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康与藏虽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是二者因历史、地理的差异而有明显的区别.两区在地缘上唇齿相依,互相影响;在政治、经济上又各自分立;在文化与宗教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亦有不少差异,那种将康区作为西藏的一部分之说,显然与事实相违背.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西藏铜币制造发行及其历史意义作了详细的阐述.西藏铜币制造发行于1909年,1953年停造,发行的铜币面值有10种,先后历经扎什厂时期、多厂共存时期和扎西电厂时期.藏铜币的制作和流通在维护祖国统一、稳定和促进西藏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藏汉语之间的接触主要是跨地缘文化交流性接触和地缘接壤性接触,二者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藏汉语方言之间的地缘性接触,主要发生在藏语康方言与汉语西南官话、藏语安多方言与汉语中原官话、兰银官话之间.从地城上看,藏汉语之间的地缘接壤性接触主要发生在青海东部、甘肃西南部、四川西部和云南西北部一带.藏汉语方言在地缘接壤性接触下引发的语言演变主要有特征的增加、特征的替代,特殊的双语现象和混合语等四种情况.  相似文献   

4.
自元朝以来,西藏就正式归入中国版图,一直处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其特殊的历史原因、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西藏历来备受世人关注。西藏能否较快发展、能否长治久安,对我国稳定、改革和发展的意义极大。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制定西藏政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祖国统一是前提、民族团结是基础、宗教问题是关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冯智 《中国藏学》2005,(1):40-47
迎请、册封和提高达赖、班禅的宗教地位,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是清康雍两朝的一项重要的治藏策略.五世班禅深受康熙、雍正两帝的信赖,特别是康熙帝延请五世班禅入京朝觐的事件,历时10余年,涉及面广,虽然最终未果,但反映了清政府在西藏决定重要人选的举措.雍正帝继承康熙治藏策略,也曾以特殊办法,想赋予五世班禅更大的职权加以利用.五世班禅在西藏特殊历史背景下,究其一生在康雍两帝的治藏过程中作用突出,为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昌都地区的历史是西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该地区的历史演进过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深刻理解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昌都地区遗存的珍贵文物和藏汉档案文献为主线,分别从昌都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因素,以及昌都历史人物的特殊作用等方面,重点探讨了昌都地区在推进西藏归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历史演进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而揭示出西藏归入中国版图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帝国主义对我国的西藏发动了两次侵略战争.西藏人民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领土完整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抵抗.这两次抗英战争带给我们的启示是:1、西藏人民在抗英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斗争精神是永远不能被磨灭的;2、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是西藏和全国各族人民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3、新时期仍要做好战争准备,平战结合,寓战于民.  相似文献   

8.
陈富 《中国藏学》2005,(3):153-157
本文通过对中央党校西藏班的创办及发展的历史回顾,以及办好西藏班的经验等方面,较详细地阐述了党中央、中央党校、西藏自治区党委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西藏民族干部的培养工作.西藏班毕业的学员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促进西藏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各项改革和社会全面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央党校为培养西藏民族干部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央党校西藏班是培养西藏民族干部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9.
冯智 《西藏研究》2005,(2):7-16
清代用兵西藏是清治藏方略的重要内容,驻兵是用兵之后清政府在西藏进一步开展政治、军事工作的继续与发展。文章宏观地分析和研究了这一重要历史进程及其特点和影响,认为清代用兵驻兵西藏是清政府管理西藏地方过程中形成的一项制度,直接体现了清朝对西藏行使主权的力度和层面,其意义深远。它保卫了边疆、巩固了国防、安定了西藏、推动了西藏地方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促进了西藏地方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积极发展,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塔尔寺概述     
塔尔寺是青海最大的佛教寺院,也是我国西藏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六大寺院是:西藏的噶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和札什仑布寺;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其中以噶丹寺和塔尔寺最为著称。前者是宗喀巴创造的格鲁派第一个寺院;后者是宗喀巴诞生之地。因此,塔尔寺的创建、发展以及格鲁派在青海广泛传播,都与宗喀巴有直接关系。塔尔寺位于湟中县鲁沙尔西南角的莲花山中,距西宁古城二十五公里,是国务院一  相似文献   

