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家谱     
鉴于目前国内出版的有关马克思的传记书籍中,均缺少马克思家谱的记载,现从德国弗里特里希·艾伯特基金会马克思故居博物院、研究所、图书馆出版的《马克思诞生之家一行》一书中摘译这一方面的资料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苏东坡为我国宋代的大文豪,郭沫若是我国当代的无产阶级文化巨人。这两位同生于“海棠香国”的出类拔萃的人物,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 郭沫若一九四三年四月二十一日为李可染所作的《东坡游赤壁图》题诗中无限感慨地写道:  相似文献   

3.
苏东坡为我国宋代的大文豪,郭沫若是我国当代的无产阶级文化巨人。这两位同生于“海棠香国”的出类拔萃的人物,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郭沫若一九四三年四月二十一日为李可染所作的《东坡游赤壁图》题诗中无限感慨地写道:  相似文献   

4.
李望 《淮海文汇》2004,(1):45-46
北宋熙宁十年(1077)四月至元丰年(1079)三月,苏东坡调任徐州知州,在徐州生活了一年零十一个月。苏公知徐至今已有900多年了,而徐州人民一直怀念这位杰出的大文豪,怀念这位“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林语堂语)。  相似文献   

5.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七月二十八日,走完了六十六年生命轨迹的苏东坡,这位北宋文坛巨星在常州陨落了。出生于四川眉山,与其父洵、弟辙并称“三苏”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的苏轼,为什么不叶落归根而客死常州呢?苏东坡与宋之淮东遭、今之江苏结下了怎样的不解之缘,又留给后人那些不解之谜呢?作者根据《苏氏族谱》中《东坡公年谱》的有关记载,并对苏东坡做过太守的徐州、扬州和客死地常州,进行了寻踪考古,写成此文,为揭开苏东坡与江苏之谜,抛一块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6.
常跃强 《社区》2014,(8):16-16
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之一的《黄州寒食帖》,是苏轼写的一首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燕支雪其实就是胭脂雪。在苏东坡眼里,海棠花就像雪上搽了胭脂那样美丽,于是就给它起了一个这样富有诗意的名字。  相似文献   

7.
苏东坡,名轼,字子瞻,北宋时代杰出的大文学家。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宋哲宗以苏东坡起草诏书时讥讪先帝之罪,三改谪命,把他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于是,苏东坡在59岁高龄,万里跋涉,来到当时所谓蛮貊之邦,瘴疬之  相似文献   

8.
苏东坡的作品 ,大量地、多方面地反映着民俗文化内容 ;他的许多诗文 ,反映了北宋极其广阔的民俗地域 ;他在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方面的研究 ,尤其有独到之处 ;他还是一位具有进步的民俗观的杰出文学家  相似文献   

9.
清代徽州谱禁始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并延至嘉道年间。谱禁的内容包括避讳、抬写、改正违碍荒诞字句等。徽州家族在执行谱禁规定时更为严苛,对徽州的家谱编修既产生了消极影响也有积极作用。谱禁将专制文化渗透至民间私人领域,是清代专制文化强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四川客家“发现”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是国内最大的客家聚居地之一.四川客家从何时起、如何被外界所发现、所认识的?文章依据知名学者罗香林、董同和的论述,并结合四川本地学者钟禄元的观察报道,以及新发现的一大学生的毕业论文习作,系统追溯了四川客家的发现始末.四川客家被外界发现并认识是与民国时期的客家热潮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1.
在1950年夏末的一次会议上,由上海市长陈毅提议,决定开始部署在上海全市内寻找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的工作。领导这项工作的是当时担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姚溱,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是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文艺处干部沈之瑜与杨  相似文献   

12.
王小波 《可乐》2010,(8):66-66
我对逻辑学有兴趣,这种兴趣是从对逻辑学家的兴趣发展而来的。20世纪初,罗素发现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悖论,连忙写信告诉弗雷泽,顺便通知他,他经营了半生的体系,因为这个悖论的发现有了重大的漏洞。弗雷泽考虑了一番,回信说:“我要是知道什么是正确的结论就好了……”我觉得这个弗雷泽简直逗死了。  相似文献   

13.
文化大革命中,我因下放在江西省武宁县插队落户接受“再教育”。一九七四年客居武宁县化肥厂,与该厂主任涂兆庆同志为比邻。记得时值端阳,与涂等人燕饮,借凭吊屈原的机会,以释“投荒”的愁苦。当时我正在从事一宋代墓葬的考古工作,出土文物颇多。因谈及古代器物,引起了涂的强烈兴趣,向我提及他家藏有一块刻有文字的花石头,不知是否也是一件古物?随即邀我至其家,取出那块奇异的石头,求我考  相似文献   

14.
一、“四十八家”运动名称及事件来由 在本世纪20年代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里,爆发过一个震闻遐迩的“四十八家”运动。所谓“四十八家”运动,即旨在“推翻奴隶制、过渡封建制”的运动,它影响之大,涉及地区之广,持续时间之长,为凉山彝区前所未有。那么,“四十八家”名称及运动起因是怎样来的呢?这个问题,过去有人曾从某侧面提及。笔者土生土长于当年“四十八家”运动的发祥地界(喜德县李子乡吉木德村),父辈们曾参与或目击这次运动。笔者曾带着种种问题,多  相似文献   

15.
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八面受敌”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年轻人钻研学问,每本书都要读几遍。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不要考虑其他方面。要探究事迹史事,或是典章制度,就换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学成以后,各方面都经得起考验。《孙子兵法》有个重要原则,叫做“我长而敌分”。如果八面受敌,则不应八面出击,而要集中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不同角度剖析了苏东坡诗中心无形画面,从造型、意境、透视、构图等方面,阐述了诗与绘画的密切关系.指出诗人须有画家的素养,画家须有诗人的情操,才能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相似文献   

17.
明代徽州民间长期藏有大量的公私文书,这些文书被明代徽州家谱编修者所用,成为书写族人生平、描述宗族发展的重要史料。在载人篇章方面,编谱者多用公文书证明族人的任官履历或个人身份。而在纪事篇章上,编谱者则以收录全文或节录内容的方式利用公私文书,展现宗族所占有的资产,以及举办的活动。文书入谱现象是在编谱者求真思想、家谱编修体例演进以及地方社会情境三者共同作用下出现在明代徽州的,它是中国家谱编修史上的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18.
喜欢苏东坡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可人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也是凤毛鳞角。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19.
苏东坡的灵魂拯救──苏东坡思想论程光泉苏东坡的一生都在寻求人的价值。然而,黑暗的社会现实,使他看到人生终极目的的破灭,个性与社会相冲突,价值取向与正统观念相背离,无家可归,灵魂没有依托,因而冷漠残酷的现实世界已在眼里失去了意义。为了顽强地生活下去,为...  相似文献   

20.
陈百川 《社区》2011,(17):16-17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男,汉族,公元1037年1月8日生。四川省眉山市人,进士学历,主要担任官职有:北宋皇帝秘书,杭州市长,后期被贬为广东省惠州市和海南省儋州市驻军副参谋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