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适应与身份认同:当代海外华人教会的青年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在近代华人的海外移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今时代,华人基督教会在海外华人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逐渐承担起青年培养的责任。它们认识到当代华人青年不仅面临着后现代文化及信息科技发展的巨大冲击,还面临着文化适应及身份认同的困惑。海外华人教会人士对华人青年群体的处境有着较清醒认识,并在具体的实践中付之以适切、有效的培养策略,进而完成海外华人亚文化群体及族裔的建构及认同。  相似文献   

2.
基于参照群体的理论视角,研究校漂族角色期望中参照群体的转换和在此影响下社会认同的变化和困扰,力图揭示出"校漂"行为选择背后的个体成因和认同危机中的能动策略。选择"校漂"是因为在与隶属群体成员跨阶层比较中,他们习得的公平正义价值观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陷入认同危机,他们以潜在的非隶属群体为参照取向,通过扮演学生角色实现预期社会化。"边际人"的身份在学校出现了认同的模糊化危机,此时他们转向寻求内群体的情感认同,并以理想认同来补偿情感认同的内卷化和疏离化困境。校漂族主体性的社会认同在校漂前后实质上经历了一个由断裂走向重构的过程,其中,参照群体的转换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中介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城市新移民社会认同的结构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根据亨廷顿关于社会身份的分类模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统计方法,通过群体认同、文化认同、地域认同、职业认同、地位认同等对城市新移民十分重要的五种社会认同类别,探索移民社会认同的内在关系结构。结果表明,移民的社会认同呈现出一致性认同与差异性认同并存的关系结构,具体表现为:职业认同与群体认同和地位认同,地位认同与地域认同,地域认同与文化认同和群体认同,群体认同与文化认同之间存在着一致性认同的倾向;职业认同与文化认同和地域认同,地位认同与文化认同和群体认同之间存在着差异性认同的倾向。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城市新移民的定居打算与其采纳本地节日的状况和他们对子女的期望之间均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身份认同是教师教育与发展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编外教师是我国教师群体中处于边缘化的子群体,其生存现状和发展常被社会忽视。编外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对优化我国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素质具有积极作用。教师个体接受并认可当前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也就形成了教师的身份认同,并将这种积极的态度转化为职业发展的动力,促进实践教学。目前,编外教师的身份认同研究多关注农村和城市中小学教师身份认同问题,研究方法多以量化研究为主,研究主题单一,今后要转变研究范式和理念,合理利用编外教师的优势促进教育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政治认同是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核心内容,对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及个人进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95后"高职生群体的政治认同总体状况进行了系统调查。通过对问题的归纳和分析,探讨提升"95后"高中生政治认同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蚁族话题自2007年起开始登上中国社会的话语舞台,在社会学领域被称作是继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社会群体的第四次大发现。通过对准蚁族群身份认同的研究.发现个体媒介素养对身份认同产生分化作用的同时,也发现学校教育及社会舆论引导方面的不足。在对该群体身份认同的步骤和原理作出解释的基础上,针对该群体提出有益于社会和群体本身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蚁族话题自2007年起开始登上中国社会的话语舞台,在社会学领域被称作是继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社会群体的第四次大发现。通过对准蚁族群身份认同的研究.发现个体媒介素养对身份认同产生分化作用的同时,也发现学校教育及社会舆论引导方面的不足。在对该群体身份认同的步骤和原理作出解释的基础上,针对该群体提出有益于社会和群体本身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量的农村务工人员进入城市,许多原本生活在农村的儿童也随其父母进城成为城市中的"流动儿童".流动儿童群体在城市生活融入过程中受到了来自不同群体及环境的"歧视"和排斥,从而出现了社会认同的困境.社会认同困境会阻碍流动儿童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城市社会各界必须对流动儿童采取扶持措施.  相似文献   

