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真 《新天地》2015,(4):28-29
今年春节,我的女儿李丹阳(旅英历史学者、历史学博士)回国,一头扎进采编《抗战时期的中国文艺》工作中。她和同事采访了很多90岁左右的老人,搜集到一些生动的口述。女儿回家整理录音,我听见这些老人口述,思绪不由得飘回到童年时代。侵略者魔影下的故乡1931年顾顺章被捕叛变,位于上海的中共中央机关面临着巨大危险。周恩来同志通过潘汉年,通知我的父亲冯乃超(五四创造社主将、左联筹建者之一)去外地投  相似文献   

2.
杨学友 《老友》2012,(3):54-54
编辑同志:我母亲今年72岁,因脑血栓后遗症瘫痪在床。我从一家政服务公司雇用保姆张某照顾我母亲。可我最近回家看望老人,发现母亲脸上有几处青淤和伤痕,保姆说是蚊子叮咬的。后经安装的录像设备查看视频发现,只因保姆喂饭时老人不小心弄脏衣服.保姆张某就不停地打骂老人。老人因遭受打骂,时常出现精神紧张抑郁,身体每况愈下。对此,我该如何维权?  相似文献   

3.
《山西老年》2015,(4):66
编辑同志:3年前,72岁的母亲因病治疗出院后,我们6个子女就老人赡养及老人财产处置问题达成如下协议:由我将老人接回家中一起生活,并负全责照顾老人的起居生活,赡养老人、直到为老人养老送终。老人的两居室房产归我所有。2014年3月,母亲因心脏病复发再次住院后,医方建议老人做心脏支架手术,需安3个支架,并告知整个手术费用约10至16万元。我与其他5个弟弟妹妹商量,提出手术费由母亲支付一半,其余大家分担。可弟弟妹妹认为当初约定明确,  相似文献   

4.
张清华 《社区》2003,(21):46-46
家住四川省内江市中区110岁的曾明亮老人,是川南五地市第一位高龄老人。她生育9男7女,健在的有82岁的四子、78岁的六女、76岁的七子、73岁的八子。据其七子介绍,比母亲大两岁的父亲43岁时因病去世。母亲守寡70年,一生经历了无数坎坷。父亲去世不久,许多人来给母亲做媒。母亲考虑到孩子小,执意不再嫁人。当时,家里很穷,母亲便到街上帮人做家务、做奶妈挣点钱维持一家人生活。62岁时,随八弟到自贡城区居住近40年,在自贡度过百岁生日……曾明亮老人有许多让人费解的事,与一般人不太一样。牙龈坚硬无比曾明亮老人从不择食,食欲同常人,能吃两碗饭…  相似文献   

5.
肖守渊  邵榕  徐汉军 《老友》2012,(11):31-31
在江西省余干县城区,说起张克忠的孝行,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夸赞:"侍奉过百岁的母亲,张克忠作为儿子劳苦功高,他真是个大孝子呀!"张克忠出身于医生世家,是一名在余干享有很高威望的老医师。张克忠的母亲黄菱秀,是一位已经104岁的老人,老人的健康长寿,倾注了张克忠的孝心和汗水。黄菱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患严重心律失常和失眠,经张克忠精心治疗,母亲的心律正常了。1984年夏天,黄菱秀因患胆结石,做了胆囊切除手术。胆囊切除后,老人继发了尿道感染,小便淋漓不  相似文献   

6.
偶遇     
晓蓉 《社区》2005,(11):57-57
我随着人流走在江北车站的列车通道里,一辆开往两路口方向的列车便在月台上站稳。我正准备迈下高高的台阶去赶车,却被一直走在我前面的母子俩挡住了去路。那个中年人猫下腰,背起老母亲,一阶一阶往下走着。我只好绕过他们,越阶而下,赶到列车前时,车门却关上了。我扫兴地转过身,列车在我身后疾驰而过。那位老人还在中年人的背上,老人温存地微笑着,笑容里似乎还含着羞涩,她轻轻地拍着儿子的肩头,意思是让儿子把自己放下来。儿子喘息着退到石柱前,两条手臂伸向身后,把握着母亲的身体,让母亲从自己的背上滑下来。老人贴着石柱从儿子背上滑下来的…  相似文献   

7.
孝子曹建林     
太原铁路分局太北机务段职工曹建林是个孝子,他数年如一日照料病床上的母亲,被人们传为佳话。 今年74岁的曹母1990年春天不幸得了“脑萎缩”,老人刚病的时候,是由于血脂高脑子供血量不足,引发左腿活动不灵便,说话咬字不清。当时,曹建林的哥哥在外地工作,两个妹妹出嫁,老人身边只有他一人,于是,他默默地担起了照料老人的责任。 为了配合医生的治疗,建林每天早早起来扶母亲锻炼。老人行动困难,挪两步就得歇一歇,一个多小时下来,把他累得满头大汗。锻炼完,安顿好母亲,他还得赶往30  相似文献   

8.
我的母亲高西林是山西机床厂的离休老干部,今年已是87岁高龄的老人了。母亲1937年2月参加革命,曾是牺盟会的女战士。母亲虽一生坎坎坷坷,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对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始终不变,前几年还和牺盟会的老战士们受到老领导薄一波同志的亲切接见。 母亲离休后,经常读书、看报、作画,特别是爱看《山西老年》杂志,每期的每篇文章必读。她说,《山西老年》杂志内容最丰富,真是言老人事、表老人志、抒老人情、解老人难的好刊物。刊物上关于老年人养老治病、健身、学习、处理家庭关系、国内外大  相似文献   

