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韩愈刺潮     
<正> 韩愈(768~825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人,是唐代文坛一代宗师,世人推崇备至.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谏迎佛骨,忤触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韩愈刺潮,在他政治生涯中是一件大事,在潮州历史上也是一件有名的事件.如何评价韩愈在潮事迹及其对潮州历史的影响,历来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本文就韩愈刺潮的经过和事迹及其影响进行探讨,对一些有争论的问题,略抒管见,以就教于学者们.  相似文献   

2.
韩愈在潮州     
韩愈,字退之,世称昌黎先生,河南河阳人,生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卒于穆宗长庆四年(824年),享年五十七岁。韩愈一生中曾经三次来广东。第一次是在大历十二年(777年),当时他才十岁,他的长兄韩会坐元载党,贬官韶州,韩愈就随兄来韶,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三十六岁时,即贞元十九年(803年),韩愈官至监察御史,因为天早人饥,上疏奏请宽免关中税钱及田租,为幸臣李实所谗,贬为连州阳山令;第三次,则在元和十四年,因他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宪宗欲加极刑,幸得宰相裴度,崔群等求情,韩愈才得免一死,贬为潮州刺史。唐代潮州,“流谪所归”,中人无不视为畏途。韩愈来潮时,已五十二岁。他在正月十四日离京上道,到达蓝关,因大雪封道,恰逢侄孙韩湘远道赶来相送,韩愈就吟诗一首以示之:“一封朝奏二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朽骨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路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大约经过二个月的跋涉,在二月中旬踏上广东地界,四月廿五日抵达潮州任所。韩愈在潮州的时间不长,不过七八个月。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做了不少好事,见诸史载者,  相似文献   

3.
韩愈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生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卒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终年五十七岁,死后谥文,世称韩文公。 唐德宗贞元八年(792),韩愈考中进士,时年二十五岁。二十九岁时踏入仕途,从此开始了他的宦途生活。由于他出身于中下级官吏家庭,因而比较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贞元十九年(803)他任监察御史时,关中大旱,道路饥馑相望,他上疏德宗,请宽民徭,得罪了权贵,被贬为阳山令。宪宗元和十二年(817)他随裴度平定淮西吴元济之乱,  相似文献   

4.
王琳 《兰州学刊》2007,(2):183-186
关于韩愈祭鳄所作的评论,往往混淆韩愈作《鳄鱼文》与后代人作"韩愈祭鳄"的神话这两种文本之间的区别.事实上韩愈祭鳄具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作为韩愈的经历与作为后代人的历史记忆.前者属于历史情境,后者则属于文化反思,二者不能混淆.在这两个层面下,韩愈祭鳄科学与否并不重要;相反,韩愈的儒教思想与坎坷经历,乃至后人对祭鳄文化意义的传承与利用,才是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韩愈论二题     
韩愈是八九世纪之交中州的一位大散文家、大诗人、思想家和教育家(今河南孟县人)。由于他身上存在着政治和学术的两重性,以致千余年来,对其评价就成为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里只就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议论。 一、关于求仕为官问题 对于韩愈的汲汲求仕盻贵一事,自他以后,不断有着责备。最具有代表性者,较早有清初大思想家大史学家王夫之。他对韩愈的名利思想一再讥评,他说:“韩愈以送穷为悲叹,小人喻利之心,不足以喻义,而恶能立义?”(《读通鉴论》卷16)又说:“韩愈氏自诩以知尧、舜、孔、孟之传者,而戚戚送穷,淫词不忌,则人心士气概可知矣。”(同上卷26)。较近者有生芸生,他有一篇《韩愈和柳宗元》(见1963年2月号《新建设》)其中有一个标题为《韩愈的品德》,在这下面,他罗列了有关韩愈品德作风的十二点,如“厚颜乞怜不择言”、“趋炎附势捧太监”、“身在道外,意在禄中”、“三贬三变,继续上爬”等,集中对韩愈的求仕为官作了不遗余力的抨击。那末,对于韩愈的求仕为官究应如何看呢? 我们也认为,韩确是一个具有浓厚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6.
<正>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河阳(今孟县西)人,他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极有影响的儒学复兴运动的倡导者,又是古文运动的公认领袖。他在思想与文学上的成就和影响,受到了后世很高的评价。苏轼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潮州韩文公庙碑》)。  相似文献   

