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马君武的诗歌创作道路马君武(1881—1940),名和,又字贵公。广西桂林人。我国资产阶级民生革命者。青年时期受康有为、梁启超影响颇深。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马君武乃赴新加坡向康有为“请教国是”,归谋起义而末成。1902年留学日本,认识孙中山,并加入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成为第一批同盟会会员。1906年从日本归国,任教于上海中国公学,担任同盟  相似文献   

2.
资产阶级革命家马君武在协助梁启超办《新民丛报》的三年,是他一生中参与报刊宣传工作的一个高潮期,在加盟《新民丛报》的前期,他的办报工作对梁启超的舆论宣传方针起到了重要的阐释与配合作用,是康梁阵营中一名重要的宣传者。在1903年,由于马君武与梁启超在对待民主革命态度上的分歧加大、对孙中山了解的加深及“羽衣女士事件”等原因,马君武与改良派决裂,毅然加入了革命派阵营。这一转变轨迹,可以说是清末报人群体聚合方式由门户意识向政治价值认同转变的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3.
论马君武对社会主义学说的初步评介陈启源1903年初,马君武在留学日本期间,对社会主义学说进行过初步研究,并且在著名的刊物上撰文评介,对于传播新思潮,启迪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觉悟,推动民主革命的进展,作了积极的贡献。马君武是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早期宣传的主...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依据《民约论》的译介,马君武传输了主权在民思想。其间,马君武与卢梭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对话。透过文本发现,马君武关注的是主权在民说的发展脉络,而主权在民说的理论基础,即有关人的自然权利的演绎并没有涉及。在大多数情况下,马君武给予的是一种诠释性的解读,而非概念或学理上的分析。在马君武的话语体系中,主权在民的制度载体就是建立共和政体,实现期望已久的民主,民主与共和大而化之地混同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马君武是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教育家、翻译家,又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诗人。他的一卷《马君武诗稿》,在辛亥革命之后曾经发生过重大影响。广西民族出版社最近出版了《马君武诗选》一书,所收内容,以《马君武诗稿》为主,又补充了马君武在抗战前后的一些诗作,共一百二十多首,附译诗四组,大体上反映了马君武诗歌创作的全貌。应该说,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读者是会欢迎的。  相似文献   

6.
马君武十分推崇卢梭阐释的自由原理,但他的跟踪译述大多只在译著文本上进行,卢梭十分关注的自由与人之本质、自然权利、自然法原理的关系以及社会契约如何可能等议题,马君武并未对其进行深入挖掘。究其原因,在马君武看来,从事实、事功的层面解读卢梭才是当务之急。故此,在解读卢梭的自由思想上,马君武存在以下几个倾向与特点:一是,与其说马君武是在解读卢梭,还不如说他向近代国人作了一次彻底的革命宣传;二是,近代思想知识界(甚至今天的国人)共同习惯的一种思维路径造成了中西方思想文化沟通的障碍;三是,马君武在近代中国这一语境下言说着“自我:——不是思想逻辑的表达,而是事实的申辩,因而,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前后紧继的革命浪潮淹没了学理论证及学术正态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评述了马君武先生不平凡的读书、办学和为官历程,认为他的教育救国思想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转向中,报刊、报人及舆论精英与以军政利益集团形式呈现的政党组织等关系密切。面对军阀混战及国家统一舆论,各个利益集团往往主动而又恰如其分地在社会变迁的大潮中利用报刊传媒在政治空间上定位自己,充分发挥本集团的优势与特色,从而更多地攫取政治资本。从马君武等国民党舆论精英及其对进步党领袖梁启超的批判,进步党、国民党的旧有恩怨与政治舆论的导向,广州内部分裂及国民党的政治舆论选择,南北对峙与孙中山北上的舆论象征等层面出发,探索政论性报刊在南北军阀的利益冲突、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与反对派的利益分割中扮演了的角色及其论述策略、言论立场的选择,尤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何岸 《源流》2010,(19)
马君武,1881年生于广西桂林,中国近代学者、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广西大学的创建人。与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马君武早年就读于桂林体用学堂,1900年入广州法国教会所办丕崇书院学法文。  相似文献   

10.
马君武是近代中国杰出的科学家、革命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也是南社中对革命文学做出卓越贡献的诗人。马君武一生致力于革命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诗歌创作数量有限,但他的诗实践了自己“鼓吹新学思潮,标榜爱国主义”的创作宗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不应为近代文学研究所忽视。  相似文献   

