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契丹贵族首领耶律阿保机于唐末中原纷争时统一了契丹各部,并于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国,公元947年将国号改为大辽。辽王朝曾是东亚的第一军事强国,其军事力量的强大曾经给北宋以极大的威胁。因此,在对辽朝进行研究时,多数都是侧重于研究它的军事方面。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在其统治的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它的经济、文化、教育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提升,从而促进了这个落后野蛮的民族走向文明时代的进程.同时也加速了民族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辽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历史时期,它对开发塞北边陲、加强北方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加速民族融合、促进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巩固,都起过很大的作用,有过不朽的历史功勋.公元907年契丹在古临潢——今赤峰地区建立大契丹国(也称大辽或大蕃),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南北朝局面,揭开了契丹民族发展史上壮丽的一幕.在立国后的二百余年间,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对北方民族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北魏登国年间(公元386年—395年),对于契丹人的历史来说,是特别值得一书的时刻,从这个时候起,契丹人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群体开始活跃于中国北方草原。因此,笔者试对这一时期内北魏、契丹之间的史事,扬隐发微,作些探讨,倘有助于对古代游牧民族创造的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则属幸甚。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盛行厚葬之风,与此相适应,在墓室中作画的风习便也十分普遍.至少到了汉代,壁画墓已经很常见,不光是帝王宗室,达官贵人,死后要在墓中绘制出表现其生前豪华生活场景的壁画,就是一般的豪强地主和殷实人家,也都使用壁画墓.其后历代相沿,而又各具特点.这种作法,虽然出于统治阶级的奢侈腐朽.但它在客观上却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社会风貌,为后人留下了研究社会史和艺术史的宝贵遗产.辽朝是公元十世纪初叶出现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强大王朝,在它立国的二百年间,在政治、经济、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建树和创造,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产生过重大影响.本文就已发现的部分辽墓壁画资料,对辽墓壁画的思想内容及造型艺术特点试加探讨.建立辽朝的契丹人是鲜卑宇文部的后裔.早在公元四世纪末叶,契丹便同拓拔鲜卑在中原地区建立的北魏王朝发生了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往来关系,特别在唐王朝立国后,契丹族长期隶属于唐朝的政治管辖之下,唐朝在契丹驻地设立了松漠都督府,以契丹首领为松漠都督,代表唐朝统治契丹八部.正是通过这个渠道,使唐朝继承和创造的中原文化源源不断地传入到契丹领域内,这就决定了契丹创造的文化虽然有着自己民族的鲜明特色,但又在政治、经济和文学艺术等方面明显看出受中原文化的影  相似文献   

5.
契丹是我国北方古代游牧民族之一,在公元4世纪,即西晋、南北朝时期,即居住内蒙古潢河一带。公元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诸部落,建立契丹王朝(亦称(辽朝)。公元1125年,传至天祚帝耶律延禧,被金所灭。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亦于公元1218年被蒙古帝国所灭,至此,契丹王朝在历史上绝迹。公元十三世纪,蒙古军忽必烈率领十万大军南征大理,随蒙古军中有不少契丹将领和士兵,都英勇善战,他们为统一和捍卫祖国的西南边疆立下不朽功勋。 元亡后,不少契丹将领和士兵便落藉云南。据调查,契丹后裔多分布于滇西南大理、保山、临沧和德宏、西双版纳等地州一带,而聚居于施甸县及邻近的保山、昌宁、永德、龙陵各县,人口约15万人。其中一部分自称为“本人”已归属于布朗、阿佤、彝族、基诺等族外,另一部分聚居于坝区的“本人”,则纯属契丹后裔。 据《元史》、《明史》和宗谱记载,随忽必烈南征是契丹人忙古带副元帅,其后裔皆阿姓,后改莽姓,到明万历  相似文献   

6.
一维吾尔族是我国一个十分古老的民族,一向是人才辈出、英雄辈出的民族。自公元745年(唐天宝四载)游牧在漠北鄂尔浑河流域的回纥怀仁可汗击杀突厥白眉可汗后,“回纥斥地愈广,东际室韦,西抵金山,南跨大漠,尽有突厥故地。”当时的室韦,位于今黑龙江上游一带,其南即为契丹。契丹主要游牧在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一带,因而回纥汗国的东面实际是和室韦、契丹、奚相接。自755年的安史之乱以后,回纥势力更为雄张,契丹被迫依附于回鹘。所以《辽史·代卫志》称:“遥辇氏之世,受印于回鹘。至耶澜可汗请印于唐,  相似文献   

7.
一以契丹族为主建立的辽朝,起自公元916年至1211年,将近三百年间,其中公元916——1125年的209年主要建立在东北、漠南、漠北及华北部分地区,公元1131——1211年被称为西辽,是以中亚及天山南北为根据地的割据政权。契丹族最初居于辽水以北,北魏时属于鲜卑贵族统治,到唐时,部落已逐渐强大,628年(唐贞观二年)契丹就背离突厥,归附唐朝。648年(贞观二十二年)唐朝便在契丹地区设立松漠都督府。从此契丹就归入了唐朝的行政建置。  相似文献   

8.
契丹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古老民族,她曾作为统治民族,在北方的历史舞台上活动了二百一十年之久,对我国的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由于史籍记载简略,目前人们对于契丹历史上的许多重要问题仍不甚了然.本文所要讨论的亮离堇,是契丹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职官,搞清它对于了解契丹的社会组织、辽朝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政策,都有重要意义;然而对于它的性质和演变过程,迄今尚不见有人系统地论述过,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些粗浅的探索工作,以就正于方家师长.  相似文献   

