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湖南工业竞争力的横向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建立横向区域工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竞争力模型,利用SAS统计软件,对各省工业产业竞争力进行了测定,重点对湖南省工业产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而且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当前我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开发与保护问题,从民间文化艺术产业自身出发;分析产业具体竞争力影响因素及指标,构建了我国民间艺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区域竞争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一、区域竞争力一般来说,竞争力是指一个行为主体与其它行为主体竞争某种(些)相同资源的能力.竞争力的概念作为一个专业术语,最初是以国际竞争力的形式进入学术研究领域的,它的研究是由总部设在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与洛桑国际管理学院从1980年开始联合倡导并率先进行研究,而且最初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是定位于国家竞争力这一个层次意义上的.随着研究的深入,竞争力的理论层出不穷,由于研究者深入的角度不同,竞争力有了不同层次意义上的定义.从竞争的行为主体来看,可将竞争力分为四个层次上的竞争: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即国家竞争力;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即区域竞争力;产业与产业的竞争,即产业竞争力;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即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证研究产业集群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本文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武汉东湖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竞争力与武汉市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要素价格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基于ISIC的跨国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静  路瑶 《统计研究》2010,27(8):56-65
 基于ISIC两位数分类的分析表明,中国制造业对于OECD国家相对实际竞争力水平具有明显的行业差异。纺织服装、造纸等低技术产业竞争力较强,中低技术、中高技术行业的相对实际竞争力较低。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动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较大的影响,2000-2008年中国与27个OECD国家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原材料购进价格的相对提高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明显带有行业差异性,低技术产业以及高技术产业这两大类产业竞争力受原材料价格提高影响更为明显,而中低和中高技术产业则几乎不受影响;能源相对价格的提高对除了炼焦和精炼石油制品以外的其他几乎所有行业竞争力带来负面影响;劳动力相对价格的提高也大大降低了中国产业的竞争力,低技术产业受其影响最为明显。从长期来看,技术能力的提高才是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产业的竞争力与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某种程度上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依托于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得以实现;另一方面,为了使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发挥其最大功效,也需要通过制造业发展来实现。分析制造业产业竞争力与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二者之间的联动效应,为寻求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外部战略,实现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因—果”为逻辑框架,从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现实竞争力四个层面构建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相关截面数据,以2019年世界经济总量排名前20的国家为研究对象,对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横向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目前仅是数字内容产业大国而非强国,综合竞争力水平在世界经济总量排名前20的国家中处于中游,与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的地位明显不匹配;政府政策不到位、产品竞争实力不强、产业基础设施薄弱、关联支持产业不完善、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是制约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从完善政策配套体系、推动企业持续创新、构建协同产业集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要素资源升级等方面采取措施,提升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武汉城市圈产业竞争力评价问题,首先从产业投入、产业产出、产业市场绩效和产业技术水平四个方面建立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并以食品饮料、医药化工和机械电子等武汉城市圈主要产业为例,对武汉城市圈工业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句勒出了武汉城市圈产业竞争力现状.  相似文献   

9.
竞争力的形成与微观层次的生产率及中观、宏观层次的市场运行效率有关。根据产业结构中生产要素技术含量和生产要素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一个产业竞争力定位及其升级路径的经验性模型,以确定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方向和产业结构追赶目标。通过对国际上不同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定位及中国不同地区产业竞争力定位的实证分析,认为模型与经验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IT产业集聚对竞争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产业集聚诞生于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初,几乎是与经济开发区同时发展起来的.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体现形式.20多年来,产业集聚已经发展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力量,且呈方兴未艾之势.与此同时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高也刺激了产业的集聚,区域经济竞争力高的地区也为产业集聚的加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来研究江苏省IT产业集聚与竞争力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波特等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建筑产业现状,对中国省域建筑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对竞争力的22个评价指标进行了压缩提取。最后使用支持向量机(SVM)对中国省域建筑产业竞争力进行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PCA与SVM相结合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对省域建筑产业竞争力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基础与模型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入手.根据竞争力协同发展理论.从集群企业竞争力、集群集聚竞争力、集群环境竞争力三个角度建立产业集群评价体系.并运用综合评价法构建模型对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级数突变理论,构建了高技术产业贸易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高技术产业15个行业贸易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价。结论表明行业规模和市场绩效对贸易竞争力强的产业贡献突出,而行业规模和技术强度对贸易竞争力相对弱的产业贡献则更为显著,文章最后结合高技术产业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给出了对策建议,为高技术产业贸易竞争力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炳辉  李晓青 《统计研究》2007,24(12):18-21
摘  要:区域产业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部分,它决定着一个区域竞争力的强弱。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研究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竞争优势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且呈现出明显的轻型化特征,区域重点扶持产业的竞争优势尚不明显,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创新,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措施来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2013—2018年UN Comtrade贸易数据,通过比较优势指数、竞争优势指数和综合指数构建中国与“一带一路”经济走廊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产业国际竞争力与产业路径选择。结果表明,制造业是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国际产能合作建设的主力军;中蒙俄和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在能源密集型产业优势明显,是中国合作的主要方向;中国—中南半岛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初级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与中国形成产业互补;中巴经济走廊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能够与中国深化合作;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资本密集型产业优势瞩目,中国应与其协同发展该产业。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区域中心城市产业竞争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参考学术界对城市竞争力、产业竞争力研究和评价的基础上,选择产业资源力、产业结构力、产业创新力、产业效率等四个一级指标,共20个二级指标,利用归一化法对江西省区域中心城市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提出了提高城市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分析传媒产业的发展现状,以46家传媒产业上市公司为例,对其资本结构、经营现状进行分析;运用排队计分法分别对传媒产业上市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和财务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其资产规模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一些传媒产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很大,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益。为此,提出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搭建多媒体平台、实现产品差别化、提高流动比率、加强国际合作、实现有效竞争等对策建议,以提高传媒产业上市公司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流通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通产业竞争力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流通产业整体的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综合比较全国部分省(市)流通产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发现当前浙江省流通产业竞争力存在着流通效益比较低、企业规模不大、现代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19.
《四川统计》2013,(11):42-44
为推进四川产业园区更进一步的发展,进而推动全省工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全省经济的发展,四川省统计局以2012年四川产业园区统计数据为基础,依据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等原则,以产出竞争力、技术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开放竞争力以及环境竞争力五个子系统,构建了产业园区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功效系数法等统计方法对四川产业园区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现将2012年四川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结果予以发布。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产业规模、产业绩效、市场影响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构建我国地区民用航空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并选取相应指标对我国21个省市的民用航空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针对我国民用航空产业竞争力地区性差异十分明显的突出问题,最后提出加快我国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