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及其分析模式的转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社会结构变迁是转型社会的核心特征.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转型的后果主要体现为社会结构的多方位、多层次、多向度的变迁.其中结构的分化向结构的定型化过渡,从而导致了社会阶层分化逐步朝着阶级化型塑.这些社会结构的变迁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断裂与失衡,逐渐成为了当今较为显见的碎片化的社会生态.  相似文献   

2.
在计划经济时代,经济、政治、文化所组成的社会基本结构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基本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迁: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趋于松散化,各自追求本身目标。社会基本结构的变迁既促进了社会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矛盾。科学发展观是正确认识社会结构变迁的理论指导,为社会基本结构变迁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根本要求,同时也为社会基本结构的变迁规定了科学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在西欧庄园瓦解后,为何西藏的庄园社会仍然存续了几个世纪?现有相关研究难以作出充分科学的解释。文章基于已有研究,认为这关键在于西藏庄园社会中形成了一种超稳定的社会结构。这种超稳定的社会结构由五大子结构系统构成:上层政治结构、基层社会结构、经济结构、行政结构和意识形态结构。在它们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一个封闭单向控制的社会结构系统。庄园社会中“无发展无增长”的社会状态、固化的阶层以及无组织社会力量的缺失等,使西藏庄园内部难以形成内生力量去打破这种超稳定的状态,使超稳定结构能够长期存续。庄园社会长期处于“停滞性”运转的状态,促使西藏庄园社会长期处于低水平的有序运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现代国家力量的进驻,瓦解了西藏庄园社会的超稳定结构,翻开了西藏社会发展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民发展的社会时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空结构是社会的基本结构或基础性结构 ,它参与形成和建构了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结构 ,以及形形色色的制度结构和观念结构 1。社会时间和社会空间是社会现象的内在因素 ,它对于形成社会行动、社会生活和社会过程具有作为构成要素的意义 ,因此时空特性就成为认识社会的重要维度 ,特别对于社会发展而言就更是如此。由于我国自建国初期很快确立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使得我国农民实际上与城市居民不是在同一社会时空中发展的 ,农民是在时空压缩中求得发展的。本文拟对我国农民发展的国内和国际社会时空进行分析。一、国内社会空间分析像大多数发…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实质是社会结构的改革。因此,研究社会结构对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方法论意义。 一、社会实践的两重性决定了社会结构的两重性 社会结构不是别的,正是人们的社会实践的活动结构,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社会结合的形式结构。社会实践对社会结构的制约性,由社会实践所决定的社会结构的两重性,具体表现在下列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社会结构的发展和变化取决于物质生产和交换关系的需要,随着生产力不断地向前发展,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经历了社会国家化和国家社会化过程,社会结构从单一的国家政治实体发展到国家—社会两极结构,再到国家—公共领域—市民社会三维空间结构。我国的社会结构正处在由两极结构向三维结构转变的时期,但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型是自上而下的自觉过程,市民社会及公共领域的出现是国家让渡出的一部分空间,这就决定了我国公共空间主体对国家天然的依赖性。所以,应该大力发展社会组织,促进公共领域的发育,发挥"三角形社会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当代农村: 变迁·分化·矛盾·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城市化构成了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主要线索,农村社会变迁在社会结构层面上的表现是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人群结构.未来中国农村的基本走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新时期的农村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社会结构的分化,自然地提出了社会整合的时代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触发了我国社会结构的空前分化,社会结构的健会分化是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由于我国社会结构的大量分化是在同质性极强的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展开的,一些与旧体制相关的社会因素,如城乡二元结构、区域保护主义、集团内平均主义分别严重地制约着城乡、区域、集团三个社会结构分化的重要领域;封闭性的人事制度则成为社会结构良性分化的人事障碍;传统小而全意识则是社会结构良性分化的社会文化障碍;发育不良的市场机制、滞后的社会保障机制、社会整合机制则成为社会结构分化中面临的突出机制障碍。  相似文献   