7.
《卷二·宋本纪中》(元嘉 )二十九年九月丁亥 ,以平西将军吐谷浑拾寅为安西将军、秦河二州刺史 ,封河南王。 (中华书局 1975年 6月版点校本 ,第 5 4页 )按 :“秦河二州” ,《宋书·文帝纪》同。《通鉴》卷一二六作“西秦河二州”。考《宋书·鲜卑吐谷浑传》云 :“二十九年 ,以拾寅为使持节、督西秦河沙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领护羌校尉、西秦河二州刺史、河南王。”亦作“西秦河二州”。本卷下文及《宋书·孝武帝纪》又有元嘉三十年六月辛酉 ,“安西将军、西秦河二州刺史吐谷浑拾寅号镇西大将军”之记载。又考之《宋书·鲜卑吐谷浑传》、《…  相似文献   

8.
独孤及(725~777)字至之,河南洛阳人。天宝十三载,以洞晓玄经对策上第,补华阴尉。代宗时,召为左拾遗,后改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官终常州刺史。他与萧颖士、李华齐名。倡导古文,成为韩、柳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敕与吐蕃赞普书》是他为唐代宗李豫写给吐蕃赞普弃松德赞(乞立赞)(754——797年在位)的一封敕书。它不仅是一篇研究唐蕃关系史的重要边事文,同时也是一篇具有一定文学价值的“文艺书简”。值得我们重视。现先将全文引录于下:  相似文献   

9.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郭子仪传》(下简称《旧传》) :“(郭子仪 )父敬之 ,历绥、渭、桂、寿、泗五州刺史 ,以子仪贵 ,赠太保 ,追封祁国公”(中华书局 1975年点校本 ,第3 449页 ) ;《新唐书》卷七十四《宰相世系表》(下简称《新表》)曰 :“敬之 ,字敬之 ,吉、渭、寿、绥、宪五州刺史”(中华书局 1975年点校本 ,第 3 116页 )。按 :关于郭子仪的父亲郭敬之所任刺史之州名 ,不仅新、旧唐书记载有异 ,与它书所载亦有不同 (参看后附各家著录异同表 ) :1 《全唐文》卷三三九《颜真卿文集》之《有唐故中大夫使持节寿州诸军事寿州刺史上柱国赠太保郭…  相似文献   

10.
魏相考论     
魏相( ?———前5 9) ,字弱翁,济阴定陶人,西汉名相。汉昭帝时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因治理有方迁河南太守,后历任杨州刺史、大司农、御史大夫、丞相等职。魏相的学术思想及政治观点非常适用于昭宣时期的社会现实,他亲历昭、宣二朝,并身居要职,为君上所器重,其政治主张亦由此得以  相似文献   

11.
一、“蓝关”考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他从京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来广东潮州(今广东省汕头专区)途中,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一首:“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政,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诗中的蓝关究竟在哪里? 据《昌黎先生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的注解说:“蓝关,即秦之峣关,在陕西蓝田县”。但据清代广东兴宁知县仲振履重修韩祠亭路碑说:“龙长之交有蓝关,顶建韩公祠,土人相传即雪拥蓝关处也!其事荒远,不可考证”。他说的  相似文献   

12.
郦道元在北魏任过冀州镇东府长史,鲁阳郡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孝昌末年,他被封为关后大使,前往解决雍州刺史萧宝夤的反叛问题。萧宝夤怀疑郦道元“图己”,派遣行台郎中郭子帙率兵“围郦道元于阴盘驿亭。亭在冈上,常食冈下之井。既被围,穿井十余丈不得水,水尽力屈,贼遂逾墙而入。”郦道元“瞋目叱贼,厉声而死”(《北史·郦道元传》)。  相似文献   

