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在国家发展建设中的中心战略定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和国家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国家总体战略具有协同推进关系。就逻辑机理而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理论根基的同源性、行动主体的同一性、根本目标的一致性、实践过程的联动性。就现实基础而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均需要聚焦民族工作的重要性、民族地区发展的关键性、民族团结进步大局的前提性、民族领域意识形态风险的挑战性。基于二者协同的逻辑与现实关联来看,深植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凝聚民族团结主体力量、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有效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挑战是协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这为新征程上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中心任务和重要使命的确定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党的民族工作的核心内容,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持依法保障和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党的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实现全体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大联合,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3.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一个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就是首次明确提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并清晰指明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之间的关系。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其他国家的现代民族建设的全新实践路径,必须放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逻辑下来审视、推进现代民族建构,在服务和融入现代国家建设的进程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对民族意识的决定性作用,同时高度重视意识的主动性和相对独立性,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实现理论政策现代化、民族意识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基础现代化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须把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来统筹安排、协调推进。与此同时,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也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凝聚磅礴伟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视域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立足二者的契合点,从如下四个维度着力,即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的根本制度维度、必须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促进民生改善的物质维度、必须坚持以文化建设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维度、必须坚持以互嵌式社会建设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社会维度,方能不断取得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新成就、新突破。  相似文献   

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民族团结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一百年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历了“自在—自觉—自为”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历了初步探索、制度建设、体系建设、深化创新四个时期,形成了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现实基础、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指引的宝贵经验。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中心任务之一。回顾历史,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社会条件;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并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聚焦使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紧紧扭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个最终目标。展望未来,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五个文明”协调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保证、正确道路、文明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造福世界人民。  相似文献   

7.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根本遵循。二者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蓬勃生命力,展现了中国政党制度的强凝聚力、超稳定性和治理柔韧性,具有理论、现实、历史三重维度上的内在逻辑及作用机理。共同富裕背景下西部民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在于:一是以高质量发展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保证,奠定共享基础;二是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公正价值,凝聚认同共识;三是推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补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生短板,拓展共治实践;最终构建西部地区“共享—共识—共治”的治理架构,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经萌芽与形成、探索与曲折、恢复与发展、创新与完善四个各具特点而又一脉相承的发展阶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百年发展的基本经验就需要正确处理好“三个结合”的关系,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相结合,坚持中华民族所处的特定历史方位与不同历史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要任务相结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以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为立足点,以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为落脚点。  相似文献   

9.
红色电影是强化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红色文化资源。为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更加高效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亟需发挥红色电影在强化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当今红色电影出现个体话语权膨胀、历史叙事局限化和媒体化场域分化问题,导致红色电影民族认同意识相对弱化,需要以民族心理学视角剖析受众干扰因子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以爱国主义情怀为根基,实现个人与民族的情感共振,推动中华民族认同意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事业。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呈现新气象的基础上,党的二十大致力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战略部署。依据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文本内容,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出五大实践要求,分别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位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道路要求、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制度要求以及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的工作要求。只有准确贯彻落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项要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才能实现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需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高民族地区供给质量,融入新发展格局,并推动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同时在发展中保护生态资源,以保护促发展。习近平关于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为民族地区现代化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引,也为其他多民族国家实现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这是对中华民族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把握,是对中华儿女内心深处共有期盼的回应,是着眼于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的重大决策,抓住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要矛盾。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将其贯穿到民族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遵循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持续推进民族地区好干部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现代化从理念、目标到理论逻辑、实践路径都有创新和进步,丰富提升了人类的现代化理论,其重要经验之一是十分重视共同体价值与共同体建设。中国式“共同体”建设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与共同体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卓越理念,以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创造性地在现代化实践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国家与民族、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形成面向未来的、有利于克服现代性危机的现代化道路。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体逻辑。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以复合性治理凸显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复合目标。  相似文献   

14.
“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党中央在民族工作领域的重大决策部署。这一新论断是对“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等政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根据党的二十大关于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有关部署,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上要融入国家统一的现代经济体系,政治上要全面推进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建设,文化上要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社会建设上要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生态上民族地区要全面融入生态文明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需要在各项公共政策制定和具体实施中充分体现。民族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其均等化,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动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步骤,能够为各族群众实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创造条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五个认同”具有重要支撑意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具有作用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逻辑基础、作用机理和社会效应,应从财政能力、医疗资源、健康水平三个方面聚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通过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充实医疗卫生人才、规范中医药发展、优化帮扶和互助互惠机制,充分展示民族地区各项事业进步和各民族共同发展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诉求,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而以情感能量为核心的互动仪式链理论,能在沉浸式的互动仪式中有效聚集各民族成员“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圆中国梦”的情感能量。着眼于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立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尝试性地从互动仪式链视域下探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体认知之维、价值彰显之蕴、实践理路之策,拓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理论视域,期冀在实践中能够“有形、有感、有效”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背景和方位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义务与责任,发挥着凝魂聚力的强大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在内的民族综合体,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需要法律政策的支持和保障,更需要社会各方面齐心协力扎实推进,并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坚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指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原则。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新时代民族工作亟须思考如何推动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新时代民族工作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命题,可以从特征关联、原则遵循、路径选择三个角度予以阐释。从特征关联来看,新时代民族工作要把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融入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理论阐释和实践探索;从原则遵循来看,新时代民族工作要把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作为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应对各类风险隐患的基础保证;从路径选择来看,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不仅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更是一个关涉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政治问题,民族工作要把中国式现代化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我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推进中,全面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高校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勇担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且责无旁贷。"两个大局"的宏观时代背景让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一定的现实挑战,但也带来大的历史机遇。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其坚守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战胜潜在风险的必然要求,更是围绕"立德树人"目标,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接班人的社会需求,应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从理论认同、价值认同、文化认同、身份认同和情感认同等方面,铸牢当代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发展源流、根本遵循、生成方式和目标导向等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在此基础上,二者构成双向互动的关系: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发展基础、提升推进力度和提增工作效果,彰显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助推功效和独特优势;另一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集合了以物质性聚能和精神性聚能的结合为形态、以内在稳定性与外在辐射性的统一为特征、以共同目标引领与理想信念指引的兼顾为路径的支撑。二者契合互动、同向同行,共同推进中华民族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