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企业的活力是多种要素构成的复合体。但不论是就业、经营、激励和技术进步机制,还是经济决策,都是以人为活动主体的经济范畴。因此,要搞好大中企业,增强企业活力开展综合治理,就必须重视和研究活劳动因素在搞好大中企业中的作用. 一、重视劳动者精神因素与激励经营作用,提高劳动者劳动的积极性1.劳动者的精神因素具有反作用.劳动者的精神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并在劳动过程中独立存在的其他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最近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我们认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是通过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即转换和完善经营机制来实现的。为什么转换和完善经营机制能够增强企业活力?说到底还在于这种新的经营机制,抓住了增强企业活力这个事物的根本,即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因为:一方面劳动者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首要要素,解放生产力,首先是解放被旧体制束缚了的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革命性性和活跃性充分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劳动者的主人地位和性质又决定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和动力。增强企业活力又要靠良好的经营机制来启动。所以,激发和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便成为深化企业改革过程中,转换和完善经营机制的核心。在企业,尤其要激发和调动两个层次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企业是工业生产、建设和商品流通主要的直接承担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从目前企业的现实情况来看,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没有从那种僵化的管理模式中转化出来,还没学会推行现代化管理,还没有很好运用那些行之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因此反映在不少企业里是成本高、利润低、资金周转慢、产品质量差。就我们黑龙江省的各项经济指标完成的情况来看,和全国以及先进的兄弟省市比较,都有很大的差距,“高、低、慢、差”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比  相似文献   

4.
企业的活力就是企业行为的活力,就是企业行为具有责任动力和灵活性。以往搞活大中型企业的探索,是以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相对分离为基础的承包责任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有两个问题尚未解决。一是企业产权归属体现得不明显,对产权的意识不强,行使不充分,使企业一方面存在短期行为,另一方面行为不活。二是如何解决公有经济中,劳动者既是被管理者,又是所有者的问题。企业的经济行为不过是企业所有权在经济运行中的表现,经营权是所有权的组成部分,因此,要使企业的行为充满活力,必须从公有制自身的改革即寻求公有制的有效形式入手。形式是本质…  相似文献   

5.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动力系统具有产权关系清晰、自身运行机制灵活、灵活的用人和分配激励机制的特性.企业动力系统由动力传导机制构成.动力系统决定企业活力,企业活力决定企业绩效,企业绩效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目前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制度设计应是开放式、自组织、自适应、协调统一的循环系统,才能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动力效应.  相似文献   

6.
职工的改革心理状况是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经济体制改革和充分发挥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的重大问题,目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企业与国家的关系主要是经济关系问题,因此,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手段进行调节,而企业与职工的关系不仅是经济关系,同时也会涉及到大量的人际关系,这些人际关系是通过心理反应进行评价的。因此,企业内部的改革,不能只通过经济手段,同时要考虑到职工的社会心理反应。因此,在研究企业内部的改革时,就必须研究职工的改革心理。  相似文献   

7.
一、价格改革是企业改革的必要条件企业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而企业是否有活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般说来,具有活力的企业,既要有经济实力即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能力;又要有经济动力即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完善;还要有经济压力即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而这些条件的实现都需要有一个外部环境,就是相对合理的价格环境。  相似文献   

8.
制度(institution)是人们制定出来的用来约束经济主体的一整套行为规则。对于企业来说,它所规范的主要是企业的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它所规定的就是政府(所有者)、企业以及职工之间的经济关系。制度约束型经济是对我国国有经济所下的一个判断,即传统的国有企业制度没有成为推动国有经济快速增长、优化结构的动力,反而严重制约着它的健康发展。在阻碍国有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制度是最重要的因素,国有经济也因而成为制度约束型经济。一、制度约束的内部机理分析按照制度的内部结构和内容,本…  相似文献   

