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明时期的笔记著作对《史记》文学成就的整体评价,主要包括对《史记》作为史学著作的文学性质的认识、对《史记》的传记文学性质的认识、《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史记》取得文学成就的原因、《史记》对后世文学创作及文学批评的影响等。这些评论能加深加强对《史记》文学价值的认识与理解,使我们从中看到我国古典散文创作的相承关系。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史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史记》,是祖国文化遗产中一部不朽的优秀作品,在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都享有崇高的地位;因为它不但是一部史学名著,同时也是一部感人至深、脍炙人口的文学名著。本文仅就司马迁在文学方面的成就谈几个问题。《史记》的人民性与现实性《史记》是我国古代具有强烈的人民性与现实性的传记散文。它反映了从黄帝到西  相似文献   

3.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它不仅思想内容丰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也是一部文学成就很高的叙事散文作品。《左传》作为先秦叙事文学的重要作品,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其文学成就今天仍然还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               一《左传》的文学成就首先就表现在它的故事性强。具有故事性是叙事散文的重要特点。我国的散文从早期的甲骨卜辞到《易》卦爻辞,从金文到《尚书》,从《春秋》到《左传》,其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从叙事的角度看,虽然甲骨卜辞、《易》卦爻辞中有叙…  相似文献   

4.
《左传》、《史记》人物描写比较谈张玉辉,张玉军《左传》和《史记》是凝聚着历史精华、闪烁着文学光彩的中国古代历史散文名著。千百年来,两部作品那令人折服的文学成就,仍放射着灿烂的光辉。它们的艺术想力突出表现在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者的笔下,一个个丰富饱...  相似文献   

5.
《唐且(一作“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出自《战国策·魏策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章,今之标题为后人所加.《战国策》一书,自《汉书·艺文志》以之与《史记》并列,归入“春秋”一类以来,历代史志及书目大都归之于“史”部.其实,《战国策》是一部亦史亦文的杰作.它在史学上固然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而在文学上则具有更大的价值.因为其所记之事并非“实录”,真伪参半,不可尽信;而策士之辞又多拟作、伪托,这就明显地带上了“创作”的色彩,难免为史家所诟病.然而虚构和想象正是文学的特征,“史学”意义上的黯然失色往往意味着“文学”意义上的增辉添彩.有趣的是,《战国策》中那些历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史传文学中,《左传》是一部了不起的著作。“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①历来研究者常把它和《史记》並称,尊为历史散文之祖。刘熙载作过一个很好的比喻:“文之有左、马犹书之有羲、献也。”②在《左传》多方面的成就中,叙事之工是它的主要特色。人们备极赞赏,为之倾倒。“左氏之叙事也……跌岩而不群,纵横而自得。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具有光辉灿烂的文化传统。在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诗文是最大的两股潮流。散文的发展,更是源远流长。可以说,从有书写文字起,就萌蘖了散文这一体式。战国时代,生产发展,政治斗争激烈,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兴旺和丰富多采,学者们惊叹为“后世之文,其体皆备于战国。”(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先秦诸子的散文,奠定了中国古典散文的基础。两汉、魏晋,文章朴茂华美,特别是司马迁的《史记》,对于我国传记体的散文,影响甚大。唐宋两朝是我国文学史上云蒸霞蔚的时代,散文的成就,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可以说是达到了光辉的高峰,致使后来的所有文学家都能从所谓“唐宋八大家”的文章中找到他们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它对史传文学的影响是深刻的。而司马迁的《史记》也正是在《诗经》的滋养中,成就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治史思想。《史记》对于《诗经》内容的化用,对《诗经》"微言大义"的发展,以及阐述司马迁记史观念,都体现了"借天道说人事"这一非因果论的天命观及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史记》和《汉书》,是历史巨著,也是散文巨著。一些评论者认为,《汉书》武帝以前的纪传,是“承袭”、“直抄”、“照搬”司马迁的《史记》,很少改易,如郑振铎先生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说:“《汉书》的文字,武帝以前事,大抵直抄《史记》文字,很少更动。”这当然有一定道理,因为《汉书》中有五十多篇文章的取材与《史记》相同,并且有很多地方确实用了《史记》的原文。但是,我们如果把《汉书》与《史记》的重叠部分仔细对照,就不难发现班固往往在关键之处,通过增补、删削、易位、改写等多种手段,在不太露痕迹的情况下,改易了《史记》的一些基本观点和文章风格。  相似文献   

