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互联网技术在过去20年中的迅速普及为文学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局面。文学从“纸上”跃到“网上”,表现出一些与传统文学完全不同的新特质。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具有开放性、平民化与大众化、读者群体年轻化、传播迅速化、语言的新锐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学的创作群体丰富了中国当今的文学创作,为中国当代读者提供了新鲜的阅读经验。他们大多是理工科出身的,没有受到正规的文学训练,但他们发自内心热爱文学,网络激发了他们的文学潜能,他们作为一个创作群体的出现冲击了当今的文学体制。对于他们来说,超越商业化,不断地更新自我,让创作有所创新和突破,是他们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学的创作群体丰富了中国当今的文学创作,为中国当代读者提供了新鲜的阅读经验.他们大多是理工科出身的,没有受到正规的文学训练,但他们发自内心热爱文学,网络激发了他们的文学潜能,他们作为一个创作群体的出现冲击了当今的文学体制.对于他们来说,超越商业化,不断地更新自我,让创作有所创新和突破,是他们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7.
网络媒体带来了文学写作与阅读的商业化和大众化,形成了新的文学生产商业机制。商业化机制对网络文学写作带来多方面的影响,网络写作者在跨过"谋生的焦虑"之后,需要在商业化和艺术追求之间找到平衡。网络文学的商业化趋向是20世纪90年代文化脉络的延续,是我们时代文化转型的一部分。网络文学的商业化运作机制为文学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蕴含着新的活力。我们不应简单地批评网络文学的商业化,而应反思网络文学商业化的水平,正视网络文学在商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警惕商业化对网络文学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学的界定与起源是关联在一起的议题,所以关于中国网络文学起源问题的讨论需要回到如何定义网络文学问题上方可进行。网络文学是一种新媒介文学,网络空间是其生产和传播中最为核心的条件。“网络文学”这一提法属于中国话语与中国表述,此处的“中国”应理解为以汉语为依托的文化共同体。中国网络文学的起源值得探索是基于其在世界范围内繁盛的文化事实,起源坐标应指向对其具备形塑作用的网络空间,建构起源的目的则是为了网络文学场内的主体获取身份认同、指导具体的创作实践、实现文学前景的更好发展。从发生学的视角来看,20世纪末期海外华人实现技术突破、搭建汉语网络空间、成立创作基地并进行文学实践,为中国网络文学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也成功形塑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原初空间,而后中国本土的网络文学空间多点涌现,形成今日蔚为大观的网络文学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学“堕落”论的文艺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曾经以其技术手段的先进和平民化文化生态性质得到学界的赞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网络文学在数量和规模上得到了极大扩张,但它并没有为文学带来预期的突破创新.技术与文学的关联是复杂的,网络文学的新技术背景并没有发展为它本身文学形态的革新.同时,大众化与文化民主的联盟也是可疑的,网络文学的大众化既不是文化民主的产物,也不是文化民主的先声.学界之前对网络文学的轻许,暴露的是学界内在的弊病,所谓的网络文学“堕落”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相似文献
10.
