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仲闻先生《李清照集校注》是目前研读李清照作品最完善、最权威的本子 ,被誉为“古籍整理之典范” ;笔者在拜读过程中 ,偶有愚见 ,聊缀于次 ,就正于高明。李清照《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辑自南宋曾《乐府雅词》 ,《乐府雅词》今存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四库全书本卷三作“莫讶 [杯深琥珀浓 ]” ;四部丛刊本卷下作“莫许 [杯深琥珀浓 ]” ,丛书集成初编本卷六作“莫许 [杯深琥珀浓 ]”。王仲闻先生采用四部丛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作“莫许” ;唐圭璋先生《全宋词》也采用“莫许”。王仲闻先生对“莫许”未提出…  相似文献   

2.
<正>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赵万里辑《漱玉词》说:“案汲古阁未刻本《漱玉词》收之,‘染’作‘点’,词意浅显,亦不似他作。”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按以词意判断真伪,恐不甚妥,兹仍作清照词,不列入存疑词内。”《全宋词》收入李清照词,注见《花草粹编》卷二。《四库总目提要》称《花草粹编》为明陈耀文编:“耀文于明代诸人中犹讲考证之学”,有“衷辑之功”。现仍作为清照词。这首词语言浅近,写得生动活泼,富有想象力。一开头写在卖花担上买得一枝花,但不说买得一枝花,却说“买得一枝春欲放”,就写得有  相似文献   

3.
<正> 古本《竹书纪年》等竹书,于西晋初年出土于汲县古墓。除《穆天子传》外,其他古籍皆已散佚。《竹书纪年》一书,对先秦历史,尤其是战国史,提供了重要史料。原书虽佚,但宋代以前的古注类书中引用的还较多,雷学淇《考订竹书纪年》、朱右曾《汲冢纪年存真》、王国维《古本竹书纪年辑校》,以及今人钱穆《王氏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补正》(见《先秦诸子系年》)、范祥雍《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皆有所辑录。近年来,为《古本  相似文献   

4.
清初词人朱彝尊辑《词综》二十六卷,汪森增补十卷,合共三十六卷。收录唐、五代、宋、金、元词2253首,作者659人。为一部著名词选。该书卷二十“周密”名下注云: “有《草窗词》二卷,一名《蘋洲渔笛谱》,”此说一出,相沿成习,讹误传承,无人细究,几成定论,贻误非浅。 修订本《辞源》四册“蘋洲渔笛谱”条云;“元·周密撰。二卷。密,南宋末人,号草窗,故其词集又名《草窗词》。” 1989年版《辞海》再订本上册草部“蘋洲渔笛谱”条释文云:“又名《草窗词》。词集名。宋末周密(号草窗)作。二卷。朱孝臧《疆村丛书》本,于二卷外,收有清·江昱所辑《集外词》一卷及考证,附朱氏所撰校记一卷。”而“草窗词”条更直注为:“即《蘋洲渔笛谱》”。 以上三书同执一词,皆以《蘋洲渔笛谱》与《草窗词》为异名同书。而考校实际则不然。看来,颇有考辨以正视听之必要了。 两书皆收入《丛书集成》初编,《草窗词》编号  相似文献   

5.
<正> 一遍查《经》部与《子》籍,不见“法物”一词;而“法令”一词,则在《管子》、《孙子》、《墨子》、《商君书》、《荀子》、《韩非子》六书皆有之。尤应注意者,《韩非·解老》,亦无“法物”二字,而“法令”凡两见。由此足证,“法物”一词非先秦所本有,而《老子》古本,亦当作“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所谓“法物滋彰”云云,定系晚出。二“法令滋彰”一语,在一九七三年底从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掘出来的帛书《老子》甲乙两本上,均作“法物滋彰”;经高亨、池曦朝考定,甲本写于刘邦称帝以前,乙本写于  相似文献   

6.
现存的几种古本《孙子》都是在前人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1972年4月发掘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是汉初写本,当是张良、韩信“序次”《孙子》的一种传本,它的发现使我们对《孙子兵法》有了全新的认识;敦煌写本《孙子注》是在曹操注影响下产生的一种古注的残本,它为我人窥探《孙子》的古本面貌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宋本《十一家注孙子》是现存唯一的一部合注本《孙子》书,它保留了宋代末服、何去非校订《武经七书》以前诸注家所据本的版本面貌;《魏武帝注孙子》和《武经七书》本《孙子》都是宋朱服、何去非校订《武经七书》的产物,其中《魏武帝注》避免了合注本注文拼合移动的改订,较好的保留了曹操《孙子注》的概貌。通过对古本《孙子》的比较研究,并参照汉唐以来的古籍引文,可以探明《孙子》书的版本流传线索,校订出一个接近古本原貌的新校本。  相似文献   

