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二人转是深受东北农民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承载它的艺人有别于普通的农民,而由这些艺人组成的乐队更是一个有着自身文化特点的共同体.通过对一个普通民间二人转乐队的成员构成、经济状况、社会关系以及在红白喜事中的演出活动等方面进行由表及里的描述、分析和阐释,进而可以探讨二人转乐队及艺人的表演在乡村社会中存在的功能与意义,以及与当地文化的联系与互动.  相似文献   

2.
吐蕃法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法律的性质取决于它所赖以建立的国家的性质。国家制度又决定手社会的生产方式,首先决定于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对于生产资料的关系。因此,如果不首先确定吐蕃法律所赖以存在的吐蕃社会制度的性质,对吐蕃法律的探讨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法制社会中,法律已经作为调整人类社会关系的一种主要方式而存在,但是面对这种各类的社会成员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法律常常表现得无可奈何,本文从法律的局限性着手,从诸多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4.
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理论和实践部门所关注的内容,而对于植物人精神损害赔偿论及很少.有的学者认为,一个人因受到不法侵害而成为植物人以后,他就不再具有精神感受能力,没有精神痛苦,也就谈不上其精神损害赔偿.从精神损害的法律厘定、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入手,从社会、法律、生理等层面来论证植物人精神损害的存在,并由此得出植物人精神损害赔偿的实际发生.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是一种律法型的宗教,具有宗教、伦理、法律三位一体的特征,伊斯兰教法不仅约束着教民的内心理念,也约束着他们的外部行为。对于回族穆斯林来说,坚守宗教信仰必须面对另一个问题:如何协调伊斯兰教规教律与中国传统法律及行为规范的关系。正统的伊斯兰社会是政教合一,被视为真主法度的伊斯兰教法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对中国内地的穆斯林来说,具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则是封建国家的世俗法律,成熟于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法律文化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间必然存在的冲突,给虔诚的教民遵行教法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这是全国人民追求的-个宏伟目标.而关注婚姻家庭新动向,进一步完善婚姻家庭法律,必然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为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本文拟从内地西藏班校对学生不断完善和加强婚姻家庭法制教育,以及法治观念是和谐社会的关系出发,多角度多向量研究婚姻家庭法制教育是法律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7.
分析西部农民的法律意识结构,对西部社会政治文明的建设具有基础意义。文章通过对西宁y村的典型实证分析,认为西部农民法律信仰的生成理应根植于法律的生活化积淀,因此要逐渐改变农民是法治社会的边缘人的传统,将他们推至法律生活的前台,以培养法治实现所必须的最深厚的民众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灾难的界定必须基于当地社会对于灾难的认知,不同的群体面对相同的自然灾害会有着截然不同的认知方式,这也导致了不同的灾难叙述及其应对机制的出现.文章通过对大理海东的田野材料分析,试图呈现当地对于干旱现象所特有的解释方式和认知图景.海东地区对于干旱的认知唯有置于水观念以及水神信仰之下才能得以理解,而这套关乎水与水神的认知体系赋予了当地社会面对变迁的能动性,使其在经历了引洱入宾工程的冲击以及提灌技术的引进之后,传统的信仰与社会依然存续.  相似文献   

9.
人作为一种关系中的存在,对于环境的独立性始终不能摆脱其对环境的依赖性,当人认识到这种必然性时,人与环境的伦理关系就产生了.作为环境干预主体的政府、企业和普通民众在这种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伦理建构中应该明确各自应有之责任和发挥各自应有之作用,从而共同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0.
以瑶族和汉族的盘瓠神话以及瑶族的"还盘王愿"祭祀仪式为例,借用人类学神话-仪式理论,对历史记忆中的"事实/虚构"进行分析.试图证明社会历史记忆作为族群的一种策略性选择,与族群认同和在特殊情境下的生存关系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事实"与"虚构"本身都构成了社会历史不可或缺的元素和要件.  相似文献   

11.
农民再造与乡村发展--文化农民系列研究之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近百年来乡村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回顾,认为乡村发展应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农民再造乡村,而不是再造农民的过程。眼下由于乡村社会有着较强的异质性,因此除了制度或机制上得到保障外,塑造出更多有参与和创造能力的农民即文化农民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安西大都护府的伟大功绩和突厥对丝绸之路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安西大都护府领导西北各民族在其存在的一百多年间为丝绸之路和丝路贸易繁荣发展建立的历史功绩.文章并不赞同过分夸大突厥对丝绸之路的危害,客观、公正地评价了突厥对于丝绸之路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刑罚因不同的关系会侧重体现出其不同的属性,同时具有不同的系统性定位.刑罚基于其自身存在的广阔空间,以及我们进行观察视角的转换,构成了认识刑罚的不同方式.对刑罚的多重意蕴应从法律规范维度、权力维度、社会生活维度等进行多层次理解.  相似文献   

14.
本体论转向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学兴起的重要学术思潮,它影响了法律人类学研究。文章从作为“场上”博弈手段的法律、治理“场域”的法律和社会子系统的法律三个维度的分析入手,指出法律的“在场”即透过法律实践理解和再述法律与社会间的交互关系,是当代西方法律人类学在本体论转向中开展理论创新的基本趋势。由此,文章提出我国法律人类学研究也应注重运用田野调查方法,考察法律在社会关系中的实践,注重以理论视角将二者视为有界存在转变为关系性存在,以中国为主体、以中国经验为基点展开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5.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宗教与法律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在一体化的发展中同时也伴随产生同质与异质冲突趋势,这种冲突也影响到了宗教、法律等多个领域。宗教与法律表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宗教问题更为突出,对与宗教相关的法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客观评价和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宗教和法律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是当前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从全球化所呈现出的特征出发,对当前宗教与法律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宗教事务法治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人权的存在表现着文明秩序的存在.人权的发展有助于增进人与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构筑自由和谐的社会关系.对于当下的中国,和谐社会的发展诉求正是推动人权发展的机遇.正是这样一个发展机遇,使得人权的发展可以更深刻地进入到社会意识、社会规范和社会体制中,充分地享受人权,妥善地保障人权,从根本上取决于权利主体在人格尊严上的深刻自觉和民主法律制度运作上的积极行为.  相似文献   

17.
在古村中,随着原住民的流失,古建筑闲置,租赁现象普遍存在。古建筑既具有私人属性,同时也是受保护的社会文化遗产,租赁行为不仅涉及租赁双方,也关系社会公共利益。本文在对福建三个古村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租赁行为的类型、村民租赁行为的动机及其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在约束机制的缺失下,村民的有限理性行为造成"公地悲剧",生活空间的转变衍生"破窗效应"。目前对于古建筑租赁现象,法律规制方面尚属空白,应看到古建筑租赁与普通房屋租赁的差异,从法律上明确租赁双方和政府监管部门的权利义务关系,提高居民的法律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8.
霸王现象的存在和发展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基础.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守护者,政府在消解霸王现象中负有多方面的公共责任.它通过公共责任的有效承担,可以为消费者权益的实现与发展提供保障,进而体现社会的公正与公平.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华锐地区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部落,这些部落的存在和发展维系了这个聚居地的生存与发展,并顽强地保护下来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1949年解放后,随着社会的发展,部落形式逐步消失.但作为藏族社会的产物,研究华锐藏族部落的变迁史、部落的结构及其社会形态,对于新时期藏族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新疆南部维吾尔族农民和汉族农民在包地、用水、请工、技术学习几方面交往的描述与分析,说明维汉农民在生产中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并讨论利益对族际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