9.
劳动者管理型企业是与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完全不同或直接对立的企业制度,通行的原则是劳动雇佣资本.它把劳动者权利置于企业模式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地位,力图实现劳动者参与管理、分享利润等一系列有关劳动者解放的重大课题.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都倡导这一企业模式,提出了有见地的理论观点.对劳动者管理型企业模式的基本原则与运行体系进行分析可以获得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企业全盘国有化是民族国家与公有制双重逻辑的运作结果,实现了国家对城市社会的渗透、整合与控制,巩固了政权和主权.国有企业的财产为全民共有,企业产权最终属民.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权力下放、国有企业产权分解、国家与社会分离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均是由侧重民族国家建构到侧重民主国家建构的条件与成就.面对强势的国家占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亦是亦非的终极所有者兼劳动者--工人参与企业的治理以及制约企业占有者、经营者等权利尚待切实的保障,所以,就企业产权变革而言,当代中国的现代国家建设还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一目前,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普遍存在着活力不足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源于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下降的因素,占有很大成份。影响企业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最主要因素,是工资分配不合理。国有企业由于缺乏灵活的工资机制,不能与“三资”企业和私人企业平等竞争,加上社会分配不公,必然拉大了国有企业职工收入与其他所有制形式企业的职工的收入差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劳动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分散进行、局部见效在全面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我国劳动管理体制已逐步从刻板的、高度集中统一的模式向变通的、分散放权的管理机制转化。这种转化的最主要特征,是由国家集中掌握的劳动工资人事权逐步变成企业独立自主权的一部分,企业在用人方面有了很大的灵活性;国家对劳动力的统一调配权逐步转化为劳动者个人经济活动决策权——职业选择权、岗位调换权,劳动力开始冲破阻力自由流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家统包的劳动就业制度已经由多种就业形式、多条就业渠道所取代。国营、集体和个体以及其他经济形式企业都可以不受国家计划限制招收工人。待业青年自寻就业门路,甚至通过各种形式自己解决就业;企业则通过劳动服务公司解决本企业冗员和职工子弟的就业。几年来就业制度的搞活解决了几千万人的就业,其成就是国际公认的。第二,固定用工制度已经被合同工制度所取代,企业与劳动者的结合不再是国家计划的硬性搭配,而是劳动者选择职业、企业选择劳动者的结果。劳动合同则是反映双方意愿的,共同遵守的责、权、利规定的协议。合同制工人比起固定工人来说,具有更大的自主权、更高的劳动热情和更大的灵活性,增强了生产中人的因素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3.
胡方 《日本研究》1998,(4):27-31
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劳动投入是必需的最基本的投入之一,企业的所有者或经营者如何在劳动市场上招聘劳动者,如何在企业生产中组织劳动者,如何在经济不景气时对劳动者进行调整等问题,便是所谓雇用问题。而雇用制度实际上是企业招聘、组织、调整劳动者的某种习惯与规则...  相似文献   

14.
说到香港,相信世界上每个有所见闻的人都会知道这个国际都市——经济繁荣、物质发达而又活力四射。说到安远县,恐怕就没有那么多人  相似文献   

15.
企业活力是企业兴与衰的生命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本文就企业具有活力的基础和基本前提问题,发表一管之见。一、发挥企业活力的基础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平等关系是发挥企业活力的基础。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机制,要求各企业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建立以平等地位、权利为内容的平等关系。只有这样,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才能得以切实的贯彻和实现,企业活力才能  相似文献   

16.
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对出口生产企业来说,尤为重要。本文仪就如何增强出口企业的活力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出口企业活力什么是出口生产企业的活力?简单说,是指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力。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一是企业要具备合理完善的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二是内外要素都能发挥  相似文献   

17.
翁鸣 《日本研究》1991,(4):13-15
一.什么是企业的活力什么是企业的活力?由于不同国家的企业的发展程度不尽相同、所以各国学者对此众说纷纭。即使在同一国家,也因各学者观察、分析、研究企业活力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同,而很难对企业活力这一概念作出统一的、规范的界定。仪就日本而言,中京大学教授三户公先生把企业活力定义为:企业的构成人员适应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各自正确池没定、修正、变更目的、目标,各人朝着各个目标积极地劳动,由各人门相互交流形成的极大的整体力量;而  相似文献   

18.
王建华 《社科纵横》2013,(1):63-64,81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哲学。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管理实践中随着生产力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思想意识形态,是员工思想状态、精神面貌的外在反映。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及其核心竞争力,须臾离不开企业文化。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广大国企就充满生机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在改革劳动制度和工资制度中,涉及到了社会主义劳动工资制度的性质和特点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劳动工资制度是人们与从事劳动有关的一切制度的总和,是社会对劳动力进行管理的意志关系的各种表现,归纳起来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劳动者和物质条件相结合的制度,如就业制度、用工制度、劳动力的招收和调配制度等;二是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结合后对劳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的规定,如工资制度、保险和福利制度、劳动保护制度等。实质上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和途径,以及劳动产品的分配两个问题。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是公有制,所有权属于劳动者全体所有。这种经济关系反映到劳动工资制度上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不需要任何中介环节,劳动成果的分配按着劳动贡献的大小进行的原则。这就是社会主义劳动工资制度的根本性质。  相似文献   

20.
竞争论     
增强企业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而社会主义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提高企业活力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本文拟就社会主义竞争若干理论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一竞争是商品经济的特有范畴,有商品经济就必然有竞争。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竞争也必然存在并发挥作用。竞争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同任何事物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