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排斥和经济歧视-东部农村地区移民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据统计 ,中国有近4400万的农村居民不在本县工作(国家统计局,1999) ,这些移民的大部分也没有到达大城市 ,相反 ,近2/3的人沉淀在县城和县城以下的城镇以及发达地区的村庄中 (劳保部,1998)。迄今为止的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于到达城市的移民以及影响他们迁移的因素 (CrollandHuang,1997;Hare,1999;Rozelle,1999;Wu,1994;和Zhao,1997,1999;) ,而对迁移到发达地区小城镇和村庄的移民的研究则探讨不多 ,尽管这些地区的移民所面临的问题的严重性并不亚于在城… 相似文献
2.
3.
社会工作"城市看上海,农村看万载"。发展农村社会工作,以社工来缓和农村社会冲突,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无疑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道路。在这个意义上,万载模式的价值,早已超越了社会工作本身。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足县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出现了农业升温,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业综合能力逐步增强,农村经济形势看好的喜人局面。但与其他先进区县相比,大足的现代农业实践仪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还存在农业经营一体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规模偏小、农业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13亿人口,农民人口总量占全国人口的68%,约占世界人口的15%,约占世界农业人口的35%;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分散经营的农户约为2.4亿户.在这样的国情下,中国农业不仅关系到13亿人口的吃饭和8亿多农民的生计问题,而且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全局.在加入WTO后,中国农业将逐步与世界农业全面接轨,中国农民如何应对激烈的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公共产品普遍供给不足、社会保障水平低、社会援助体系覆盖面小、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相对滞后日益显现.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与农民负担有很强的相关性,有效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对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的作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普遍短缺,不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也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如何建立符合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