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近代意义外交观念的形成,外交思想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通过对林则徐在禁烟过程中倡导并坚持的"具结"方式的分析,认为:在禁烟斗争中,林则徐不仅围绕"具结"与义律(Charles E lliot 1801—1875)展开了较量,同时尝试运用近代外交理念处理对外交涉。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林则徐尚不清楚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国际交往,出现了策略及认识上的失误。因此,如何有效地捍卫国家主权,进行对外斗争,成为中国人民必须面对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亚太战略的形成有其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从推行亲西方“一边倒”到“全方位”的外交战略,俄罗斯对外政策在东、西两个方向上经历了一个调整过程,其亚太战略目标的确立也同样经历三个阶段.俄罗斯的亚太战略主要体现在经济外交、政治外交和安全外交方面.  相似文献   

3.
亚洲外交与日美同盟之间的矛盾是困扰战后日本外交的核心难题.这种困境既源于日本战败与朝鲜战争后中美对立的亚太国际政治格局,也归结于日本的战略选择.大平内阁处于世界政治从紧张缓和向新冷战过渡的时期.大平正芳从前任福田纠夫推行的“全方位外交”后退,转向强调与自由主义阵营诸国的协调关系,特别是日美协调.同时,他还主张在日美关系的框架内展开对中国以及环太平洋连带构想外交.其对外战略解决了亚洲外交与对美外交的困境,影响着1980年代以后日本对外政策的展开,是日本外交理想的原型.  相似文献   

4.
新保守主义与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保守主义是美国当代政治思想流派中最活跃也最危险的一支,对冷战后美国外交决策包括对华政策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尽管新保守主义重视实力、强调意识形态的外交理念本身具有明显的内在逻辑错误和致命缺陷,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新保守主义仍会对美国外交决策和外交实践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普京担任俄罗斯联邦第一任总统期间,俄罗斯对外政策逐渐走向成熟,地缘战略也日渐明晰,这一时期亦是俄罗斯对世界政治和国际格局影响不断增强的时期,因而,这段时期对俄罗斯外交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本文拟从普京首任总统任期,即9.11事件之前的俄罗斯对外战略选择出发,分析俄罗斯联邦所面临的国际形势,理出普京首任总统任期内俄罗斯外交思想和外交战略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印度作为一个与中国一样正在崛起的新兴发展中大国,又是与中国为邻的南亚强国,在其"有声有色"的大国外交及周边外交中,均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对中国因素的关注和有效运用。中国因素对印度外交关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断升温的印美关系、印俄关系和印度以"东向"政策为主导的亚太外交等方面。印度对外关系中利用中国因素并影响其外交决策是由地缘政治、历史、现实、中巴友好以及印度自身等多种因素促成的。虽然印度外交中有利用中国因素制衡中国的一面,但在今后发展中印关系时应理性对待印度对外关系中存在的中国因素,尽量减少印度利用中国因素对中国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使中印关系朝着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徘徊在新、旧外交之间一一20世纪20年代日本外交史论》由苏州科技学闾院历史系祝曙光教授撰写,人民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全书共分八章,即第一章"二十一条要求":现代中日关系的梦魇;第二章巴黎和会:中日两国的激烈交锋;第三章华盛顿会议与日本;第四章日本外交与中国国民革命;第五  相似文献   

