模。文章把城市可利用水资源作为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初步建立了水资源约束下建设用地管理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人口、经济和建设用地供应3 个子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流图,阐明了各子系统内部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了建设用地供应和需求的推动及制约因素,为制定建设用地管理的调控目标并选择合适的调控手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安徽省作为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城市化道路。安徽城市化严重滞后,加速推进城市化是本省本世纪前20年乃至更长时期的战略任务。本文先分析安徽省城市化进程和现状特征,进而提出一些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鉴于中国现行的农地价值评估有失公允,被征地农民利益流失严重的状况,探讨农地市场价值评估对于建构公正的征地补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将农地经营收益权价值、农地区位价值、农地社会保障价值、农地发展权价值以及代际分配价值纳入农地基本价值结构,嵌入农地供求关系等变量,构建农地市场价值评估模型。继而建立子模型逐项跟进分析,分别采用动态收益还原法和建立修正因素因子指标体系的方法,对农地经营收益权价值与农地区位价值进行评估,同时测算了农地社会保障价值、发展权价值以及代际分配价值。基于安徽省L县征地案例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安徽省L县的农地市场价值为107970.72元/亩,远高于该县被征地农民获得的征地补偿金。  相似文献   

14.
人口多、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利用粗放、农田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发,是安徽省土地的基本省情,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又在客观上造成了对土地的巨大需求,加上管理不严,致使土地被乱占滥用,耕地锐减的状况日趋严峻,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更为突出。因此,必须以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思想为指导,采取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科学合理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监管力度;严格管理土地;集约经营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以实现人地和谐的用地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影响安徽城镇居民住房需求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其影响程度作了基本判断,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关性检验。研究发现,近年来居民收入与城镇化率对住房需求的促进作用明显,对房价增长的预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住房需求增加,而由于住房需求的刚性特点使得房价对住房需求的调节作用有限;同时,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水平的变化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并未充分体现出来。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持居民合理的住房需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户籍改革背景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户籍改革背景下,引导农民自愿有序退出空闲宅基地对于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来自安徽省农村的调查结果显示,具备退地条件的农户越来越多,但愿意退出的较少。究其原因,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承载的复杂功能形成外部障碍,无偿取得与无期限使用导致农户退地缺乏外在压力,低标准补偿抑制了农户退地的内在动力,退出机制缺失对农户退地造成现实困难。需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回归宅基地使用权的用益物权权能,以破除农民退地的外部障碍,提高农民退地的积极性;通过完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和建构合理的宅基地退出机制,为宅基地退出提供制度约束和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在以淮北等六座城市为主的皖北地区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区域内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体现出明显的阶段特殊性,它不仅反映为对数量的需求,而且也对公共物品的结构提出了新要求。基于对皖北地区实际情况的认知,结合六市的城镇化进程,从城镇化经济发展的视角,分析区域内公共物品的供给结构,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统计数据为依据,阐述了安徽省奶业发展概况,通过同全国水平的比较,指出存在的奶源严重供不应求问题,利用统计数据进行模型分析,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分别对其现状、问题、影响因素进行了一定研究,得出安徽省在奶业供需上的特殊性,及其与各相关因素之间联系。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指出提高安徽省奶类产出需要大力引进优质奶牛,种植优质牧草,提高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加强招商引资及安全监测。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城镇化带来农村社会结构失衡、“大城市病”等社会问题,影响了城乡协调发展。追求城乡一体、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推动了乡村生产要素集结发展,推进了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中,人口城镇化、农民市民化是核心。农村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有利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受区位优势等因素的影响,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由外延向内涵提升,人口回流趋势明显。在就近迁移、就地改造两个方面,安徽省形成了大城市扩容、中小城市产城一体化、中心集镇建设三种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