9.
杨博文 《学术界》2005,(1):190-195
本文分析了社会结构演变所引发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实质性变化即权力分散化和社会的分化 ,从伴随着社会转型和社会结构变迁而迟缓发展的社会公共组织功能的错位 ,使新的社会结构整合机制发育缓慢角度论述了加快发展社会公共组织必要性 ,并对社会公共组织的类型与功能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使我国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经济体制的转型必然要求社会体制也发生相应的转变。但是,在社会体制的变迁中却出现了一系列结构危机。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国社会结构的发展长期滞后于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结构板结化的趋势阻碍着利益的重新分配,"洋葱型"的社会结构缺乏社会发展的动力。十六届四中全会,党中央正式提出了"社会建设"的概念。加快社会体制改革,规避利益主体世袭化趋势,构建"橄榄型"的现代化社会结构,是我们解决结构危机的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11.
李爱 《东岳论丛》2004,25(5):162-165
社会结构是一个动态范畴 ,它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需求的不断向多方面发展而发生着变化。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在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组织结构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对我国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当代科学技术革命作为改变世界的主导力量,在社会结构的演变中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开始讨论这一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社会结构。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曾经对社会的结构进行过多方面的分析,提出了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构成社会的社会结构理论。不过,在这个理论中,社会结构范畴长期以来仅被人们理解为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理解为利益性的社会结构。实际上,社会还存在着由生产力的技术工艺性质、人与人之间的技术组织关系,以及社会的组织管理制度构成的社会技术组织结构,即功能性的社会结构。这两种结构构成了现实社会的整体。因此,本文对社会结构的分析就不局限于其中的一种,而是两种均有涉及。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当代中国城乡社会发展的"社会事实",提出了"城乡多梯度差异社会结构"的命题和中国"六种区域社会文化类型"的理论观点.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多梯度差异化社会,并没有因为现代化的水平提升而变得缩小.在多梯度差异化的社会结构变迁中,中国区域社会形成了非同步化的多层次的社会结构变迁和多类型的区域社会.当代非同步化、多层次的社会结构变迁,导致当代中国社会出现多类型的社会问题.因此,必须重新审视当代中国社会的结构与区域社会文化类型与样态.必须清醒地认识中国社会是一个多类型的、多元的、多层次的社会结构体,不能把复杂的中国社会简单归结为"二元结构"关系,这一新的观点对于重新认识中国社会的现实特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结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问题作为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始终构成了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问题在中外社会结构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不同的表现样态.  相似文献   

15.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及其相互关系不能完全概括马克思关于社会结构的思想。研读马克思的著作可以发现,他划分了社会资源构成及其配置、社会分层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的文化观念结构四个方面,也区分了社会存在的基础性领域、主导性领域和附属性领域。马克思正是抓住了社会存在的主导性领域而揭示了社会存在的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化的社会结构转型与马克思主义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文明体系中社会要素的生长积累具有同步性,但社会要素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联系社会要素和社会形态的中介环节,只有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各种社会要素才能被汇集为一种"力",从而推动社会形态的演进.中国明代在社会要素的积累方面与西方相近,却没有像西方那样转入近现代社会,这一现象只能从社会形式即关系结构中得到解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推动了中国社会结构转型而真正迈入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腐败现象的产生及蔓延有其社会结构的基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点之一是伦理本位、差序格局,之二是正式规则与潜在规则同时并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转型,包括从伦理型社会向法理型社会的转型,但是,传统因素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与腐败有着很强的亲和力,促进了腐败现象的产生和蔓延。因此,反腐败需要建立法理型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在其分化中出现了贫富悬殊、社会整合机制缺失等非合理性的因素,社会结构基本上还是前现代的金字塔型。而一个发达、健全的市民社会的存在对于有效克服我国社会结构变迁中的非合理化因素,实现社会结构的合理化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决定了中国市民社会的建构与西方国家有较大的不同,只能是自觉的、政府主导的和合作性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政治系统的政策调整,中国的社会结构开始了实质性的转型,在20多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多元化和不平等等特征。政治系统必须适应社会结构的转型,积极地对政治结构做出相应的调适,进一步推动社会结构的合理转型,以形成政治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角度,可以把社会结构分为社会功能结构和社会利益结构两个方面。建国以后,我们对新社会结构的建构扭曲了历史发展规律,忽略了对社会功能结构循序渐进发展的关注,对社会利益结构的理解又有片面性,整个社会呈现“大而全”、“小而全”的状态。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对社会结构进行着重塑。改革初期,旧的平均主义的物质利益结构受到极大的冲击,但旧的行政权力运作方式支撑的整个社会结构未受到根本的触动,社会功能分化仍然不够,这就带来了历史的进步性与历史的局限性并存。进到改革中期以后,对社会利益结构,一要讲稳定性,党和人民掌握根本大权的结构不能变;二要讲变革性,要适应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和利益群体多元化的要求,突出推进所有制与分配结构的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对社会功能结构,要吸收人类文明共同成果并从我国国情出发,加速分化与整合,以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这一对社会结构重塑的过程,体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的变动之中,这一过程是前景光明的,又是异常艰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