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大学生兼职现象的日趋普遍,大学生群体在进行兼职活动时的问题日趋凸显.由于兼职市场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大学生在兼职时往往面临着许多困惑,与此同时,大学生又缺乏相关的指导,在选择兼职的时候表现出了一定的盲目性.本文以北京地区大学生为例,针对大学生在进行兼职活动之前对兼职的预期进行比较与分析,总结了大学生在选择兼职时的偏好和基本规律,分析大学生选择兼职时存在的问题,以获得大学生兼职动机的有力依据,为开展大学生兼职行为的指导以及后续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校外兼职受何种法律调整?对此问题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大学生校外兼职受劳动法保护,另一种观点认为大学生校外兼职属于民法的调整范畴。本文认为,兼职中的大学生虽然属于广泛意义上的劳动者,但并不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其受民法调整。由于雇佣双方地位失衡、法律救济途径及效果的有限性和高校勤工助学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侵犯兼职大学生权利的现象十分严重,大学生兼职维权往往陷入尴尬困境。本文建议,为保障校外兼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应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兼职法律制度,充分发挥高校的积极作用,同时大学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学生兼职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普遍现象。但是,大学生兼职过程中的权益保护仍然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对于“兼职大学生”的法律身份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本文将以大学生兼职的现状调查为基础,从大学生的权利保障出发,明确兼职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应该作为劳动者纳入劳动法的保护之中。  相似文献   

4.
自立自强是大学生的优秀品质,当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兼职或者选择和志同道合的同学进行创业,这些都是大学生自立自强的一种表现。在兼职与创业的两种选择中,大多数的大学生都选择了兼职,只有少数的同学选择了单独或者组队创业。本文通过对兼职大学生和创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随机访谈发现大学生创业面临着:经济、时间、市场三大难,这也正是大多数大学生选择兼职而不是创业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是针对这三大难及其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校大学生校外兼职现象的日益盛行,与大学生兼职相关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本文主要以北京地区应用型大学大学生兼职现象为出发点,从大学生性别、年级、院校以及兼职种类这四个维度,对大学生兼职的预期和实际效果进行分析比较,总结规律,并提出相关建议,已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兼职活动.  相似文献   

6.
对于大学生兼职劳动权益,目前通行的做法是适用民法保护。但民法对大学生劳动权益的保护不仅力度不够,而且作用有限。事实上,大学生在企业兼职具有明显"从属性"特征,符合劳动关系的构成要件。我国应当扩大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将大学生在企业兼职作为特殊劳动关系予以调整,进行专门立法,切实保障兼职大学生的劳动权益。  相似文献   

7.
李国平  孙洋 《劳动世界》2013,(10):139-140
搞要:时下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在校大学生去校外兼职以增加自身实践经验的现象日益普遍。但是,由于现行劳动法律法规没有对大学生兼职行为规定明确的保护措施,使得一些企业大量招用在校大学生从事兼职劳动,以降低用工成本,牟取高额利润。实践中兼职大学生们的劳动权益往往受到侵害。同时也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公平竞争。所以,结合现行的法律法规,应赋予兼职大学生劳动者身份,并向其纳入非全日制用工的用工形式加以保护,以促进劳动力市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兼职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但是在劳动法上对于兼职大学生的保护却是一片空白。基于这样的情形,我认为应该现将部分兼职行为纳入劳动法保护的范畴。进而讨论最低工资、保险、限制工时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在课余时间参加兼职,但兼职过程中侵权时有发生.其原因在于法律规定不完善、市场监管不到位、学生自身维权意识差等因素.通过法律、企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研究来探索大学生维权难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企业雇用在校大学生相关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7年1月中旬开始,广东《新快报》派出记者和实习生,对广州市数十家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餐厅使用非全日制员工的情况展开调查。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洋快餐店涉嫌违法用工事件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肯德基、麦当劳等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向兼职在校大学生支付报酬的行为到底是否违法?尽管劳动保障部门已经对此问题作出了表态,但在社会各界依然存在争论,对兼职的在校大学生如何进行法律保护仍然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的王文珍研究员认为,对大学生兼职期间的权益当然应该予以保护,但以何种方式保护还需要深入研讨。在校学生不同于普通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者”,大学生兼职也有异于传统劳动法上的“劳动”。简单地将兼职大学生纳入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社会保险问题、大学生实习与勤工俭学的区分问题、中学生的勤工俭学问题,等等。处理不好,极有可能背离初衷。其实,大学生兼职的特殊之处正在于“大学生”的身份,在于其与学校之间的主导关系。在现有的立法条件下,与其简单地扩延劳动法的适用范围,还不如明确教育主管部门在管理学生勤工俭学和保障勤工俭学学生权益方面制定政策的义务和责任,明确学校在组织学生勤工俭学和保护、救济勤工俭学学生权益方面的责任。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郭文龙法官认为,按现行法律麦当劳等洋快餐店并不违法。如果要将大学生纳入劳动法的保护范围,就必须先完善各项相关法律包括劳动法。但因大学生的身份仍是大学生,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对他们的保护主要应落在对健康利益的保护上。而如果大学生因生活所迫需要打工来获取收入,应当允许其中止学业。如果存在这种可能,法律就可作出适应性的完善。华东政法学院的董保华教授和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的陆胤律师对此问题撰文,阐述他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创业就业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关乎社会和谐稳定,积极的心理资本是创业成功过程中的基石,研究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具有重要的现实与实践意义。通过对云南省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云南省大学生创业意向不是很高,但创业心理资本整体上良好,性别、年级、学历层次、学科和实习兼职经历等都会影响学生个体创业心理资本水平,积极创业心理资本水平对创业意向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政府应从宏观层面鼓励和指导大学生创业工作,将创业就业政策落到实处;高校应从创新创业课程改革、不同学生进行区别化就业指导和开设创业心理课程等方面提升大学生创业意向和创业心理资本,提高创新创业课程实践性,使其更贴近实际,提高学生创业热情。  相似文献   

