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追求和谐正义的社会伦理秩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当下,中国社会的伦理焦点正从单纯不平等问题转向对社会不正义的关注.同时,还面临着生态伦理严重失序、个体道德责任意识普遍缺失的困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伦理精神,坚持时代性与传统性、本土性与全球性结合的原则,建构基于正义的现代制度伦理和现代生态伦理秩序.深化市场化改革,解决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国理想,以公平正义为原则,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重要特征。环境正义要求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遵循正义的原则,这是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有效指导工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3.
技术在给人类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破坏性的后果,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技术引发生态危机实质上是由技术主体造成的。因此,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有效途径在于完善技术主体,树立和谐技术观,实现技术生态化和技术人性化。  相似文献   

4.
重构全球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日益紧迫,全球性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全球共同关心的问题、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以及全球竞赛规则。若要解决这些问题,国家间必须进行合作,采取集体行动。全球性议题强调团结合作、社会公平、民主和政策有效性。这四个方面反映了全球治理的属性与充分治理的标准。全球治理的推动力主要是指脆弱的全球结构、华盛顿一揽子政策(华盛顿共识与华盛顿安全议程)和当代地缘政治分布的新兴体系。然而,国际机制急需改革,决策者与决策执行者之间的对称性与和谐性受到挑战。若要克服全球治理进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并协调国家集体行动、强化国际机制的有效性、发展多边规则与程序。当然,全球治理过程中的民主问题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社会主义的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在于人的全面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关系必然导致人的异化,从而构成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滞障.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无从根本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还要靠全球性的社会主义事业.就当前而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仍然需要不同国家超越文化和意识形态差异,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须强调指出的是,如果不从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层面上加以调整、完善和革新从而限制人的贪欲,遏制乃至消除人的异化,个人利益、目前利益、局部利益肆意架构凌驾于人类整体利益之上的现象就必然接踵而至,从根本上解决全球性问题的美好祈求只能是流于虚妄的空谈.  相似文献   

6.
从工具理性看生态危机的成因及未来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后期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它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理论的层面上寻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良策.本文试图从工具理性的层面来探究当前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成因,以及走出危机、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和谐世界的提出有重大意义,表明了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外交思想将以和平、发展、合作为主要线索,这种外交理念体现在国际体系层面上就是中国的全球治理思想,表明中国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上所禀赋的理念,即与其他国家实现共同安全、共同发展及文化上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8.
如何应对全球化、解决全球性问题是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现实难题,建构共生理念是应对全球化的根本出路,全球化是建构共生理念的基本依据。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建构共生理念的物质基础;解决全球性问题是建构共生理念的客现要求;全球化对传统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冲击是建构共生理念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9.
语言大面积消亡现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普遍现象,而生态学理论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许多 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和谐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性生态危机促使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内的"生态和谐"这一时代主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高度重视和深度反思,因为从"社会和谐"到"自然和谐"的生态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极其重要的生态环境条件和自然资源基础.就此意义而言,没有生态和谐的社会不是真正意义的和谐社会.在当代,生态环境因素与自然资源要素极大地渗透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水准及其价值走向.本文从生态哲学维度,就和谐社会构建的生态和谐思想渊源、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三个层面进行逻辑梳理与文献述评.  相似文献   

11.
主体重塑是全球治理浮现和发展的重要特征,各种不同类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逐步转型为各具特点的全球治理机制是主体重塑的表现之一,但也引发了关于全球治理机制的合法性的追问。全球治理宪法化这一理论就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尝试,但仍有其局限性。全球治理宪法化的主张实际上意味着一种从法治的角度推进全球治理机制改革及完善其合法性的努力。近年来关于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法治化进程的讨论展现了这一思考进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从全球伦理运动看世界宗教对话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未来是世界文明多元化,还是文明的冲突?对这个世界文明视域的问题,世界宗教界发起的全球伦理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从全球伦理运动看世界宗教对话的趋势,主要看有没有共同价值存在,以及能否承认某些共同价值存在,这是世界宗教对话得以展开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后危机时期的世界和中国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最坏时期已经过去,但复苏过程很可能是缓慢和不稳定的,引发危机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解决。这次全球性危机在经济上促进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和贸易中的比重会进一步提高;在政治上,会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使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削弱;在国际货币体系方面,美元地位的削弱,使货币多元化成为必然趋势。金融危机使完全自由放任的美国模式,特别是金融体系和运行模式受到质疑,中国发展道路和"中国模式"的影响在扩大。研究后危机时期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发展趋势,对谋划当前经济发展和长远规划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传媒的快速发展,全球新闻专业主义概念频频出现于学术论坛,进入21世纪,愈来愈多的东西方学者参与这一概念的讨论,什么是全球新闻专业主义道德伦理成为研究的焦点之一。今天,全球新闻专业主义道德伦理研究主要不是,也不可能是关于是什么的问题,而是如何使之可能的问题。在当前世界多层次多方位深刻全球化的历史性语境中,当然有必要设置一些全球新闻专业主义道德伦理的具体规范,诸如新闻传媒及其专业人员的社会责任与问责、真理与客观性、隐私与公共性等,世界许多重要国家对此非常重视。但是,最为根本的问题是思考全球新闻专业主义如何可能这一元问题,在先设定生命、自由、财产等最为基本的个体自然权利的基础上,进行某种制度安排,以便从策略上保障全球新闻专业主义的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5.
What role does population play in thinking about the problem of climate change and some of its solutions? In a survey conducted between February and April 2020, we asked European demographers to state their view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mate change and population developments, and asked them to rate their concern about climate change and other socio-demographic issues. We found that climate change is at the top of the list of demographers’ concerns, but that their sense of urgency with respect to taking action to redress global warming is not matched by their belief that population policy can make a crucial difference in reducing CO2 emissions: demographers are highly divided on the question whether the global population size should be reduced to lower CO2 emissions, as well as on the question whether family planning is an effective policy instrument.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价值取向,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吸纳全球发展理论、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谁发展、如何发展、靠谁发展等一系列发展的根本问题,创新了关于发展目标、发展道路、发展动力的理论。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对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地指导和推进公共卫生全球治理,需要确立必要的国际法原则和法理基础,"保护的责任"将成为一种可能的法理指导和方法。为此,国际社会应当在公共卫生全球治理领域形成"保护的责任"的特有内涵。对于公共卫生全球治理中的各种争端,可根据不同的争端情形适用"保护的责任"予以应对处理。  相似文献   

18.
伊格尔斯等人写作的《全球史学史——从18世纪至当代》,对全球史学发展脉络做出了梳理,但是在全球史学的起源问题上,作者将18世纪作为全球史学开端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基于此观点,回顾了18世纪的史学发展历程,认为其中所包含的理性主义、民族主义倾向是后世欧洲中心论的滥觞,并未造成全球史的真正繁荣,20世纪初才是全球史学真正意义上的开端。  相似文献   

19.
超越全球伦理与国家利益的对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日益凸显出全球伦理的意义和价值。然而,这却丝毫不能否认不同国家主体对其自身利益的价值诉求。究竟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如何处理人类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关系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全球主义和国家主义两种不同观点在方法论上的对立。解决这两种对立的观点存在的问题,关键的是要实现对其方法论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20.
论"和而不同"城市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范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大格局中,我国的城市形象怎样才能既保持传统、展现鲜明的民族个性,又保持与时俱进、蓬勃向上的时代生机,这是城市建设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城市的主体形象是建筑,城市的特色主要表现为城市建筑的特色,城市建筑的特色则决定于建筑文化。因此,要使我们的城市形象做到"和而不同",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建筑文化的民族化与国际化、传统与现代、城市与地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