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如何评价我国当前进行的观念变革 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观念变革是我国整个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目前,这场观念变革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关注,它将以更大的深度和广度向前发展。从总体上看,这场观念变革具备三个特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社会生产力在改革开放中得到了大力发展。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状态、思想观念也相应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当前还有一些落后的、保守的思想观念、陈腐的道德观念等阻碍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积极开展陈旧观念的变革、研究观念变革在进一步改革开放中的作用,提高我们进行观念变革的自觉性,为加速改革开放的步伐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传统人生价值观念作为一个系统,从内容上看,可归结为四个方面: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对生活价值的设定,对处世价值的选择,对理想价值的追求。从结构上看,虽然以儒家“道统”一以贯之,以儒家道德精神占主导地位,但仍呈现为儒、释、道诸家并存互法的多维格局和高低上下、纵横交错的多层次网络。1、自我价值认识。对人的自我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一、认识论:模式变革的必然性哲学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知运动的反思的一门科学。它不仅要批判地考察人类认知运动结果形态的知识体系,而且更要思考和研究导致或产生结果的前提——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构本身。而一旦人们把认知结构用概念方式积淀、把握起来,就形成了认识论的哲学框架本身。因此,作为认识历史和认识活动结构的逻辑再现,认识论的哲学框架总是在人类认识史的运动中不断变更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出发于现时改革中的“观念更新”,对在现行认识论的逻辑体系中能否引入“观念”范畴作些初步思索,以此说明“观念”的认识论意义。一对于观念更新及其与社会改革相互关系的研究和认识,不同的学科,限于自己不同的使命和职能,应当给出不同的结果。哲学生命的基点和哲学思维的特征,要求哲学既必须密切关注现实中的观念更新,又应该离开对某个或某些具体观念的更新及其同改革实践的关系的考察,而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姿态,立足观念更新与社会改革的纷彩现象,奠基于其他学科的既得认识,在问题范域的最高层次上,在认识的基本矛盾运动中,对“观念”进行“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在当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加迅速,尽管国际关系错综复杂,矛盾重重,但从总的方面来说,国际性的经济技术联系仍然很密切,闭关自守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开放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遏止的潮流,这不仅表现为打破闭关自守的状态,面向世界;也表现为国内地区之间的开放,打破各种大大小小的城堡和壁垒。这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化历史激流中,影响最大的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两种类型现代化的开启和运行,都与现念变化紧密相联.欲要经济现代化,首要的是观念更新并使之现代化.观念革命—制度革命—器物革命是现代化的逻辑,观念层、制度层和器物层的动态超越循环稳定结构,是构建一种具体的现代化模式.现代化的历史及中国当代改革实践,支持了这一模式.如是,推而广之,我国当前农业和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也应聚焦于观念变革.  相似文献   

8.
改革已成为当代中国不可逆转的大趋势,锐不可挡。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势必引起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乃至意识形态特别是思想观念深的刻变革。如何着眼于商品生产的二重性,探讨观念变革的二重性的内在原因及其主要内容,这是实践向我们提出的又一个严峻课题,不能不引起广大理论工作者的深切关注。一、观念变革二重性的内涵及其成因存在决定意识,“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根本原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要对现行哲学观念进行变革,换句话说,哲学观念变革的根据何在?国内外理论界经常争论的热点之一,就是某某主义是过时了还是没有过时,某某学说、思想是否永远有效。辩证法认为,一切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从最终意义上讲,没有不过时的理论。因为第一,理论作为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必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第二,理论是人创造的。作为实践主体和认识主体的人,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主体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都处在不断地提高、深化之中,即使对于同一个对象,前后认识、理解的也都不一样,这是形成理论或迟或早都要过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譬如马克思主义,在我看来,现时正处于过时与不过时的统一之中。我们理应站在时代精神的高度,认真审视其中每一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观念变革是当前我国整个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课题。由《经济日报》和内蒙古的科学学会、人才学学会、未来学学会联合发起的“经济体制改革中的观念变革”讨论会,三月八日至十一日在北京召开。全国各地的八十余名科研、理论和新闻工作者参加了这次讨论会。现将这次会议讨论的一些主要理论问题综合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法》的颁布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大历史性进步,理所当然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重视。但是,理性的思考告诉我们,不可能想象在人治传统浓厚和行政权力庞大的惯性氛围中,单靠这部法律就能解决多年积累的和现实存在的关于行政诉讼的诸多难题。徒法不能自行,为了给《行政诉讼法》的实施创造一个比较适宜的社会法治文化环境,首先需要有一系列的观念变革。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将引起我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维方式到生活方式都会发生空前的变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一个系统,人们的社会观念也是一个系统。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体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存在系统变革,观念变革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就其主要方面来说,概括起来至少有五大观念系列;一是以民主意识为核心的政治观念群;二是以市场意识为核心的经济观念群;三是以大文化观念为核心的文化观念群;四是以政法观念为核心的法律观念群;五是以群体观念为核心的伦理观念群。…  相似文献   

13.
观念变革与市场竞争袁勇志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推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济活动主体能否适应市场竞争并赢得竞争,其关键在于能否变革原有观念,确立适应市场竞争条件的新观念。被戴高乐称为“精神之父”的法国经济学家让·莫内说过一句名言:现代化要先化人后化物。即...  相似文献   

14.
网络经济(又称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蓬勃兴起,日益为世人关注,也成为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因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及知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革命,使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些变化既表现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及管理体制方面,又表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工作程序方面。网络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的主要特点进入90年代以后,知识、技术和信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并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产业和知识产业为支柱的…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与观念变革任玉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涉及到思想观念上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思想上的第二次革命。正确对待这一思想上的变革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随着改革实践的深入,经济领域的变革,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必...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变革时期,观念的变革常常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中国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翻天复地的变化,归根结底,是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解放思想,更新僵化的社会主义观念所结出的硕果。精神不是万能的,但精神观念的力量也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在一定时期甚至带有决定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  相似文献   

17.
清末小说观念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的小说观念变革,对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这一时期小说观念变革进程中所提出的理论命题在表现形式上常简单粗糙,大多仅停留在经验直观和常识表达的水平上,但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是不容低估的,它对传统的文学思想、观念的触动是异常深刻的,实际上已昭示了中国文学理论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历史进程,为我国近现代小说理论和文学理论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当代的逻辑科学,有了蓬勃的发展。数理逻辑是形式逻辑的现代形式,这是大家公认的。至于辩证逻辑是否属于逻辑科学,分歧还很大,在大百科全书的编写中,竟把辩证逻辑排除在逻辑科学之外。可喜的是,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辩证逻辑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不过要认真建立辩证逻辑这门学科,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工作。要改变辩证逻辑目前的这种处境,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实现逻辑观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唐代所谓的“文人”。“学士”、“儒者”,大都指的是知识分子。它大体上包括着统治阶级内部不同门第的上层土大夫和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中下层文人寒士。  相似文献   

20.
葛承雍在1988年《人文杂志》第6期发表如题文章认为,伴随着唐代社会环境的转变,一个不同于前代后朝新型知识分子的群体崛起,他们的整体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参政观的改变.唐代知识分子由于置身于前代门阀统治终结和后期高度集权专制统治即将过渡的时期,所以,他们对参政不持犹豫态度,他们参政观是一种胸图大志,积极有为的进取思想.仕途观的改变.唐代知识分子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