7.
<正>"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明人杨慎于《词品》中的品评道出了李清照在宋词人中的地位。李清照流传于世的诗词"篇秩无多,故不能不宝而存之"(《四库总目提要》),其作品集在宋元两代有留存,但《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等书录所载书名、卷数、阕数多不一致,至明代原本失传。自明以降,迄于今日,所出版之李清照作品不可谓少,然而不仅无统一阕数,词调也不尽相同,甚或差距极大。造成此情况之根源在无原宋本为依据,后编者又对李清照及其存疑词考辨不详。刘瑜、徐洪佩辑著《漱玉词全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9月,全二册,下称《全璧》)的撰写正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其成果,必然也会极大解决此一基础问题并推进之。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周开国年表》补正吴晋生吴薇薇国学大师王国维撰写了《古本竹书纪年辑校》和《今本竹书纪年疏证》两书,全盘否定现存的《竹书纪年》(简称《竹书》);又宗从孔安国、司马迁、刘歆等人的“文王受命”纪年说,这显然是一大失误。因为“文王受命”本来是周人自己制...  相似文献   

9.
对李清照的《词论》和其中的“别是一家”说,无论是褒者还是贬者,在两点上存在着共识。一是认为《词论》所阐释的都是词“别是一家”的特质;二是认为同“别是一家”主要是指内容风格方面,反对“以诗为词”。其实,这些都不符合《词论》的本意,也未俗易安的“词心”。贬之者以真承森先生为代表。他在(评李清照的铜论)——同史札丛之一卜文(载《光明日川1959年5月24日)中说:“吉就宋词发展规律来考察,她这篇文字是对宋词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的。”其理由是:“李清照词论里一个主要问题,是北宋末年词和诗分合的问题,这是同史上一个…  相似文献   

10.
杨之炯作《蓝桥玉杵记》辨赵俊庄一拂先生《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出版)卷九“下编传奇一”杨之炯名下,著录《玉杵记》一本。并云:“明万历间浣月轩刊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本据浣月轩刊本影印。”又云:“共二卷三十六出。标曰《蓝桥玉杵记...  相似文献   

11.
北宋词人曹组(元宠)曾写过一首《红窗迥》词,见于宋人载籍:《碧鸡漫志》卷二:“元祐间,王齐叟彦龄,政和间,曹组元宠皆能文。每出长短句,脍炙人口。彦龄以滑稽语(?)河朔;组潦倒无成,作《红窗迥》及杂曲数百解,闻者绝倒。滑稽无赖之魁也。”《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九:“曹元宠本善作词,特以《红窗迥》戏词盛行于世,遂掩其名。”据此,曹尝作《红窗迥》戏词,信而有征。但此词的原文,宋人不见记载,却见于元初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卷中之下:“曹东畎赴省,陆行良苦,以词自慰其足云:春闱期近也,望帝京迢迢,犹在天际。懊恨这一双脚底,一日厮赶上五六十里。争气,扶持我去,转得官归,恁时赏你:穿对朝靴,安排你在轿儿里;更选个、弓样鞋,夜间伴你。”(《知不足斋丛书》本)按曹豳字西士,号东畎,据此,则以此词属之曹豳。今人赵万里辑曹组的《箕颍集》不收此词,唐圭璋《全宋词》在曹组名下列为存目词,而以此词属曹豳。这自然是以《庶斋老学丛谈》为依据。但清冯金伯辑《词苑萃编》则据《词品》以此词  相似文献   

12.
关于元杂剧《西厢记》,郑振铎写了一些研究和考证的论文。他的主要论点之一是认为刘龙田刻本为隆庆朝所刻,为现存各明刊本中最早者。此外,他说:我们现在很可以大胆的说,万历以至崇祯诸《西厢》刊定者所谓“古本”、“元本”者,本来都不是那末一回事。他们的所谓“古本”“元本”都是乌有先生、亡是公之流,原是假借这一个好听的名义以自行其笔削的。在这里,郑振铎根本不承认有古本、元本的存在。具体地说,他认为周宪王本、碧筠斋本、朱石津本实际上是没有的,都不过是“托古改制”的一种手段而已。问题应该分开来谈,校刊《西厢记》的戏曲家和书贾用所谓“古本”、“元本”的名义来盗名欺世的事情,确实是有的,例如书林刘龙田,就是这样的人。但是决不能认为我们现  相似文献   

