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我国部分高校的1800名女教师进行心理测评.结果显示:不同年龄阶段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各因子的表现与总体特征相比并不完全一致;不同教龄的高校女教师在心理健康的总分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躯体化、强迫、敌对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任教科目不同的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差异,其中在焦虑、偏执因子分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职称的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随着职称的变更,不同的心理问题有呈现职称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高校中年女教师心理特点及其变化的分析,提出加强进行心理健康维护的建议,稳定和优化高校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3.
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和《症状自评量表》对高校200名教师进行测评,结果发现高校女教师和男教师在5个因子上存在差异,女教师与常模在人际关系和偏执上差异显著。针对女教师相对自卑、高忧虑,相对有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此提出了提高女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研究综合干预对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促进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提供依据。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干预前后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应引起重视,女教师的各因子分除精神病性因子外几乎均略高于全国常模,其中抑郁、焦虑和躯体化因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组和运动组均可促进心理健康。综合干预在降低躯体化、抑郁、饮食睡眠、人际敏感因子得分方面效果比运动干预更好。综合干预效果优于运动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前普通高校女教师职业倦怠并不严重,但是有相当比例的高校女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的倾向。因教龄和职称的不同,高校女教师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上有不同的表现。针对高校女教师的职业倦怠倾向,需要建立科学的心理干预机制,加强个人调整,建立合理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女性在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比例逐年增加,而随之而来,高校女教师的心理问题也在逐年上升。本文分析了高校女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构建"社会、学校、家庭、自身"四因素相结合的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谈21世纪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要求和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高校应树立心理健康的观念,切实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施途径主要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学校心理咨询服务;加强校园心理文化建设;深化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工作以及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某省113所高校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本科院校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设明显好于其他类高校;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主要提供普及心理知识、实施心理普查、开展心理测验和提供邮箱咨询等服务;三分之一在校园网主页有独立接口,三分之二由学生管理部门管理维护,近半数和校外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实现资源共享;少数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存在服务功能单一、信息资源匮乏等问题。高校应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互动交流平台建设,构建科学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测评系统。  相似文献   

9.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①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知识的教育;②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开设心理咨询门诊,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活动;③有针对性地开展特殊群体的研究和教育;④开展大学生心理调查和心理测试,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⑤加强团体心理训练,使心理教育工作面向全体大学生;⑥创建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校园环境等.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提出,高校体育可以增强大学生体质,提高大学生生理、心理适应能力,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高校体育在高校教育中居于不可或缺的地位,是促进高校教育改革,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预防中所应采取的措施,即:提高图书馆馆员素质;增强预防能力;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开展大学生心理阅读疗法和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及心理咨询活动,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二课堂,从而在根源上防止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当前各高校注重加强和引导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切实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关键,也是大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教育的内在要求。本文从大学生如何自觉培养心理健康能力,学校、家庭、社会如何为其自我心理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和环境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女教师是教师队伍的生力军,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人才的培养,更体现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女性,由于自身生理与心理特点的制约、多种角色的困扰及多种标准的评判.心理上的压力比男性更大,更易发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关注和探讨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女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分析了1995-2010年高校女教师人力资源的现状、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科学开发和利用高校女教师人力资源的对策,即一方面高校要因地制宜构建提高女教师素质的平台,并健全机制挖掘女教师的人力资源优势;另一方面女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15.
当前高校研究生的心理危机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心理健康教育不普及、学校心理咨询滞后、学生心理危机意识较低等成为研究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的主要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尝试建立联络员—辅导员—心理咨询中心组成的三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引入朋辈咨询模式,强调以预防为重点,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研究生的耐挫能力与应对问题能力等,最终目的是降低研究生心理危机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6.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实践还存在一些偏差和误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将心理健康教育混同于德育 ;重诊治、轻预防 ;重障碍咨询、轻发展咨询 ;队伍的专业性不强 ;缺乏对心理求助方式的调查等。针对这些误区 ,应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结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建设专业性的队伍、优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等方面入手 ,以切实改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心理资本是个体一般积极性的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个体成长和工作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当今高校青年女教师由于工作压力大,在适应性、抑郁、心理承受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为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青年女教师需要从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坚韧性四方面提升心理资本,从而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是高校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需要从组织机构、工作条件、教学团队、课程体系、活动体系、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6个方面进行,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加强教育,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多发频发,主要原因来自于人际交往、生理发育和情感问题、学习和就业压力,以及经济贫困等。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建设,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成才服务体系,积极应对和提早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同时,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家长也应更新教育观念,为子女心理成长创造良好环境,避免心理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团结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支后备力量,已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其工作内容。共青团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优势在于:高校共青团组织与青年大学生有着天然的情感;共青团组织对大学生心理特点较为深入了解;共青团组织是高校开展大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组织者;高校共青团组织拥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客观条件。相对于传统的心理辅导而言,高校共青团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目的不同,二是对象不同;三是方式不同。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调节作用,促进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发挥团组织宣传阵地作用,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心理素质;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团,保进大学生的自然教育;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网络体系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