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傲慢与偏见》会话含义的语用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用学与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研究文学语言特征的有力工具.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Jane Austen)擅长描写人物对话.在<傲慢与偏见>中,她巧妙地利用对话营造气氛,刻画人物,突出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她笔下的人物对话经常违反语用学原则,这样安排对话所产生的会话含义,不仅使对话富有戏剧张力,能够生动再现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冲突,又是产生幽默效果的主要手段.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分析小说<傲慢与偏见>的会话含义,可以更加清晰地透视语言形式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揭示小说人物的鲜明性格、交际意图和社会关系,同时有助于提高读者的文学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
源远流长的古典文学人物画廊里,恐怕没有谁比武松更受人民群众喜爱,更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了。人民群众对武松的特殊喜爱,武松故事在“市井街巷”的广为流传,必然地引起了历代评论者浓厚的兴趣。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武松性格,探讨这一形象的意义,研究武松形象塑造的艺术技巧。然而遗憾的是,象对《水浒传》另外几个主要人物的研究一样,人们对武松的研究,也都忽略了他的性格是有发展的这一特点(林冲、杨志等除外)。这不能不是《水浒传》人物研究的一个空白点。其实,就人物性格刻画而言,与以前的叙事性作品比,《水浒传》里的许多人物不止个性鲜明…  相似文献   

3.
黄斌 《社科纵横》2009,24(2):102-103
“剑”是谭嗣同诗歌中运用最频繁的意象。这与他的任侠性格、边塞生活、南北游历应试、结交豪士等原因紧密相关。在谭诗中。“剑”之意象的内涵与他的生活和思想的转变紧密联系。因而以1889年及1896年为界,明显地分为三个阶段,鲜明地反映了谭嗣同思想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4.
柳青在他的长篇名作《创业史》中,从不同阶级、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人物的具体实际出发,赋予一些人以正剧或悲剧的主调,赋予另一些人以喜剧的主调,同时又使其中有些人物除主调之外还兼有另一种辅助性的色调,从而使作品所着力塑造的农民群象成为正剧和喜剧两种色调经纬相交的复合体。这里,我们着重分析一下喜剧手法在刻划人物中的运用。 (一) 当作家刻划梁生宝和高增福这两个主要的肯定性人物时,深为他们淳朴博大的情操和境界所感动,往往无法自己地从正面直抒胸臆,满怀激情地加以赞颂,因而这两个艺术形象以  相似文献   

5.
<正> 一、湘夫人、湘君的身份《楚辞·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这两首诗是抒情诗,但其中又包含了优美的楚地神话。因此,要全面了解这两首诗分别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一方面要弄清湘夫人、湘君这两个神灵在当时神话故事中的身份,一方面要从诗的本身,弄清诗人赋予了他们怎样的思想、性格、感情。关于这两个神话人物的身份问题,从古至今,有多种说法。这些说法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认为湘君、湘夫人部是女神。这一类大体包括五种说法:一,是尧之二女即舜  相似文献   

6.
评《江南人物春秋──绍兴东浦》的特色王学启朱顺佐研究员撰写的《江南人物春秋──绍兴东浦》,不仅真实反映了东浦人物群体的各种形象,而且是熔思想性、学术性、资料性、知识性于一炉的一部力伯,具有鲜明的特色。一、全面重点兼顾。全书收入了167位东浦名人,把方...  相似文献   

7.
论《金瓶梅》的妒态与心态描写──兼谈潘金莲性格的心理依据里正莎士比亚曾留下这样一句名言:嫉妒呀,你的名字就叫女人!同此让人联想到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妒妇形象。《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是个工于心计的女人,她对尤二组的残忍折磨,主要是源自内心的妒火中烧。《金云...  相似文献   

8.
我国短篇小说,如若从它的刍型——神话期算起,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了它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一系列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段;但在人物肖像描写上,却长期存在着缺乏鲜明的形象性和明确的性格目的的问题。直到“五四”新文学运动,在古典长篇而主要是外国短篇的影响和启迪下,经鲁迅等大师之手,才逐渐积累起一套较为完备的表现技法,建国后又有了许多新的发展和提高。本文不拟详细考析肖像描写手法的由来和发展及其在刻划人物方面的重要作用,只想侧重探讨一下当代短篇小说的人物肖像描写,在“写什么”和“怎么写”方面有哪些值得研究和借鉴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9.
“铁的人物和血的战斗”的创作思想,是鲁迅关于写“新人”的文学主张的集中表现。对人生抱着真诚态度的鲁迅,始终是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鲁迅的这种冷峻而执着的现实主义,从一开始就在他的文学思想中勾留出了鲜明的轨迹。但,影印在这轨迹中的决不仅仅是冷峻和执着,还有希望的火花和新人的胎动。早在《狂人日记》问世之前,鲁迅就认  相似文献   

10.
刘梅 《学术交流》2004,(7):132-134
张爱玲的小说,无论是沉浸于情爱市井的表层描述,还是对生活、对世界、对人性和命运的密切关注,都是时代和社会造成她苍凉、悲怆心态的反映。通过阅读她的小说,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在安排故事情节、反映人物心理、设置矛盾冲突时,特别是作品中人物的对话和举止中无不深深地烙印着这一鲜明基调。只有从这一基调出发,我们才能更准确、更全面地解析她思想和性格的本色,才能更透彻、更深刻地体味她小说作品所蕴涵的独有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在文艺作品中,有一类称“扁平人物”的人物性格。作家创作“扁平人物”时,往往依循一个单纯的性格要素或理念,只选取一二种给人印象最深,因而也最鲜明的性格特征,着重渲染。扁平人物的性格一目了然,鲜明突出;但由于作家的极端描写手法,又难免失真、扭曲。历史乃至人生也是一部人创作的作品。人在历史传统中面对现实,自我理解。如若被“极端”意识所统摄,只见其一,不见其二,并极力扩大,也  相似文献   