8.
苏联解体提升了中亚作为国际地缘政治中心的地位。在新的国际格局与地区形势下,具有很大相似性的中亚五国选择了四种不同的对外战略:"中立"、"联盟"、"均势"和"平衡"。不同的战略选择反映了一个共同的战略动因,即地缘政治。地缘政治与各自现实条件的结合导致了五国在理性选择下的不同战略形成,以及在不同战略之下的外交优先方向。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和平外交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本文分三部分:一、以丰富史料回顾了从列宁到斯大林、毛泽东,特别是毛泽东和工党自二战后至文革时对世界和平与战争问题的认识,并浅析了其中变化的原因,接着着重分析了邓小平同志1997年复出后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认识发展过程。二、分析了邓小平和平外交思想的内容:1、世界的总趋势是和平。2、和平与发展是矛盾的统一体。3、中国的首要外交目标是和平、而中国的发展又有利于世界和和平。4、对和平共处思想的发展。三、二十年中国外交的成就:1、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的周边环境。2、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提高了综合国力。3、为世界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独特的地缘环境和历史进程使日本民族形成了狂妄自大又极端自卑的矛盾心理,因此日本在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上呈现出极端对立的两面性,反映在外交上就是追求建立强权式的霸道王国,推行攀附强权的外交路线,奉行弱肉强食的外交原则.日本的国际形象也因而受到了严重损害.日本民族只有克服和超越唯我独尊的自大意识和民族虚无的自卑心理,才能取信于邻国和国际社会,摆脱孤立,真正成为有持久国际影响力的世界大国.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非洲的地位与作用日益上升。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与本国经济的发展,日本也对其非洲政策进行了重新定位与调整,其对非外交呈现出积极姿态,对非洲国家的渗透力度进一步加大,以求全面增强在非洲的影响力。本文意在探讨日本对非政策调整情况及未来日本对非政策的走向,以便为中国发展对非关系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战略文化是分析和认识一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理论工具,探讨美国战略文化的特性及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对理解美国的对外行为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在梳理战略文化路径的解释力的基础上,对科林.德维克的"自由主义+有限责任"的美国战略文化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和分析,并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的层面进行了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13.
清政府以“华夷秩序”的封闭与斥异性为主导的外交思想造就其在对朝问题的处理上固守着传统思维,运用着僵化、保守的“以夷制夷”外交政策。而日本在德川幕府中后期“日本至上”的外张性指导下的外交思想,在经历了明治维新的洗礼之后,走上了“脱亚入欧”的道路,展开了血腥的对外扩张战略。中日甲午战争的结局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14.
民进党"执政"时期,台湾当局为了在国际社会寻求"台独"生存土壤和活动空间,突显台湾的"国家主权",热衷于在国际场合"拼外交"。对外援助被民进党当局视作扩展国际活动空间的重要手段。在执政的8年时间内,民进党当局大搞"援助外交",在国际社会引发海峡两岸激烈的政治斗争。然而,台湾当局耗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物资,并没能开拓出更大的国际空间,也没有巩固其"邦交关系",反而破坏了海峡两岸的关系,搞坏了台湾的国际形象。本文对民进党执政时期台湾当局的对外援助行为、特征及其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外交史学出现了两大方面的变化:后修正学派形成并提出了"共识说";"国际史"取向的方法论为大多数史学家认同。然而,《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的出版表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外交史学界,现实主义学派、修正学派、自由主义全球化论者以及后修正学派在基本史观和重大问题见解上存在巨大差异甚至决然对立;方法论方面也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提出了"一条线、一大片"和"三个世界"的对外战略,改变了中国两面受敌的被动局面,开启了反对以苏联为主的霸权主义的外交新局面。在中国对外战略调整的过程中,珍宝岛和钓鱼岛之岛屿因素起到了一定的历史作用。1969年发生的珍宝岛事件,使中苏关系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北部边疆的安全问题突出地摆在中国第一代领导人面前;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过程中对钓鱼岛问题的初步"搁置",以未提及的方式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在岛屿问题上的"一动"和"一静",是促进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战略调整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国际化"潮流和"国际史"取向于20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外交史研究中的兴起,是美国对外关系史学界面对国际、国内以及学术潮流的新变化而做出的一种反应和选择.美国外交史学界是在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上论说和实践着国际化,即学理层面、实践层面和组织层面.其中,学理层面的"国际史"取向包括了现实主义国际史取向、文化国际主义取向和国际经济一社会史取向三种基本主张."国际史"的方法论取向已经确立了其在美国对外关系史研究中的一席之地,并将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对外援助是中国和平外交战略的重要内容。它既是中国和平外交战略的重要实践,也是中国和平外交战略赖以实现的重要手段。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的外援实践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在新世纪,根据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中国应当适时改进中国的外援工作,以便更好地为中国的和平外交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19.
宋朝外交屡遭失败,究其根源,最高统治者对外思想的失误难辞其咎.北宋听政皇后执行的对外思想导致了宋外交的被动地位,影响着宋中、后期的外交轨迹,其对外思想以绍述先王、守内虚外为基础;对外闭关自守、崇尚中庸;对强敌妥协退让,和平至上.这些思想的产生与宋的"祖宗家法"、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男尊女卑思想意识及她们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世纪把握国际形势变动和确定中国外交战略的指导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在判断当前国际形势走向上,坚持与时俱进具体体现在把握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时代观.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的变化,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前世界的两大主题,地区冲突仍将是国际斗争的主要形式.对于中国来说,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正确处理反恐与反霸的关系,特别是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