13.
马洪词补目     
马洪字浩澜,号鹤窗,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间的著名词人,创作态度非常严谨,自称“四十馀年,仅得百篇”(转引自杨慎《词品》卷六)。明人对其评价很高,如杨慎《词品》卷六评其:“善吟咏,而词调尤工。”可是,自从清代朱彝尊加以批评以来,马洪的地位一落千丈,甚至连其词集《花影集》也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可以说是半掩于历史尘埃中的一颗珍珠,惜未见其全部光辉。对于李清照,实事求是地讲,我们还是知之甚少。《宋史》未列其传,我们不能不责怪史家的疏失。 李清照作品的散佚,尤使人分外遗憾。明代嘉靖年间杨慎在其《词品》中曾有“其词名《(水敕)玉集》,寻之未得”的叹惋。后经收集,李清照的词才有一定数量的“劫余”之作显见于世,并且成为人们认识、评价这位著  相似文献   

15.
重评乔吉杂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吉,字梦符,太原人,约生于1280年,死于1345年,是元代后期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他一生沦落“江湖间四十年”,晚年“欲刊所作”,但未成,后病死在家。元明时有人将他的散曲编辑成集,有《惺惺道人乐府》、《文湖州集词》和《乔梦符小令》三种;部分杂剧也被明人收入一些杂剧选本。乔吉对这样一位在元代后期颇有影响的杂剧家,不少学者已有评论,这里笔者拟再作探论,以助于对乔吉的剧作进行较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中华书局《全明词》(2004年第1版)收录陆容词12首,“小传”谓陆容:“有《式斋集》三十七卷,词杂厕诗集中。惜阴堂裁为《式斋词》。”(第1册,第360页)编者注:“以上《惜阴堂丛书》朱印本《式斋词》。”(同上,第362页)其所辑陆词未尽全功。现从陆容笔记《菽园杂记》中辑得二首。陈田《明诗纪事》(续修四库全书本,第1710册)丙签卷五引陆容《菽园杂记》忆往事:“予未第时,未尝作诗余,天顺己(‘己’,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十作‘巳’,误。见四库全书第1041册,319页)卯赴会试,梦至一寺,老僧出卷求题。予为一阕与之。既觉,犹记其半,云:一片白云/人留不…  相似文献   

17.
在一部中国妇女文学史上,我所崇敬的女作家首推蔡文姬、李清照、秋瑾三人。三人中又以李清照居最。这大概不只是个人的偏好。因此当我读到陈祖美同志著《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李清照评传》(下简称《评传》)时,其兴奋和喜悦的心情便不言可喻了。关于李清照的传记,或评或略,自宋迄今何止数百种(仅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所附录已近四十种)。我大致读过一些。如清人俞正燮的《易安居士事辑》和今人黄盛璋的《李清照事迹考辨》以及王仲闻的《李清照事迹编年》等,其中某些论点容或有可商榷之处,但对李清照的研究均有所增益。这些均不失…  相似文献   

18.
<正> 《齐鲁学刊》一九八四年第二期发表荣斌同志《“清照改嫁”难以否认——从俞正燮的“辨诬”说到黄墨谷的再辨诬》,对笔者几篇辨诬文章进行驳难。值此李清照诞生九百周年之际,有再辨诬的必要,现答辩如下; 首先要说明,荣斌同志文章的观点采撷自黄盛章《李清照事迹考辨》(以下简称《新考》),并直接维护黄说,因此,答辩中不能不涉及到过去与黄文的争辩。其次,关于《谢启》问题我仍然同意俞正燮《易安居士事辑》的论断,认为那是“改窜  相似文献   

19.
读《全宋诗》札记(一)房日晰补辑断句重出(1)“逍遥此中意。”载《全宋诗·刘放集》卷十六,此句辑宋绍嵩《巫愚江浙行集句诗》卷三。按:此句为《刘集》卷十《泛舟》一诗之第七句,非佚句。(2)“怀人棠蔽,招隐桂宵。”载《全宋诗·刘集》卷十七,此联辑自明杨慎...  相似文献   

20.
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坨,又号金风亭长,小长芦钓师,家居秀水(今浙江嘉兴)梅会里,朱家是当地有名的书香望族,祖与父辈均尚诗书,家中藏书丰富,他自幼在书卷纷披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朱彝尊是词家又是诗人,他的词集附于《曝书亭集》内,原本共七卷,自定为《江湖载酒集》三卷、《静志居琴趣》一卷、《茶烟阁体物集》二卷、《蕃锦集》一卷。共有词一百九十七调,五百一十六首。加上《曝书亭词拾遗》和《曝书亭删余词》所补辑的词,以及《叶儿乐府》等,共收朱彝尊的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