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女性农民工以家庭形式进城务工,但由于人力资本较低,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面临着来自家庭、社会、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常常陷入"进城"与"返乡"的两难抉择.建议提高女性农民工的人力资本逐步实现资源链接,加大对非正规就业女性农民工的引导力度和保护力度,进一步保障女性农民工福利和解决其后顾之忧,以促进女性农民工更好融入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欠薪已成为当今我国阻碍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矛盾之一,为有效解决欠薪事件频发问题,从农民工、政府、施工单位及建设单位等四方主体因素出发,借鉴因果分析法,构建4根"大骨"与13根"小骨"结构组成的鱼骨图模型,对建筑行业农民工欠薪事件频发进行原因剖析。在传统社会环境外在因素的解决措施方法基础上,以施工变更资金支付流程为案例,提出以建设单位为核心的项目管理内在因素的建筑行业农民工欠薪解决措施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新生弱势群体,对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社会稳定发展。纵观劳动法发展历史,制定劳动法的出发点是为了使社会中每一个劳动成员都能切实享受到因劳动而获得的基本权益。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从劳动法自身语境出发,践行劳动法的特质,不仅要保护劳动生活中每一位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也要通过法律对策研究对农民工群体基本权益予以特殊保护。当代劳动法所体现的正义价值是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法理基础,劳动法的法律规制亦是保护弱者权益的法制前提,农民工基本权益保障则是社会主义国家践行法治精神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建筑业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由于其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从事体力劳动,工作条件艰苦,一般被视为低端劳动者,其权益保护问题一直是社会焦点。自1995年《劳动法》实施至今,中央和地方劳动政策一直在加强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护,但建筑业农民工保护仍存在法律不到位、保护不利的状况,欠薪问题、工伤保险赔偿问题始终是该领域的老大难。建筑行业普遍采用发承包形式,层层转包、分包、挂靠等经营模式,农民工成为这一经营链条的最末一环,但劳动关系在很多情况下却处于悬空状态。本文梳理了现行法律对建筑业农民工劳动关系确认与否的有关历史认为,使劳动关系落地是解决建筑行业农民工权益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推动其向标准劳动关系回归,明确用工主体的劳动法律责任,而非像有些司法实践做法放任为劳务关系。本文不涉及其他行业的发承包经营模式中劳动关系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比分析了2008-2013年间我国农民工和城镇职工的收入及增长情况,农民工收入的增长要快于城镇职工,比值计算的两者收入差距在缩小。进一步的,基于劳动力市场中的行业分布,利用泰尔指数测度了两个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发现群体收入差距大于行业收入差距,即群体属性,农民工还是城镇职工的身份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比行业选择更大。短期内需要建立城乡协调的劳动力市场,长期发展需要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不断完善农民工的利益表达机制,建立农民工发展成果共享机制,创造公平的分配环境;通过增加社会保险福利,提高农民工的整体收入;逐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以居住地为基本单元的人口管理和服务体制,提供均等的就业公共服务,分类调整户口的迁移政策等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建筑企业是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地方,做好农民工的管理和维权工作,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对和谐社会建设,对建筑行业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要从重视农民工政治权利、生命权利、经济权利等几个方面进行管理和维权。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发展与农民工问题存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因而研究这一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城镇化质量不高;二是城镇规划缺乏刚性约束;三是没有把人的城镇化摆在城镇化进程的核心;四是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城镇化的藩篱。当前农民工问题主要有:一是随机就业多,工作不稳定;二是工资收入偏低,个别仍有拖欠;三是社会保险交纳不及时、不完整、不规范;四是劳动纠纷调处渠道不畅。农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和处理好农民工问题的核心问题。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综合解决农民工问题,有利于培育经济发展消费拉动群,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也有利于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当前推进农民工市民化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是:一是农民工无法平等地享受城市公共服务;二是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三是农民工住房未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四是农民工在城镇落户定居的户籍门槛高;五是农民工收入水平低。为了逐步解决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工问题,逐步实现农民工市民化,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一揽子政策框架;二是破除身份藩篱,建立城乡统一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农民工各项社会权益;四是加快小城镇服务功能建设,鼓励农民工就近市民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地处湖南西部的湘西州为例,基于对湘西州七县一市共400位返乡农民工的调查数据,从个体、政府及社会三个层面就返乡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个体因素方面,返乡农民工中男性的创业意愿明显高于女性,年龄因素的影响不显著,除文化程度外,家庭年收入、成就需要及自我效能感等其他个体因素都与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意愿正相关;政策制度因素方面,城乡发展差距负向影响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意愿,金融税收支持力度和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等正向影响其创业意愿,创业教育培训的影响不显著;社会文化因素方面,亲朋鼓励创业、创业典型被广泛宣传及包容创业失败等都与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意愿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包工制"在改革开放后对于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层层发包、转包、分包本身违反法律规定,"包工制"的存在已经成为影响建筑行业农民工劳动关系认定、损害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主要根源。法律规制"包工制"下的个人承包用工,应当终结包工体制,形成包工头退出和劳动关系回归机制,弱化政策治理,强化立法治理,法治化综合治理,让建筑行业"农民工"真正成为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0.
