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伊斯兰教是一个注重卫生、讲究卫生并有一定饮食禁忌的宗教,最主要的禁忌源于《古兰经》的规定,即:死动物(包括因打、摔、触、勒、电等原因而自死的动物)、流出的血、猪肉和非诵安拉之名而宰的动物以及酒。伊斯兰教之所以禁止信徒吃用这些东西,是出于“重视人的性灵纯洁和身体安全”。动物不宰自死或因疾病,或为衰老,或为中毒;血液乃输送身体需要的各种养分的渠道,往往存在有害物质;猪形态丑陋,不择饮食,性情懒惰。此三类列为不洁,故不可吃。至于禁食“非诵安拉之名屠宰的”动物,是因当时多神教徒宰杀牲畜时,必诵自己所崇拜…  相似文献   

2.
当代国际著名学者赛义德·侯赛因·纳斯尔(SeyyedHosseinNasr)从比较宗教学的视角上,对伊斯兰教哲学与东西方哲学精神经过长期探索后,体认到“现代主义”观念对传统伊斯兰教本身所构成的挑战,从而提出“圣道伊斯兰教”观的宗教哲学概念。他并因此以及对传统苏菲思想和伊斯兰教哲学的挖掘和阐释而在伊斯兰教学者和西方学者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其深刻的伊斯兰教“文化自觉”意义、和谐理念等积极因素对我们都有借鉴意义。他的“圣道伊斯兰教”观,国内尚无评介与探讨,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其作了述评:1.纳斯尔其人其学;2.“圣道伊斯兰教”观;3.对“圣道伊斯兰教”观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维吾尔族重商,其商业禁忌与古代信仰、伊斯兰教义密切相关,是其商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维吾尔族商业禁忌大致由传统商业禁忌和伊斯兰教商业禁忌两部分组成,其中伊斯兰教商业禁忌为主要方面。维吾尔族商业禁忌随社会的进步在扬弃中继承、发展,现在已融入民间商业活动中,有利于其商业规范建设。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职业价值观和伊斯兰教中对工作的阐述进行研究和分析,采用访谈和编码的方式,得到穆斯林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五个因素,即遵守教律禁忌、利于宗教与民族、追求族群归属、寻求个人信仰发展和重视家庭。最后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逐次提出,回族饮食禁忌主要来源于伊斯兰教;其内容广泛表现于民族生活的许多方面,且具有宗教性;恪守禁忌有标识民族身份、穆斯林身份和维系宗教信仰的功能,象征着回族成员的民族归属意识和宗教信仰归属意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回族与伊斯兰教的关系,提出伊斯兰教以其特殊的形态嵌入回族的民族生活中,且给回族文化以决定性的影响,给回族成员赋予先验的且具宗教性的习俗。从而造成回汉两族在禁猪态度上的冲突。文章最后点明唯有坚持民族平等团结的原则,才能协调民族关系,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饮食习俗是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饮食习俗是各民族在自己历史发展中形成的饮食方面的喜好、风尚、习惯、禁忌等,是各民族社会文化的宝贵遗产。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一个民族观念、心理、文化的特点。回族的饮食习俗同样具有其鲜明的民族特点。 回族信奉的伊斯兰教注重和提倡卫生、洁净。回族的饮食选择,就是依据伊斯兰教规定的卫生原则来确定的。伊斯兰教在《古兰经》中规定:“准许人们吃一切佳美的食物,禁止吃污秽的东西。”教法学家认为,任何东西只要它本身纯洁,本质良好,且有益于人的身心,都是佳美的,从理论上讲是可饮可食的;反之,则均不可食用。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西道堂是清朝末年由卓越的宗教思想家和实践大师马启西先生在经训思想启发指导下,结合中国西北穆斯林的实际情况所创建的一个伊斯兰“乌玛”宗教社团组织。其特点是利用宗教维系人心,凝聚情感,弘扬伊斯兰文化道德精神,兴办社会事业,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8.
对宗教的精神性研究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宗教学界兴起的一个学术新潮流,至今尚未引起国内学界的足够重视.本文分四个部分对25卷大型系列丛书<世界精神性--宗教追求史全书>的伊斯兰教专卷<伊斯兰精神性全书>作了评介.  相似文献   

9.
从回族角度谈伊斯兰教的中国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文化 ,传入中国后经历了“蕃坊”、儒化和回族化阶段。在与中国主流文化的碰撞中 ,不断吸收汉文化的因素 ,实现自身的再造 ,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大文化的组成部分。从回族形成和发展的角度看 ,伊斯兰教的中国化包含着伊斯兰教的回族化和回族化的伊斯兰教两层含义。  相似文献   