9.
主流价值观认同危机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议题。大学生群体的主流价值观认同危机展现为淡漠、迷茫和逆反。淡漠意味着对主流价值无所谓、不关心的态度和情感;迷茫则是在多元价值背景下的茫然失措;逆反是对主流价值体系心理甚至行为上的抵触和否定。大学生主流价值观认同危机的机制有必要从三个方面作出考量:课堂习得机制下社会濡化造成的负向迁移作用、社会事实和社会态度投射引发的价值重塑、群体特点造成的价值认同危机深化。挖掘主流价值的个体价值,改善认同环境,增益认同教育,改变当前"生存问题"与"价值问题"、"多元思潮"与"主流认同"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构建更加合理的安全阀机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在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还有一个庞大的群体—同性恋群体,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受到众多关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同性恋者网络社区进行问卷收集,考察同性恋者的自尊感,身份认同和自我效能感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数据分析得出三个结论:身份认同处于不同阶段的同性恋者的自尊感差异呈边缘显著;身份认同处于不同阶段的同性恋者的自我效能感差异显著;自尊感对身份认同的影响是通过自我效能感的完全中介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民间戏剧表演的各项因素都被赋予了相应的责任伦理意识,构成了表演的社会事实。表演事实的社会互动,集中反映了表演情境所涉及的特定群体的集体意识和民俗认同。民间文学戏剧节实际是通过故事表演创造特定群体共同的行为方式,并通过一系列过程强化群体认同,进而将互动体验与责任意识植根于人们的认同之中,以热爱与认同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员工群体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一群体表现出的频繁跳槽现象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对新生代员工不同维度的心理契约破裂、组织认同和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规范型和发展型心理契约破裂显著正向影响其离职倾向;规范型、人际型和发展型心理契约破裂均显著负向影响其组织认同;组织认同在规范型心理契约破裂和离职倾向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发展型心理契约破裂和离职倾向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内地社会工作起步发展的这几年,社工群体逐渐被社会所认同,而社会工作本土化、专业化发展仍然任重道远。我认为,社工要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不断向前发展,需要正确把握三个“度”。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从新的视角审视国家认同教育尤为必要。从必要性上看,国家认同教育对于实现国际交往、维护社会稳定、保证青年个人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路径上看,国家认同教育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基于基本国情开展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支撑、发挥思政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青年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群体,必须重视对青年的国家认同教育,引导青年自觉实现对国家的认同,立报国之志,践报国之行。  相似文献   

15.
青年非正式群体是青年在社会生活中相互认同而自发结合起来的一种社会群体。它以感情为基础、以人际关系为纽带、以某种共同的利益、爱好或经历为媒介,是当前青年交往的特殊形式。对青年的社会化有广泛的影响。一个健康的非正式群体会有利于青年社会化的顺利进行,而一个不健康的非正式群体则会抑制甚至破坏青年社会化的进行,正确认识健康非正式群体的社会作用及加强对其他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和调适对我们引导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下面就青年非正式群体的社会作用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在学校所参与的各类正式或非正式群体的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文化交往.是大学生从中学生走向大学生这个质的变化的中介。正是这种文化交流与交往.构建了大学生个体对群体、群体对个体及个体对个体的文化认同平台。群体中的文化交流与认同,推动着群体同类文化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群体的文化规范体系,形成群体评价的文化价值标准,调节着群体成员的文化心理。因此,构建积极健康的同类文化意识,提高群体及成员间的文化认同,寻求共识,建立起相容的文化规范,推动群体自尊心的形成,从而完成大学生社会责任自我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社会融合"是西方移民研究中的重要概念.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或不同文化之间互相配合、互相适应的过程.在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研究中,通常更多考虑到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的融合.目前我国关于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研究的普遍思路是从身份认同的角度考察流动儿童对城市和农村的认知,或从城市认同的角度分析流动儿童是否对流入地产生归属感,是否形成了"当地人"的身份认同,进而推断其主观社会融合程度的好坏.尽管有学者提出了流动儿童多元身份认同概念,对城乡二元身份认同的前提假设提出了质疑,但突破城市融人身份认同的探讨不多.  相似文献   

18.
闫春 《现代交际》2011,(9):35-36
体育新闻事业的发展呈蒸蒸日上之势,我国体育新闻界的女性记者也呈日趋增长的态势,这一群体的存在也日益暴露出很多问题。本文通过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女记者群体社会接纳与认同、影响与作用及面临困惑等问题进行分析,旨在认清女性记者的社会地位与从业状态,为面临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流动人口群体(主体为农民工群体)呈现全面社会分化.在居留意愿方面,流动人口群体分化成落地生根型、落叶归根型和漂泊无根型;在收入方面,分化成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在教育程度方面,分化成高素质人群和低素质人群;在身份认同方面,分化成自我认同为新市民和自我认同为外来人员等.而户籍制度、居住证制度等是影响流动人口分化的重要因素.在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中,应减少制度的影响与分割,从而减弱流动人口分化中的不公平性.  相似文献   

20.
社会认同的基本心理历程——香港回归中国的研究范例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本文以1997年香港主权回归中国期间香港人经历的社会认同历程为例,阐述社会认同的基本社会心理原理。讨论范围包括社会认同研究在欧洲和北美的发展简史,社会认同论中重要概念的定义,社会认同背后的心理动机、认知历程,及其对社群观感、社群关系和社会行动的影响。文中特别强调社会认同的动态历程及其与社会中人们普遍接受的社会信念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