今年以来,辽源市各级党委、政府对返乡农民工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制订一系列针对性很强的扶持政策措施,放宽农民工创业准入条件,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情.其中,辽源市龙山区制订多项扶持政策和推进措施,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不断增加,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问题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中央及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改善农民工境遇的政策,但有关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政策仍存在较为严重的缺位。从理论层面对农民工政策进行分析,提出农民工社会政策应重点突出福利发展和体现人文关怀,有助于促进农民工社会政策"生存—发展—融合"的系统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农民工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生力军。可是,农民工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仍被排斥于城市主流社会之外,他们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其合法权益常在不同程度上遭受侵害。面对侵权事件,农民工却常常选择"沉默"。为什么他们中绝大多数人要放弃维权,忍受种种不公平呢?本文从农民工的权益受损现状入手,分析农民工"维权难"的具体原因,最后提出完善农民工权益保护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据统计,2005年遂宁市建筑领域约有农民工14万人.月平工资约650元.比市平工资少152.82元。2003年至今.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受理涉及农民工权益保护的举报投诉1563件,其中属于建筑行业的889件,占56.88%,而建筑行业中的举报投诉98%属于拖欠工资案。涉及农民工29754人(次),涉及金额3144.09万元。由此可见,虽然近年来有关部门在维护农民工权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建筑业农民工的权利保护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按照"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的思路大力发展"归雁"经济,返乡创业农民工、农民企业家、退伍军人等已成为纳溪区城乡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泸州市纳溪区被确定为全国"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地区"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整合资源,实施创新发展,引导全民参与,取得了初步成效。据调查,全区累计返乡农民工等人员约2万人,实现自主创业0.8万人,新增各类经济实体9000余户,带动就业3万余人,年收入约75亿元。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下的特殊产物.就业流动性强等特征使得农民工养老保险成为各项政策的盲点.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低、转移接续困难等问题一直制约着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要扩大社会养老保险在农民工中的参保率,关键是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本文通过预测未来十年农民工人均工资以及城镇职工人均工资,计算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两种参保模式下的养老金替代率,据此分析现行参保政策对农民工退休生活水平的保障程度.模拟结果表明,在现行制度下,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模式更有利于保障农民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但现行政策仍需改进,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宣传、监督工作;同时加强社保基金管理工作,在风险控制范围内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从根本上提高养老金替代率.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城乡融合现实背景,从人力资本转化视角,分析城乡融合对农民工就业选择的影响,重点从年龄、文化水平、家乡经济发展程度、社会网络等四个层面分析农民工就业选择的理念、方式、范围、利益诉求的变化和特征,进而阐明农民工由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内生性需求机制。研究认为,不同年代的农民工由于受到自身文化水平、家庭及社会网络、价值观念的影响,在就业选择的理念、方式、范围及利益诉求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人力资本转化的内生性框架正在日益形成,这些为新时期制定更为合理的农民工就业政策、完善就业环境、制定就业法律法规、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邬伟 《劳动世界》2016,(34):10-11
为切实提高为农民工服务质量,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吉林省吉林市以解决农民工公共服务平台不健全、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为切入点,确定了"建服并重,三级联动,实现城乡等值可持续"的工作思路,通过合力推进、科学定位、精准服务等措施,有力、有效地推动了农民工市民化服务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数量日益庞大,进城农民工约为1亿,跨省流动就业的农民工约为6000万。农民工是转型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特殊的群体,保护农民工的正当权益、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国务院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维护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等政策措施。四项措施保障农民工就业创业会议指出,农民工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适应"新四化"同步发展要求,以人为本、改革创新,进一步做好农民工服务工作,有利于造就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劳动新军,促进扩大消费的新群体,参与城市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新市民,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要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实施职业  相似文献   

20.
建筑行业就业容量较大,建筑企业中绝大部分职工属于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口.农民工在建筑行业中从事着最危险与劳动强度最大的劳动,其工伤事故发生的概率也最高,不仅给建筑工程进度的按时完成带来影响,而且还产生了较多的劳资纠纷,因此加强对建筑行业农民工工伤保险的重视非常具有必要性.本文先分析了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存在的问题,再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建筑行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措施,希望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