如何定位和理解网络文学这一当下巨大的文学事实,已经是文学理论和批评紧迫的任务。在围绕着网络文学展开的各种话语实践中,“网络文学通俗论”逐渐有达成共识的趋势。但这一话语是包括官方、学界、平台资本等力量在内的不同类型通俗论话语实践的结果,其有关网络文学属性的“普遍性知识”地位并不稳定。一方面,在其内部,实际上存在着不同行动者特殊性意图和诉求之间的复杂张力,或者说,其貌似稳定的表象乃是不同话语实践所达成的暂时的或策略性的妥协;另一方面,通俗论的定位有可能延宕人们对网络文学之重要文学史与文化意义的发掘,其与当代文学文艺大众化走向的深度关联不能得到及时把握。深入分析不同通俗论话语背后的意图和潜在诉求,把握不同话语策略所倚重或征用的网文生产的真正“内生力量”,是网络文学批评理论建设必不可少的阶段性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文化自觉是指对自身文化的“自知之明”。一个国家、民族乃至政党是否具有文化自觉,不仅对其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关系到国家、民族、政党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江泽民同志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这主要表现在他对文化的战略地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等事关中华先进文化发展的重大问题上都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文学超越传统的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逻辑预设,以时空仿真和灵境互动在赛博空间里演绎虚拟真实,以实现艺术本体的诗性创生。网络文学的学理构建需要探析符号中介与艺术本体、技术语境与诗意创生、数码生成与主体创造等层面的异变方式与逻辑关联,以廓清“虚拟与真实”的艺术边界,解决其艺术存在论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文网络语码混用及变异现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仲洁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1):112-115
中文网络语码混用主要表现为英汉夹杂 ,外来词一词多名并存 ,语言干扰现象主要表现为汉语词词类的超常转换和句式的反常构造。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理解文化的生成基础与现实功能,把握文化的反作用及其实践内涵,可以形成文化实践的自觉意识。文化自觉促进思维创新,人们在文化实践中实现了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重新理解,在观念变迁中形成超越自我的文化自觉。促进思维创新的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而培养践行核心价值理念的哲学与文化人才,将成为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网络犯罪的理论与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泽林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4):27-33
网络犯罪在刑法上属于特殊类型的犯罪。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在理论上对网络犯罪问题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在理论和立法上,概括了网络犯罪概念的各种学说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界定网络犯罪的见解;在犯罪构成上,论述了网络犯罪客体的复杂性、行为方式的独特性、犯罪主体的智能型和主观罪过的预见性,提出了完善立法的意见;在刑事处罚上,提出了我国刑法对网络犯罪的处罚规定存在的缺陷以及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孟传香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5):35-39
在网络犯罪案件中如何适用刑事管辖仍然是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网络犯罪可分为网络侵害犯和网络工具犯,网络犯罪的无区域性和虚拟性不可避免地动摇了传统刑事管辖的基础。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应当由国家来行使,以犯罪行为在现实空间中的归属而不是以网络空间作为划分刑事管辖权的依据。确定网络犯罪国际刑事管辖权应以传统刑事管辖理论为基础,以“侵害关联性”原则来限制犯罪地。在解决网络犯罪国际刑事管辖权的冲突方面,应确立实际控制和先理为优原则,各国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多边国际公约以及司法协助的双边条约。 相似文献
17.
夏燕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6):56-59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法律应运而生。从法理学的角度对网络法律进行审视,研究其基本理念和原则,探求网络法律法理学研究的趋势,对更好地构建网络法律体系至关重要。以“网络人”为出发点,通过法哲学和法社会学的分析,得出网络法律的基本理念为秩序维护、权利保护和自由共享。网络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促进网络发展原则、利益均衡原则、可行性(技术性)原则以及全球化原则。 相似文献
18.
魏青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3):116-118
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是自我意识完善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正经历着一个特别明显的分化——冲突——统一的过程。但他们在自我认知、自我体验与自我控制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缺陷。作为人格核心的自我意识,它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自我意识是否健康完整,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因此,在向大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重构他们健康的自我意识,从而塑造他们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19.
霍志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2(3):120-126
南北朝时期,氐族杨氏在陇右地区曾建立前仇池国、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和阴平国五个相连的地方政权,立国时间持续386年。仇池国文学的发生与陇右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与十六国时期频繁的战争及仇池灵活的外交政策密切相关。仇池国文学家迄今可考者仍有十余人,杨氐政权300余年的文坛并不寂寞。仇池国文学表现出氐人特定的文化精神,其丰富的原创性文学资源,不仅成为中国文学地图组成部分之一,也彰显出中国文学的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论述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政治意义,探索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学术自觉及其意义,包括重返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11条提纲的学术自觉及其意义;本文提出的人的实践及其结果对人自身关系的哲学命题的学术自觉及其意义;真理多种属性特别是对真理主观性、真理可验性、真理具体性、真理普遍性等真理特性的深入探索的学术自觉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