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生态环境问题,对生态语言学的起源、发展及与其相关的濒危语言、语言多样化、语言系统生态学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翻译生态学将翻译学和生态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生态学的模式,解释翻译现象。严复《天演论》的问世,离不开当时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同时严译本《天演论》也发挥了相应的翻译生态功能,其翻译过程充分体现了生态学中的限制因子定律、耐性定律以及最适度原则。试图从翻译生态学的角度,解读《天演论》的翻译生态环境、翻译生态功能以及其中所体现的翻译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3.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崇尚自然,其诗歌不仅描绘和赞美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而且还包含了他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哲学思考,充满了对自然的崇敬和热爱,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生态意识。华兹华斯的生态意识继承了卢梭"回归自然"的思想,也启发了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诗歌唤起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语言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文章勾勒了国内外语言生态学的基本线索,认为学术界应加强对语言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学科性质、学科内容、学科体系等问题的研究,重视研究的系统性、科学性,正确处理语言生态学与相邻学科的分工合作问题,充分认识语言生态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文章还对建立语言生态学这门学科的问题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语言自诞生以来,其交流形式发生了几次生态变迁,即语言交流形式经历了原始生态交流形式阶段、一般生态交流形式阶段和特殊生态交流形式阶段。这几个阶段语言生态的变更是很大的,各个阶段的语言及其运用所表现出的特征也不同。研究语言交流形式的生态变迁,可以帮助我们从语言生态学的角度认识人类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人口激增、资源过度开发、生物物种灭绝加速。全球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环境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与此相应产生了一系列与“生态学”相关的交叉性边缘学科。如文学生态学、社会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文艺生态学等。语言生态学(又称生态语言学)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了。“语言生态”(Language Ecology)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豪根(E.Haugen)于1970年在一次大会上提出,他将语言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比作自然生态中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西方学者运用豪根生态学隐喻用法阐释语言问题,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随着1990年国际应用语言学协会(AILA)的召开,及英国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意义的新途径》的出版,语言与生态关系的研究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和早期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是奥康纳生态危机理论的两个来源。奥康纳从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全面分析了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发生逻辑,其关于生态学和社会主义的有机结合、科学技术与生态危机的关系、从"分配性正义"到"生产性正义"等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语言学界在研究语言与生态之间相互关系问题上,长期认为豪根理论与韩礼德理论为两种研究范式,同时将语言生态学与生态语言学称之为等同术语。豪根理论与韩礼德理论这两种研究范式实为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相对独立的学科分支,即语言生态学和生态语言学,它们有各自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无论是语言生态学还是生态语言学,都是很年轻的学科,严密、完整的学科体系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对语言生态学和生态语言学两个概念进行辨析,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用语言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黎语,弄清黎语的外在生态和内在生态在黎语发展演变中的作用,关注改革开放以来黎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变化,调查黎语各方言的生态特点,比较黎语各方言的不同,建立少数民族语言生态研究模式,是黎语语言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现实语境压力即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已经唤起全世界的极大关注,在文学界越来越多的文学家和文学研究者开始把生态学引入到文学研究和教育中,开辟了文学批评的新视野.文章从生态批评角度分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及其在诗作中的体现,感受人类早期厌恶工业文明、热爱自然、尊重自然、渴望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进而呼吁全社会关注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基于Citespace的文献可视化分析及研究热点知识图谱显示,当前的语言生态学研究存在研究边界模糊的问题。进一步的文献梳理与分析表明,尽管广义的语言生态学包括生态话语分析或生态语言研究(language of ecology),但狭义的语言生态学研究应当聚焦“语言的生态”(ecology of language)。以此为基础,文章针对语言演变、语言濒危现象及保护、主导语言、双语及多语现象等主要议题对国外狭义的语言生态学研究进行回顾,继而指出该领域在研究边界、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局限,并基于所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后续语言生态学研究应当充分借鉴生态学中成熟的概念、理论、模型及方法,充分关注语言与环境的双向互动关系,并不断拓展研究情景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生态语言学是生态学与语言学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兴语言学分支,其核心思想是指在语言系统和语篇层面上剖析语言的非生态特征,以揭示现实语言中不利于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思想,强调语言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语言生态学的角度分析黎语杞方言与汉语生态接触的类型和趋向等问题十分必要。本文运用多种田野调查方法,考察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黎语杞方言和汉语的语言生态接触,认为保亭县黎语杞方言和汉语的生态接触主要分长期接触、深层接触和群体接触几种类型,其生态接触趋向包括语言转用、语言兼用和语言濒危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埃纳·豪根提出了研究语言的革新观点:语言生态——比喻观。比喻观认为"语言与社会生态"的关系等同于"生物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四十多年来国内外生态语言学研究者均沿用此观点对语言进行研究。而伽讷在总结语言学、生态学、社会学、人类学、哲学和心理学等认识论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语言"生态思维"——非比喻观,企图修改比喻观的分析论。从生态思维的四个观点:整体观、环境观、动态观和互动观出发,能够科学地解释语言现象,是生态学运用于语言学研究的崭新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以及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而来的新马克思主义思想。遵循其生态整体观的独特理论旨趣,它批判了资本主义对生态环境的残酷迫害,赞扬了中国道家思想中包含的生态文明理念与中国领导人的积极生态文明实践,从而指出了当今中国才是最有可能实现生态文明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华兹华斯的《湖区指南》并不是一部单纯介绍英格兰北部湖区风景的普通旅游手册,而是一帧记录和展示浮华矫饰之风由喧嚣都市向边远湖区侵入渗透的时风世情图。基于对英国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人们生存状态和道德精神面貌的敏锐体察和深沉关切,华兹华斯在文学生涯之初便树立了"审美济世"的宏图伟志。《湖区指南》在根本上便是华兹华斯"审美济世"宏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意旨在提升湖区居民和游客们的审美趣味,而并非如生态批评家乔纳森.贝特所声称的"教育他们保护湖区脆弱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7.
生态学所揭示的生态系统整体性、有机性、多样性,不仅提供了一幅和传统的机械论自然观迥然不同的世界图景,而且在这种生态世界观的内部孕育了一种强调生态的工具与内在价值同在的价值观。生态哲学与环境伦理学的发展已经证明,生态学是生态哲学和环境伦理学赖以生存的肥沃土壤。现代生态思维为传统的价值内涵进行实质重建和拓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作为最伟大的自然阐释者之一,诗人华兹华斯崇尚自然,尊重自然,并将这一理念带入自己的诗歌创作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英国湖畔诗人的生态思想逐渐为评论家发现研究。本文将尝试重读《水仙》,来探讨华兹华斯的生态诗学思想。诗人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我精神的关系。诗中流露出了鲜明的生态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生态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将语言学与生态学结合起来研究语言系统的生态问题,把研究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作为其理论和实践目标,由此决定本学科的内容、方法和范畴。语言多样性和整体性是语言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语言多样性和整体性的破坏将会造成语言生态的失衡,影响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语言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生态环境,一种与自然生态环境不同但与之同样重要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旗手,他在继承传统诗学的基础上,开创了一代语言清新自然、内容淳朴的诗歌风格,他的诗学理论不仅使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且对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华兹华斯的诗学与亚历山大·蒲柏和柯勒里奇的诗歌创作原则的对比分析,试图阐明华兹华斯的诗学中具有革命性的诗歌语言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