12.
一、《大变革中的中国经济走向》成书过程和得失。 1992年10月底,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了发展研究中心,其中一项任务就是承揽出版发行业务。他们找到我,协商写一本书,主要是写从邓小平南巡到党的十四大召开这段时间里中国所发生的变化。当时我感到心中无数,后来他们说,你随便,怎么写都行。在这种无拘无束的交谈下,我的思想便放的很开,心想,要写这一阶段的情况,以经济为最值得写,而在经  相似文献   

13.
胡蕊 《学术交流》2012,(8):29-33
与传统的马克思思想的三大来源不同,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科拉科夫斯基认为,马克思思想及其发展是其思想中包含的三重文化动机决定的,即浪漫主义动机、普罗米修斯的救世主义动机和启蒙理性主义的决定论动机,这三重文化动机主要来自于浪漫主义、自我意识哲学和历史进步主义的影响。通过马克思思想的三重文化动机的考察,将马克思的思想定位为整个欧洲思想史发展的逻辑结果和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孙千茹 《社科纵横》2014,(3):153-155
通过分别对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性格进行分析,发现了堂吉诃德性格的冲突性和二重性;哈姆雷特性格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综合比较得出两者以对理想的坚定为共同点,而以堂吉诃德的怪诞不经、鲁莽冲撞与哈姆雷特的郁郁寡欢、步步延宕为不同点。从两个不同的人物身上看到了人文主义思想对不同国家,不同作家的不同影响和体现。  相似文献   

15.
易鹏 《社科纵横》2020,35(1):104-108
从历史之维审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一个重要问题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探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想进路是怎样的。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在道路维度、现代化维度和民族精神特质维度三个方面都呈现出思想探索轨迹和鲜明时代特征,他们对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以思想启蒙使命和现代化图景批判解构封闭僵化的"天朝上国"梦,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成分的滋养,最终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下汇聚力量进而推动中国历史巨变。明晰近代中国先进分子的思想进路及其贡献,对于我们更好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历史生成、发展过程及其当代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心灵表现的广度和深度,是屈原辞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本文通过文本──个性──心理的研究思路,以屈辞“对话式抒情”为起点,挖掘其间所蕴涵的内心冲突,并考察这种冲突的性格根源及其在《离骚》、《天问》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郭沫若史剧中悲剧人物的意识结构层次,所含的历史精神及其强烈的现实意义。作者认为,人民意识是郭沫若史剧中悲剧人物的总体意识,构成总体意识的是政治、伦理和哲学三个意识层次,仁道意识、利他意识和本体意识是三个层次的内容;从历史的角度看,人民意识实质上是中国封建时代的历史精神,儒家思想体系中的人道主义是其最完备的体现,它的基本特征是历史的进步性、一贯性和悲剧性;人民意识虽是历史的精神,但归根结蒂是现实的反映,它是抗日战争时期所产生的以人民为本位的时代精神在历史人物心灵中的反射。这种反射在读者心灵上的反映,便是强烈的现实感。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一个剧本来说,如果不能创造出活脱脱的性格,那么,不论以何等虔诚的忠实态度,反映了何等广阔的生活实际,人们还是会感到贫乏可厌。正如当代美国著名戏剧家乔治·贝克所说:“一个剧本的永久价值终究在于其中的性格揭示,性格揭示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它是在观众中使剧本的主题和人物产生同情的主要手段。”①剧作家对性格刻划得越深刻,越丰富,他的作品就越具有典型性,越具有艺术魅力。曹禺的创作是有力的佐证。曹禺精于戏剧的结构艺术,他以精缜细密的情节结构促成了现代话剧形式的成熟,但他最杰出的本领,还是在于塑造出了人,刻划了各具特色、有灵有肉的人物性格。在描绘人物时,曹禺以他对生活、对人的敏锐透视力,力求刻划出人物性格的独特性,揭示出其内在的复杂性,并且把握性格的发展流动过程,使之极具真实性和立体感。毋用置疑,这便是曹禺戏剧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的奥秘所在。本文即从这三个方面对曹禺的性格塑造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9.
徐慧 《学术交流》2013,(2):199-202
美国籍犹太作家马拉默德以犹太人及其生活为素材,创作了一批具有鲜明犹太民族特征、深刻揭示犹太民族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长短篇小说。《创世纪》、《出埃及记》、《士师记》中的故事情节表明人只有经历苦难、自我牺牲,才能实现自我救赎和救赎他人。《我之死》、《账单》中的小人物甚至用生命来完成一生的救赎。究其原因,犹太人根深蒂固的宗教思想使他们相信负罪——牺牲——救赎是亘古不变的命运程式,然而其救赎的最终结果却是拯救的虚妄。牺牲与救赎这样的犹太文化母题成为马拉默德创作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20.
汪耀明 《唐都学刊》2012,28(2):39-42
《史记》常用对比、烘托等手法来加强人物形象描写,突出人物本质特征。其中不少佳作能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对人物活动的环境、人物的言行和心理展开细致入微的描写,作鲜明的对比和巧妙的烘托,使不同的性格在对比中得以充分展示,也使人物的特征在烘托中给人留下浮雕般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