10.
回回历法(简称“回历”),是七世纪伴随着伊斯兰教的创立而产生于阿拉伯的一种历法体系,是世界上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通用的历法。在我国文献中,按其来源、演算的方式、历元及用途等特点,又译称“西域历法”、“土盘历法”、“希吉拉历法”、“阿拉伯历法”和“伊斯兰教历”等。 回历有太阴年和太阳年两种年法。概而言之,回历的太阴年法即以月亮圆缺十二次为一年,圆缺一次为一月。而在实际应用中,它的一些月份还要借助于具体的月象观测,是一种自然色彩很浓的纯阴历。回回太阴年法只用于宗教生活和历史纪年。特别是宗教生活方面,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在今天,这种历法都是伊斯兰教徒宗教生活不可须臾离开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教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较之其他两大宗教,伊斯兰教产生时间较晚,其文化也独具特色。伊斯兰文化起源于阿拉伯半岛,随着伊斯兰教向四方传播。每传播至一地,便会积极融入到当地文化生态之中。伊斯兰文化与各地区、各民族相互借鉴、相互影响,既保持了自身独特的本质内含又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伊斯兰文化的融合性与吸纳性在伊斯兰艺术,尤其是建筑艺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伊斯兰教协会在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的直接领导和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的具体指导下,近年来,在开展伊斯兰教“解经”工作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不断提高对“解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2001年12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特别肯定了伊斯兰教的“解经”工作。近年来,中央领导特别是贾庆林同志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所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像伊斯兰教的“解经”工作所做的那  相似文献   

13.
本人多年从事穆斯林社会及伊斯兰文化研究,主要利用两种分析模式——知识体系论和社会结构论。这两种理论模式反映了伊斯兰教在中国不同穆斯林社会中的实际融入路径。这种伊斯兰文化论的理论基础是宗教文化类型分析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学人类学理论发展过程中演化发展来的理论模式。伊斯兰文化与各信仰民族的社会文化融合,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宗教文化复合体,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客观合理的分类分析。使用宗教文化类型概念,可以对分布在全国各地不同穆斯林社会中伊斯兰教的传播发展方式进行整体特征分析,为比较研究奠定一个合理的学术基础,然后再深入各个地区了解不同穆斯林群体中伊斯兰教的特点,最终形成对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多样模式及其发挥作用的实践形态的有效研究。  相似文献   

14.
张明芳 《回族研究》2006,(1):140-144
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是清末民初由马启西创建于甘肃省临潭县旧城一个宗教社团。它的宗旨是“以本国文化发扬清真教学理,务使本国同胞了解清真教义”。由于社会变革,西道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西道堂的历史发展可以看成是伊斯兰教中国化、地方化的历史缩影。本文对马启西宗教思想及西道堂百年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分析归纳,浅论了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问题,对现阶段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5.
和明末清初大多数回族伊斯兰宗教学者一样 ,刘智也是一位“学贯中西”、“学通四教”的人。在他的思想中 ,伊斯兰教知识是主体和核心 ,也是他从事汉文译著的出发点和终结点。但也无可否认 ,他的思想中还掺杂着儒、佛、道及苏非主义、“西洋之学”。换言之 ,刘智除重点研读伊斯兰教经籍外 ,还广泛吸收了上述诸家的思想养分 ,并把它们融会到自己的宗教思想之中。当然 ,作为一个穆斯林宗教学者 ,他习读儒书及佛道等经籍 ,从事汉文著述 ,目的不是为了宣传儒家思想 ,也不是为了信道、崇佛 ,而是为了从主观上适应当时中国的条件 ,其真正用意在于“以阐其教” ,即传扬伊斯兰教。而像刘智这样贯通诸家的学者 ,不仅在“回儒”中罕见 ,即使在“汉儒”中亦难觅。  相似文献   

16.
马德新(1794—1874年),字复初,清朝后期享誉云南的伊斯兰学者。他在清朝后期云南回汉民族矛盾严重激化、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受挫的困境中,曾经领导云南东南部回民举行武装起义,后与政府议和,投身学术活动,留给后人大量的阿拉伯文、波斯文以及汉文伊斯兰教著作。马德新的幽明与会归思想,重点阐述伊斯兰教的后世与复生信条。作者在中国文化语境中,阐述伊斯兰教生死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宗教文化意义。马德新的幽明说和会归说有其思想根源和现实意义,目的在于引导人们超越死亡、追求永恒。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教派问题,是伊斯兰教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5个方面探讨了清代包括青海在内的两北地区伊斯兰教产生诸多教派的政治、经济、社会及宗教本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王岱舆所谓"正教",即伊斯兰教.所谓"正学",就是以伊斯兰教经训为内容和对象的学问.也就是说,有关伊斯兰教的宗教知识就是所谓"正学".明清之际的穆斯林学者从伊斯兰教立场出发,以弘扬伊斯兰教义为宗旨,在探讨"正教"与"正学"时,有时涉及对于儒释道各家思想学说的批评和议论,为我们提供了伊斯兰教关于该问题的一种学术思考.  相似文献   

19.
凤凰寺,是我国东南沿海伊斯兰教四大古寺之一,在国际上,特别在东南亚伊斯兰国家和穆斯林中享有盛誉。凤凰寺作为杭州唯一的清真寺,是杭州4000多名本地穆斯林与大量外来穆斯林的宗教活动场所,是杭州市伊斯兰教的中心。而凤凰寺寺院经济作为杭州市伊斯兰经济的重要载体,其有序运营不仅关系到伊斯兰教在杭州的承载与传播、在杭穆斯林群众宗教生活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0.
邱树森 《回族研究》2001,2(3):39-42
元朝统治者把各种宗教作为维护其统治的精神支柱 ,因而对宗教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方针。各种宗教为了扩大其影响 ,相互之间进行排斥和打击。本文通过蒙古国时期漠北地区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的关系、阿合马事件和乃颜事件看元代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间的相互争斗 ,以及元朝统治者为了平息争斗而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