11.
伊玛堪以东北地区高纬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三江流域为地理环境基础,以渔猎为物质文化基础,以萨满教为精神文化基础,以相邻民族文化涵化为多元文化基础而产生并代代相传;作为赫哲族独有的一种口耳相授的古老文学样式,在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哲学、宗教学、美学、语言学、文学等诸多领域中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赫哲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为赫哲族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佐证资料,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于党项民族的统一和国家的形成,传统的说法是根据极其有限的范例,认为是在氏族部落及其联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即是在氏族部落的废墟上完成了民族的统一和国家的建立。西方学者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提出了被一些国内学者所接受的“酋邦”说,似乎看到并论述了宗族部族政权的存在,但“酋邦”说概括不了宗族部族政权的性质和形成的原因。笔者从历史史实和逻辑推理两个方,论证了党项民族是直接在宗族部族的新基础上,完成了民族的统一和国家的建立。在西夏国建立之前,《宋史·兵志五》就详细记载了党项人处在宗族如林的宗族部族发展阶段。最富强的拓拔——李氏宗族的几代人,利用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实现了统一党项和建立国家的任务:利用中原王朝的加封在其民族中树立起任何势力也代替不了的威信与地位;用姻亲关系联络强宗大族以加强同各宗族部族的联系;“委豪右分统其众”,“以兵法勒部众”,提纲挈领地抓住了变宗族部族首领为国家官员、变宗族部族武装为国家武装的金钥匙;用官爵、钱物笼络各宗族部族的大小首领为其保卫国家和统治人民服务;用首领子弟组成“六班值”亲军来控制各个宗族部族组织;向各宗族部族的人灌输儒家思想,使其忠于皇族;用宗族部族制宗族部族,以巩固皇族对全国的统治;善于处理与宋、辽的  相似文献   

13.
甲壳质是一种天然的生物高分子,目前主要利用化学加工法(酸碱法、酶法等)从虾、蟹壳中制备得到。甲壳质的溶解性能较差,通过脱乙酰化反应可得到壳聚糖,即可溶性甲壳质,甲壳质、壳聚糖可以通过一系列反应得到相应的衍生物。甲壳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有许多优良特性,因而在许多领域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外对刘智及其著述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对刘智著作版本的系统研究成果较少。《天方典礼》为首部刊印的刘智著作,版本最多,传播最广。本文以各地图书馆、清真寺以及民间收藏家的藏书实物为依据,对《天方典礼》的不同版本,如清代、民国时期的各种刻本、印本、点校本,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简体字整理本、注释本和白话文本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与述评,以期推动对《天方典礼》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吴激、蔡松年同为金初著名词人。二人有着相似的仕宦经历,在入金前既已定交,入金后,交往颇深。以词而论,二人虽同号为“吴蔡体”,奠定了金源一代的词的创作,却因个人身世、词的题材、内容等方面的不同,在词的创作上亦表现出同中有异的风貌。  相似文献   

16.
遗产与旅游:传统与现代的并置与背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并延续的传统,蕴含着人类存续与发展的重要意义.然而在如今时代、权力、商业等因素的操控中,遗产成为了一种被出售的传统,特别是20世纪以来大规模的群众旅游,为这一传统的出售提供了巨大的消费群.以遗产作为品牌的遗产旅游,一方面体现了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并置;另一方面,旅游者对遗产传统文化的消费本身根植了现代性对这一文化的损害,如何消费传统的问题成为了关系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与现代化常被视为一对矛盾体,是不可调和的。二者之间有对立的一面,但传统对现代化也有积极作用。本文从传统的变异性、持续性入手,论述了传统对现代化的促进作用,点明了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说明传统与现代化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初生公牛犊肉及其副产品的加工和利用做了探讨。公牛犊肉可作为肉制品的原料向,尤其与猪肉配合使用,效果更好;一个初生犊牛可采集无菌血清800-1300ml;从犊牛第四胃中能提取皱胃酶,促进乳业的发展。小牛胸腺、肾脏、睾丸、皮等资源也可利用。  相似文献   

19.
从目前所能见到的明、清时代绘画与流传的16种版本的<山海经图>入手,试图修复"山海经图"的传承之链,追溯山海图的原始风貌;并探讨山海经图在国内与近邻日本国的流传与变异.  相似文献   

20.
马建春 《回族研究》2006,3(1):103-108
蒙·元时期蒙古人的西征和扩张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格局,致使亚欧陆地境域获得全面开放,加之东西方驿站通道的设置及伊利汗国与元廷始终保持着陆、海两道的密切联系,乃使这一时期中国与波斯的交往,较之以往大为拓展。而这时特殊的政治环境,又为大量波斯地区的回回人自觉或不自觉地东向迁移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可以说,蒙·元时期中国与波斯间的人口往来,始终未曾间断。而随着他们的东来,波斯地区的学术、技艺等亦随之传播到元朝,因而大大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并对元代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