10.
《史记》的语言艺术的研究是《史记》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清代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清人继承了宋明以来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并进行了开拓与深入。清代研究者把《史记》的语言艺术作为掌握其文学特质的起点,在精读、细读《史记》文本的基础上,重视字法、句法的研究,并进行了深入仔细地辨析与归纳。这些阐释使清代《史记》的语言研究成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广地揭示了《史记》的文学艺术性。  相似文献   

11.
《史记》人物传记论何明新《史记》是一部体大思精的纪传体通史,又是伟大的史传文学作品,在我国古代历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崇高地位。特别是它的人物传记更被人们誉为史传文学的光辉典范。那么这些人物传记有些什么不同于其他历史散文的重要特征呢?我认为主要有:第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戏曲和古典小说十分注重、讲究人物的出场艺术。它们把人物出场当作正面刻划性格的起点,创造了各式各样神色兼备、异采纷呈的出场样式。然而,人物出场艺术并非肇始于小说,也不是发端于古典戏曲,它始创于《史记》中的传记文学。《史记》最大的文学成就在于开创了以写人为中心的文学时代,以写人为中心,自然而然涉及到人物出场的艺术处理问题。这部囊括了几百个人物的巨著,开创并奠定了我国古典艺术创作重视人物出场描写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3.
《左传》儒家经典之一。是《春秋左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原名《左氏春秋》。它是一部给《春秋》作注作解释的书。也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历史著作。同时,又是一部艺术成就很高的文学名著。它在我国史学、文学史上有着重要价值。该书成于何时?作者是谁?在汉朝认为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春秋时期鲁国人左丘明,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侯表序》中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史记》卷十四,册二,第509—510页)。东汉班固在《史记·艺文志》也坚持此说。后来,  相似文献   

14.
(一)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丰碑,在史学史和文学史上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开创了纪传史体,为后世史家树  相似文献   

15.
《史记》布世以后,研究者颇多,大抵以诠次史法,斟科音义,裨补疏遗,刊正得失等为发达;而对《史记》文学价值的认识,相应较迟。《史记》在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是在唐代奠定基础的,到宋元以降,评论《史记》文学成就的文字才逐渐增多,延及明清两代,终于蔚为大观,取得了丰硕成果。明清学者研究《史记》的文学性,还  相似文献   

16.
壮丽清新的山水画卷——《水经注·三峡》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是一篇纪游体的山水小品,截选自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它本来是为《水经》一书所作的一段注文,但因它文思清丽,情趣醇浓,是非常精采绝妙的文学散文作品,所以,足能独立成篇,并一直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之中,作为古典散文的范例,或作为地理科学的文艺作品,都是当之无愧的。 《水经》是一部地理志,它和我国古代的《尚书·禹贡篇》、《山海经》、《汉书·地  相似文献   

17.
庄子所著《庄子》一书,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同时也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庄子》散文在文学上的价值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真正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文学散文的,《庄子》应占首位。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论说:“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  相似文献   

18.
《遥远的乡音》中的多篇散文都可归入生态文学范畴.作品赞美自然,讴歌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肯定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关系,具有典型的生态文学特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与其他生物共生共荣是作者的生态观.对“思想上的犀利锋芒”与“文学上的光彩照人”的双重追求使作者在生态文学方面已经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也是她未来创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战国策》一书,自班固《汉书·艺文志》起,就归入《史记》一类史书中。除晁公武《读书志》、马端临《文献通考》改归子部纵横家之外,一直作为历史书籍相沿至今。与此相关,现在的文学史著作中,《战国策》几乎毫不例外地和《左传》、《国语》等一道,放在历史散文或史传文学之内。然而,如果我们把历史书籍限制在真实记载历史事件过程和历史人物言论(所谓“记事”、“记言”),而不是所有具有史料价值的文字记载都算作史书的话,《战国策》属于史书的论断是值得怀疑的。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云梦秦简《大事记》等的出土,给战国史研究提供了不少可靠的史料。经过学者们精审严密的考据,发现前人过于相信了《战国策》记载的真实性。司马迁《史记》中不少引用了该书的地方结果明显失实,前后混乱。缪文远《战国策考辨》论证,书中不但有一些失实、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古代史书的体例上有编年、纪传之分,前者以《春秋》、《左传》为代表,后者以《史记》为代表。《史记》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通常所谓的纪传体,主要指本纪、世家、列传,特别是纪、传。整个二十四史都有本纪和列传,体例上都属纪传体。司马迁创立的纪传体,在历史编篡学上可以说划出了两个不同的时代,其文学价值也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