13.
古时校书,也称校雠,后又称校勘。“勘”字本有核对、查问的意思,和“校”字连成“校勘”一词,初见于《北史·崔光传》:“光乃令国子博士李郁与助教韩神国、刘燮等校勘石经”。以后唐的韩愈,宋的欧阳修等文学大家也都用到了这个词(韩称“点勘”。《秋怀》诗:“不为觑文字,丹铅事点勘”)。于是“校勘”这个词也就用来代称校书或校雠了。及至校书成了一门学问后,学者便以“校勘学”名之。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的后半生,是在山水奇异的湘桂地区度过的。在流放中,他时时不忘“以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的抱负,可是得到的却是无期无了的冷遇,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于是只好如他自己所说的:“余既委废于世,恒得与是山水为伍”(《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641页,以下引此集,只注页码),“自肆于山水间”(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相似文献   

15.
汤擎民在八一年《文学遗产第三期·论韦应物的“兴讽”诗》中说“这诗(《答故人见谕》)当是罢江州或苏州刺史任后之作”,“罢江州”的提法是不妥当的,考韦应物一生,从广德二年(764)步入仕途,先后被罢过洛阳丞、鄠县令、滁州刺史,直至贞元六年(790)被罢苏州刺史,唯独未罢江州刺史。  相似文献   

16.
在柳宗元改官柳州刺史后的诗篇中,有《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这一首七律诗,结尾两句说:“非是白苹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潇水、湘水在今湖南省境内,指他贬斥永州后居住、游览的区域。白苹洲在哪里?宋代韩醇注引述:南朝梁柳恽出任吴兴(即令浙江省湖州市)太守,曾经写成《江南曲》,其中有“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两句。(见中华书局校勘本《柳宗元集》卷四十二)白居易集中有《白苹洲五亭记》,叙述“湖州城东南六百步,抵  相似文献   

17.
欧阳詹,福建泉州人,唐贞元八年进士及第。他是闽中最早一些驰聘中原的文士之一,也是中唐时期热心于“古文”的文学家。其遗集《欧阳行周文集》,迄今仍完璧传世。贞元初年当韩愈的创作成就还很有限的时候,欧阳詹就开始了古文写作。①后来韩愈所倡导的儒学复古和古文运动,更是给予大力支持。韩愈说到:“欧阳生其志在古文  相似文献   

18.
一、《顺宗实录》存佚问题的提出 《文学评论丛刊》第七辑(1980年10月北京版)曾发表拙撰《今本<顺宗实录>非韩愈所作辨——兼与瞿林东、胡如雷同志商榷》一文。拙文指出现保存于《韩昌黎集·  相似文献   

19.
《卷二十九·符瑞志下》 明帝泰始二年八月戊午,嘉瓜生南豫州,南豫州刺史山阳王休 以献。 (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版点校本,第834页) 按:据本书《明帝纪》,泰始二年正月壬辰,以山阳王休 为南豫州刺史,镇历阳;同月辛亥,休 又由南豫 州刺史改为豫州刺史,统众军西讨;九月壬辰,改休 为荆州刺史。本书《邓琬传》载其年春之《尚书符》亦有“使持节 、骠骑大将军、豫州刺史山阳王休 总勤步师”之语。 见泰始二年八月时休 所任乃豫 州而非南豫州,即此云是时南豫州刺史休 献嘉瓜者, 恐非是。 又考本书《文九王·晋平剌王休 传》云休 “又…  相似文献   

20.
一袁宏道是“公安派”的核心人物,他与江、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万历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1595-1597)间,他先是任吴县令;卸任以后,又游历了吴、越二地许多名胜;尔后,暂住仪征,往返于南京、扬州一带.在他后来的生活中,依然同江、浙文人有很深的交情,常有书信往来.袁宏道在江、浙的三年间,创作很丰富,著有《锦帆集》、《解脱集》和《广陵集》.包含在这些著作中的许多轻脱、明丽的尺牍和游记,确立了他在晚明小品文史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