12.
在校大学生在社会上兼职或打工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由此产生的在校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纠纷也层出不穷,各地法院的判决结果不一,对两者关系的定性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甚至出现了混乱的局面,司法实践中的各种难题不断浮出水面。本文以劳动者具有人格上的从属性和经济上的从属性两个特征为切入点,将兼职在校大学生进行分类定性,分别对狭义的"勤工助学"、实习、自行到校外兼职或者打工以及毕业前的"准就业"等不同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此类现象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出了法律层面上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现今,在校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很充裕,兼职成为了很多同学的选择,因为兼职不仅能更自己带来一份收入,还能让自己更早的步入社会,去了解这个社会,为将来走入社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但现实与想象总是有差距的,所以我们需要权衡一下这份工作是否真的对我们有所帮助,再决定去做与否.  相似文献   

14.
李静思  王巍 《劳动世界》2009,(12):46-49
在我国《劳动合同法》出台之前,除了定期劳动契约(固定劳动期限合同)之外,非全日制用工(短时工)没有进入主要劳动立法的调整视野。大学生兼职普遍,大学生维权难的案例也日益增多。我们应该本着既保障在校学生的受教育权也保护他们的劳动权;既保障其基本的权利又避免一味抬高标准造成其寻找岗位的困难为出发点,以此完善立法。  相似文献   

15.
暑期兼职,既能小赚一笔还能丰富社会阅历,许多大学生青睐有加。但又有多少学生朋友,在兼职过程中吃亏呢?  相似文献   

16.
非全日制用工的使用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广东洋快餐对兼职大学生的“薪水门”事件,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主要的争议焦点就是兼职大学生是否属于非全日制用工?能否适用《劳动法》及有关最低工资的保障?那么,究竟什么是非全日制用工?其与全日制用工的区别都有哪些?对于那些使用非全日制用工的企业来说,如何进行正确的管理?本期圆桌我们将与嘉宾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好的开始代表着成功了一半.无数事例证明:那些在校目标明确、学习刻苦、准备充分的大学生,其毕业即就业的概率就比别人高些.总的来说,大学毕业生要成功求职,除了德、才、学、识、胆、情、体等,还要找准定位确定目标、夯实基础掌握技能、注重实习适当兼职、学会交际训练口才.  相似文献   

18.
陈昕 《劳动世界》2017,(12):76-77
随着信息技木的发展和移动设备应用的普及,移动微学习势必成为大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文介绍了移动微学习的概念,对大学生移动微学习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工具、学习资源进行了调研,了解了大学生移动微学习的现状,并提出了提升大学生移动微学习能力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其所起的作用更是重中之重.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优秀群体,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群体,其正处在价值观的形成与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及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及理想信念怎么样,将直接影响着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前途.所以,了解与分析大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党员是党的队伍中最具创新思维能力、最富有活力的有生力量,他们是党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做好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主要需要从增强他们的基本理论知识、加强他们的自身修养、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监督他们自觉成长等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