9.
契丹的兴起与突厥的关系较为密切,突厥强大并称霸东亚时,契丹族则依附之.中原王朝强大而突厥衰落之时,契丹族就叛离突厥依附于中原王朝.契丹对突厥时而依附时而叛离,这种关系对于契丹的发展既有利也有弊,虽然契丹依附于突厥被迫接受其统治,但在客观上增强了契丹民族凝聚力,同时契丹主动与中原王朝接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0.
耸立于湘西酉水河畔的溪州铜柱,建于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迄今已有1015年的历史。除柱顶被盗而下落不明外,柱身及其铭文虽经千年风雨的侵袭却依然保存完好。柱身形为八面,上镌铭文二千多字,柱高1丈2尺,入地6尺。196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不仅是研究湘西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历史的重要材料,也是研究湘西民族古代  相似文献   

11.
东北草原民族以游猎生活为特点,反映在服饰上也具有独特的特色。本文从东北草原民族契丹、女真、蒙古人及满族人的服饰在质料、形制、图案以及配饰方面的特点进行梳理分析,探讨其所体现出的契丹捺钵文化精神,以期对契丹捺钵文化研究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最初是一个欧洲国家,中俄商品交流要经过中亚商人转手。苏联学者斯拉德科夫斯基认为“中国丝绸、锦缎等商品,早在公元10世纪就已传入俄国”,我们则认为更早,起始于契丹时代(公元四世纪至947年),因为俄国人把中国叫做kumau,即契丹,既然如此,肯定和中国的契丹族有直接或间接的交往。可靠的中俄商史应起始于公元1240年前后,那时候蒙古族设钦察汗国统治了俄罗斯国家,并在中  相似文献   

13.
大同作为辽金王朝的陪都西京,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是辽金王朝的重要军事中心,同时也是中国北方的军事重镇。作为辽金王朝的重要政治和文化中心,西京大同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也是契丹和女真民族封建化的历史以及是中国中古时代民族融合进程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契丹小字解读的又一部新作———《谜林问径》一书出版韩桂荣(辽宁民族出版社)契丹是我国古老民族之一,是东胡支系鲜卑后裔,于公元5世纪初登上历史舞台,至10世纪初建立了统治北中国的辽朝。辽朝创制了两套文字,史称“契丹大字”与“契丹小字”。由于书禁及战乱等...  相似文献   

15.
高车是继匈奴、乌桓、鲜卑之后活动在我国古代北部边疆地区的兄弟民族。它在我国历史文献上最早出现于东晋哀帝隆和二年(拓跋代国昭成皇帝二十六年,公元363年)。自此至公元541年高车王国灭亡,近二百年间,它一直是北中国历史舞台上最活跃的少数民族之一;它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活动,是我国东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的重要构成部分;尤其是在反对当时我国另一个少数民族柔然所建柔然汗国奴隶制统治方面,它不仅在漠北进行了长期的斗争,而且还通过西迁,在今日新疆东部建立了强盛的高车王国,并同柔然汗国展开了更加艰苦而卓绝的斗争,最后终于促使柔然汗国走向灭亡,从而推动了漠北和天山南北  相似文献   

16.
随着契丹文石刻的不断出土,各方面也表现了对契丹文字的关心。关于契丹文字历史的研究和对契丹文字的辨认解读,会加深我们对于历史上契丹民族的认识,进而了解历史上契丹族与汉族以及我国北方其它兄弟民族手足相依的关系,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当时历史文化情况的了解。本文试就以下几个方面摘要论列。  相似文献   

17.
公元10世纪初,以耶律阿保机为首的契丹族贵族集团,废除了其旧有的军事民主制形态,确立了以世里氏家族为核心的君主政治形态,从而开创了祖国北疆草原地区前所未有的政治新面貌,也从此奠定了契丹民族在当时的祖国历史发展中所构造的政治新格局。不仅如此,契丹国家及其所创造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都对祖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发展(含国家形态、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等)和中华历史文化的发展,发生了绵绵不断的深远影响。直至辽朝灭亡一个多世纪后,元朝统治者仍然承认,辽朝的典章文物、兴衰历史,就是其“所取制度、典章、治乱、兴亡之由”,因此,他们视《辽史》为足以“垂鉴后世,做一代盛典”的重要纲鉴。  相似文献   

18.
辽朝建国的时间大体和五代与北宋相始终①,是由契丹族建立时。契丹族原游牧于今内蒙古昭乌达盟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一带,至唐代还处于部落联盟阶段,过着以游牧和渔猎为主的生活,唐廷在此设松漠都督府统辖之。契丹族在其杰出领袖耶律阿保机的领导下,于公元916年废除原来八个部落联盟的原始民主制度,建立了集权制的方土王国——契  相似文献   

19.
契丹族是公元四世纪末始兴于我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当时,正值我国北方强权互立之际,因此,它的早期发展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艰难的过程.到十世纪初,契丹族屹然崛起,建立了强大的辽朝政权.综观辽立国前的历史,不难发现,契丹强劲的武风是其得以立国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一定程度上说,辽政权的出现就是其强大军事力量的结果.本文拟就契丹军事力量在立国中所起的作用试陈管见,以求指正.  相似文献   

20.
女真民族共同体大约形成于十一世上纪末、十二世纪初。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政权,可以说是女真族形成的标志。女真族和我国许多古老民族一样,各部的发展很不平衡,其分布区域也因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原因而有几次变迁。然而,除了金亡后留居黄河南北的那部分女真人逐渐和汉族等人民融合外,居住在东北,尤其是东北中、北部的各部,却大体保留着本民族特征而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