11.
马君武先生是广西大学第一任校长,对广西大学建树卓著;他是中国著名的民主革命者,政治家.教育家、诗人、学者。为纪念马君武先生诞生111周年,特摘发本文以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南社作家马君武曾经翻译了为数不少的外国文学作品,由于当时中国的境遇和马君武本人曾在日本留学的经历,他的这些文学翻译与日本文学界有着一定的关联,他对拜伦、雨果、歌德等西方作家的认识受到日本文学界的影响,但也有着作为中国人的明确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谭延阁和孙中山的结合,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曲折变化、相互了解、不断深化的过程。孙中山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中,曾一再把谭延阁作为争取对象。谭延阁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政治上日益倾向孙中山,服膺三民主义,因而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革命时期,走上了追随孙中山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和科学家马君武先生,德高望重,才识超群。他三次担任广西大学的校长,不避艰辛,殚精竭虑,对于西大的创建和蓬勃发展,对于培养大批“勤恳朴诚”、“力学救国”的经世致用人才,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是值得后人认真借鉴的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领导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同时,提出了全面利用外资,进行国家经济建设的建国方略。本文主要探讨孙中山外资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利用外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与《孙中山利用外资的原则及其影响》①一文,构成对孙中山外资思想的完整论述  相似文献   

16.
黄花岗起义是孙中山革命过程中一次重要起义,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举行了四次纪念活 动。在革命初期,孙中山着重强调参加黄花岗起义的革命党人勇于牺牲的精神。随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与孙中山三民主义思 想体系的不断完善,孙中山先生将三民主义与黄花岗起义纪念相联系,赋予黄花岗起义新的内涵。孙中山对黄花岗起义的纪 念呈现出孙中山军事思想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7.
说到马君武,广西人都很熟悉.因为他当过广西省省长,创办广西大学,还三次出任广西大学校长.了解得更深入一些的人还会知道"北蔡南马"的誉称."北蓁"指的是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南马"则是指马君武.  相似文献   

18.
张之洞的思想对民国初期的孙中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一,在政治上,张之洞提倡“将海南建省”,这促使孙中山主张“将海南建省”;张之洞提倡为官执政需直言进谏和有风骨,孙中山继承和发展了张之洞的此思想,他鼓励革命者和国家工作人员要有勇气,要为国民尽忠竭力。其二,在经济上,张之洞主张自行设厂以“固国本”,孙中山继承和发展了张之洞的此思想,他认为在维护国家利益尤其是国家主权的前提下,落后中国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包括借外债和允许外国来华投资)以振兴中国实业。其三,在军事上,张之洞极为重视军工制造,兴办了湖北枪炮厂,孙中山继承了张之洞的此思想,主张将此厂恢复和扩大。其四,在文化教育上,张之洞重视新式学堂,在湖北兴建多所新式学堂以“教育人材”,最终“造成楚材,颠覆满祚”,这促使孙中山主张要多兴建新式学堂以培育更多近代人才从而有利于治国经邦。总之,张之洞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国初期的孙中山,而且这些影响在当时基本上是积极和具有进步意义的。不过,孙中山在受张之洞的思想影响时亦存在一些不足,但这是次要的,瑕不掩瑜。研究张之洞的思想对孙中山的影响,既反映了张之洞的思想影响深远,又从一个侧面揭示出孙中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经过改造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在孙中山的思想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涵盖了孙中山思想的全部内容,非常贴切地体现了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主要精神,而且是孙中山伦理思想的精义,在孙中山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中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孙中山将资产阶级的革命思想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精华相结合、并根据中国民主革命的具体实践不断地加以发展和完善的产物,因而不仅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而且较之以往传统伦理思想有更加具体、更加丰富的现实内涵。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全局对孙中山的外交方略进行研究,认为孙中山的外交方略是动态的,具有日渐强烈的反帝爱国色彩和功利主义色彩。在前期相当长的时间里,孙中山一直以夺取政权、完成政治革命为主要目的,为了夺权,纠缠于种族立义与民族主义之间,有时甚至不择手段。这种缺乏群众基础的实用主义外交导致了孙中山的多次失败。五四运动后,孙中山逐渐克服自己外交方略内在的矛盾──种族主义与民族主义、爱国与出让国权的矛盾,抛弃了实用主义外交,并向彻底反帝爱国外交转变。孙中山外交方略的特色及其内在矛盾的不断克服,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家的特性:软弱性、革命性,也表现了孙中山的伟大的政治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