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圈地运动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及社会后果 ,它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对农民的影响各异。圈地运动并不是造成农民消亡的主要原因 ,也没有起到驱逐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工业的作用。因此不能夸大圈地在农民消亡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它是英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圈地运动改变了英国当时的生产关系和产业结构,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它对农民的影响表现为:一方面是一批农民流离失所的祸首,另一方面是一部分农民翻身的机遇。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核心是鼓励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实现规模经营。圈地运动时期的英国虽与我国在历史条件、社会形态、社会环境等方面有较大不同,但其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实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实现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代早期英国贫困程度的加深,形成了让时人头痛的乞讨问题。近代早期英国严重的乞讨问题是多种社会力作用的结果,笔者认为,圈地运动、解散修道院、内外战争和经济变动等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近代早期英国的乞讨问题已经相当严重,政府屡禁不止,此时的英国因此一直为乞讨问题所困扰。  相似文献   

4.
中世纪英国的社会变迁与圈地运动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史上,西欧各国都经历了一个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圈地运动”。长期以来,学者们对“圈地运动”做了系统、深入的探讨。然而,对于在资本原始积累史上为什么唯独英国发生了圈地运动这个问题,则少有专题研究。本文拟就12至15世纪英国的地理环境、经济结构、历史文化传统、上层建筑、社会变迁及国际环境等历史条件,综合探讨英国圈地运动发生的历史前提。一英国是一个岛国,海岸线很长且蜿蜒曲折。英格兰的大部分重要城市都靠近河口或海岸线。从莫格兰到法国、尼德兰等地的航程比…  相似文献   

5.
在16—17世纪西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英国走在了这场变革的前列。在该期,英国以圈地运动为特征的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经济基础。然而,圈地运动以及此前发生的封建农奴制的废除、农村毛纺织工场的兴办、土地所有权的转移、新贵族的崛起等一系列变革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要揭示促成这些变革的深层原因,有必要追溯英国早期养羊业的兴起。  相似文献   

6.
英国圈地运动的历史也是圈占敞田及与敞田密切相关的公用土地的历史。农业革命是农业生产技术累积及圈地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大农业经营体制的建立、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显著提高。农业革命又直接孕育了工业革命,圈地运动也间接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和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英国在推翻专制王权后建立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在稳定政局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论述了"圈地运动"后英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认为导致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的主要因素是新建立的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当时的经济基础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在城镇化的口号下,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的旗帜下被商业利益推动,引起一股"圈地运动"的热潮。"圈地运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违背生态发展的规律、并以牺牲农业的发展和子子孙孙的利益为代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央政令不同程度的扭曲。这不仅是地方政府的原因,中央政府制度的不完善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两者利益相互博奕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从1901年至1935年,在苏北地区先后涌现了77个垦牧类公司,其中营田万亩以上的大公司有40余个。新兴工业资本集团在苏北圈地垦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植棉以为棉纺业提供原料,这与英国的圈地是为养羊以为毛纺业提供原料的功用是完全一样的。苏北垦殖成为中国工业革命的缩影。在苏北,被圈地者的反抗遭到了武装镇压。但总的说来,这一运动比较缓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英国工业革命中圈地运动的血腥过程的重现。苏北垦殖也促使了农村的近代化,在更大范围内改造了社会。苏北的圈地垦殖运动实是中国近代工业革命的缩影,其形态的独特、自身体系的完整、史实与资料的丰瀚,在中国仅此可见。其对中国近代史、对中国的现代化命题的研究等等,有极高的标本价值。  相似文献   

10.
羊毛和毛纺织业作为英国传统的民族产业,使英国第一个在世界上借助地理大发现的东风,最早确立起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和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从羊毛到棉花,从圈地运动到工业革命,这一切,自然而然地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进而也改变了整个人类世界的生活方式。世界近代历史的解读着眼点应当在此。  相似文献   

11.
在以非洲种族为基础的种族,乃至流散研究领域中,很少有学者能够超越吉尔罗伊。这得益于他在伯明翰文化研究中心学习时曾追随斯图亚特·霍尔对种族问题的研究的经历,加之其拥有黑人血统的关系。吉尔罗伊总是以黑人研究为基础从更加广阔的背景中思考种族和流散问题,因此其思想总是呈现出一种宏观的、全球化的特点。其思想的核心是反二元对立的本质主义,在此基础上,吉尔罗伊致力于将黑人种族融入英国主流历史、反对种族主义,认为其是种族不平等的重要根源,同时在当今的全球化背景下,他提倡一种超越肤色界限的无种族状态,或者也是其所说的"行星人文主义"或"张扬的世界主义"。从时间上来划分,其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归类是继承式研究、创新式的扩大研究和持续性研究3个阶段,这3个阶段之间是一种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发生与发展,始终围绕着“存在巨链”断裂之后,人类重新解释宇宙结构及人在其中位置的需要而进行。根据这场运动的历史作用和奥维德《变形记》中纳西萨斯的故事含义,文章解读了华兹华斯的《黄水仙》的内在含义,探讨了华兹华斯面对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在无边的湖畔美景中只是对黄水仙情有独钟的原因,以及从奥维德的纳西萨斯到华兹华斯的黄水仙的内在发展关系,在此基础上辨析纳西萨斯、黄水仙与诗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该诗反映的并非诗人在失意和孤寂中对美景的愉快回忆,而是诗人对“我是谁”这一哲学命题的探索结果,是英国浪漫主义历史使命达成的宣言。  相似文献   

13.
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平等派一词,英文为Levellers,中文有的书译为平等派,有的书译为平均派.日本学者译为水平派.Levellers一词在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是在一六○六和一六○七年英国农民反圈地运动中,这些反圈地的农民自称为Levellers.据H·FAGAN所著《The Commoners of England》一书的记载:The word "Levellers" had first been used in Warmechshire in 1606 when a body of men calling themselves "Levellers" went round countryside tearing down, or levelling, the hedges which enclosed the Common lands.这段话的意思是,一六○六年在瓦尔维克郡第一次使用Levellers这个词,当时一  相似文献   

14.
论英国圈地运动与工业革命的劳动力来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学界长期以来一直视英国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的重要前提,圈地运动把大批农民赶出土地,使之成为工业革命的劳动力后备大军。但事实上,圈地运动与工业革命在劳动力供应上并无严密的因果关系。圈地运动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对农民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圈地为工业提供自由劳动力的作用是有限的,因而,圈地并未给工业革命提供主要的劳动力来源。工业革命的劳动力主要来源于人口的自然增长,而由圈地运动所产生的劳动力只是英国工业革命劳动力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5.
持续几个世纪的英国圈地运动逐步瓦解了中世纪以来的敞田制,改变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及分配体制,确立起了近代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及占有体制。圈地运动以和缓渐进的方式对农业生产关系、农业经营体制、农业生产规模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主要表现为根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根据生产需要利用各种办法改良土地,通过科学规划充分利用土地,从而达到了地尽其利的效果,使英国的农业生产不仅满足了国内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也适应了以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为主要特征的近代化进程的要求,从而为英国在近代世界的率先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1990年代以来席卷中国的征地拆迁浪潮,实质上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清场运动。从开发区建设到城市的扩张,从"撤村并居"到"土地整理",都以消灭农村、驱逐小农为归结:迄今已经吞噬了8 300多万亩耕地、清除了至少140万个自然村和1亿2 700多万小农。这场运动尚未结束,但是就已知的结果来看,它很快就达到了"英国的一切剥夺方法的顶点",比英国的圈地运动更为暴烈和迅猛。而从推动大清场的综合动力来看,它不同于"农业革命"的技术需求,也超越了"原始积累"的初始需要,包含着由极端的发展主义催生的"贱农主义"和城市信仰,因此也表现为又一场文化意义上的"大革命"。这场革命不仅使中国社会充满了暴戾之气,也具有显著的反自然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铁路的兴起及其带来的社会巨变,成为英国工业化时期一个重要的时代特征。英国工业化时期铁路的兴起,其原因主要在于相关行业的促发作用、交通运输领域内的技术变革以及无数先驱人物对铁路事业的无尽探索。铁路在工业化深入推进的19世纪,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以至于不少历史学家将英国的这一时期称为"铁路时代"。  相似文献   

18.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劳动力市场与工资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工业革命使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劳动力需求是巨大的。而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众所周知,劳动力市场供需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具有直接的影响。李嘉图曾认为,工人的工资决定于劳动者维持其自身与家庭所需的食物、必需品和享用品的价格,是一种生存工资。本文论证了为什么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劳动力市场的巨大需求没有引起工资水平的上升,而只是处于李嘉图所说的生存工资水平上。  相似文献   

19.
对英国养羊业进行阶段划分,要考量养羊业性质和数量的变化、羊毛和呢绒出口量的变化、养羊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等因素。从11世纪至19世纪,英格兰养羊业的阶段性非常明显,且各有其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养羊目的以出口羊毛为主;第二阶段,因毛纺业发展,促进了养羊业发展,从而引发圈地运动,养羊业的社会经济影响超过任何时期;第三阶段,养羊业的重要性降低,但养羊技术变革,市场导向更强。从14世纪至19世纪初,英国羊只总量并未很大增加,但生产技术进步使羊的个重增加,单只所产羊毛增加,所以产品总量仍得以增长。  相似文献   

20.
英国的圈地运动经历了两次高潮:一次发生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另一次发生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这两次高潮分别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后。两次圈地高潮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如何?本文将简要分析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