9.
母亲     
母亲去世十多年了,但我的眼前仍时常飘动老人寒风中的白发,看到母亲三寸小脚在泥泞不平的乡间小路上艰难行走,耳畔时常响起的仍是母亲慈祥、亲切的呼唤。  相似文献   

10.
苗向东 《社区》2012,(24):24
近日在北京一个新闻发布会上,魅力"中年大叔"吴秀波承认将母亲送入敬老院,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震动,有不少人对此不理解,甚至认为吴秀波对母亲不孝。过去我们有一种观念,只有那些没有儿女的五保户,那些走投无路的孤寡老人才住养老院,而幸福的老人一定是与儿孙们住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也好有个照应。可如今这个观念得变变。  相似文献   

11.
几年前,我曾去平顺西沟采访过申纪兰老人。对于申纪兰最初的印象是来自我的母亲。大约是二十几年前了,我去宾馆看望来参加省妇联会议的母亲。我一到那里,她便用兴奋的声调跟我说:"今天可算是见着申纪兰了。"当时,我的反应比较平淡,不能理解母亲的"兴奋"。直到几年前,因为要对申纪兰老人作一次专访,在去平顺之前,我便将她的全部资料调了出来,这一看,敬意油然而生: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老人,半个世纪以来,走出了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她参加过世界妇女大会,受到了  相似文献   

12.
王德芳 《老友》2009,(12):27-27
今年7月18日晚,近80高龄的章国华老人在病床上拉着继子胡天水的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人世。老人是安徽人,在景德镇无亲无故。1985年,章国华与胡天水的母亲结婚。1991年,胡天水的  相似文献   

13.
等待     
由部队转业后一直在外地工作,探望父母的机会很少。母亲80岁那年,我调回到原籍县城,让母亲到城里住,她不肯,所以只好每周六下午下班后骑车回家探望,并在星期天安排好母亲下周的生活用品,实实在在地解决老人生活中的困难。从此,每到星期六下午五六点钟,母亲总要拄着拐  相似文献   

14.
洗·澡     
每个周末都会去那家洗浴中心。我整理衣柜时,又看到了那祖孙三代人。三十多岁的女人扶着六七十岁的母亲,旁边是十多岁的女儿。母亲脱去了衣衫,她拿着一个小塑料凳,扶老人进了浴室,开了水管,调好水温,待老人坐下,方才折回。又帮女儿拉下紧绷的毛衣、毛裤,孩子像条鱼一下子没入了水雾里。她脱去衣服,又收拾好老人和孩子的衣服,也闪进了温热的瀑流下。  相似文献   

15.
文明 《山西老年》2014,(3):28-28
王淑萍,62岁,2001年从运城市建筑工程公司退休。自己的五位老人去世后,她就把目光锁定在身边的老人身上。她传承母亲乐善好施的美德,邻居或街巷里有需要帮助的老人,只要她知道了,就一定去帮一帮。平日里陪老人聊天,逗他们开心。逢年过节买些好吃的送过去。经她照顾的老人去世了,她就又另找目标。当她得知一位80多岁的范阿姨是独居老人时,  相似文献   

16.
广阔 《金陵瞭望》2007,(16):60-60
大别山,深情的红土地,润育着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她用柔弱的坚强撑起一个远近闻名的“光荣之家”,她就是我的母亲丁秀珍,二位与人民军队同寿辰的老人。  相似文献   

17.
尚彦昌 《老友》2011,(3):24-25
李占先是河南许昌市一位普通妇女,5年来,她精心侍奉瘫痪在床的母亲……连夜转院,母亲转危为安2005年9月,李占先70多岁的母亲突然病倒了。医生诊断说,老人是突发性脑梗塞,属于糖尿病的并发症,同时还伴有肾病、高血压、长期便秘导致的消化道出血等。  相似文献   

18.
义子尽孝记     
洪洞县广胜寺镇严家庄村有一位寡居的老人叫赵成香,老伴去世已经25年了,她的晚年生活全靠义子严天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土地联产承包,天顺每到收秋打夏,总要妻子儿女回家劳动,以保母亲有充足的口粮。以后,随着他公务的日渐繁重,又加上家离工作岗位有五、六十里,很不方便,于是决定将母亲的土地转让给当地一户农民,对方负担给老人担水磨面,天顺从工资中负担母亲的一切生活费用。平时天顺回来很勤,洗洗涮涮,给老人送面粉、送食品,给钱看病,买香烟、鸡蛋,还有水果、糖等物品。一次回家,母亲说面粉太黑,天顺立即带走,第二天又送回一袋好面粉。每年过  相似文献   

19.
每每看到老年夫妇牵手散步或并肩闲坐时,我的心头总会一暖,觉得他们真是浪漫。于是,不由憧憬自己退休的时光,想着到时一定要和老伴好好享受年老,也把日子过得这么浪漫。母亲的老战友病重,我陪母亲去医院探望。病床上的老人瘦弱得不再是我记忆里健硕的样子,原来那极富磁性的声音也变得沙哑了,却还是习惯挥着手说话,哪怕动作已迟缓无力。老人对母亲说:“还记得你当年留着长辫子的模样,多漂亮啊,怎么这么快我们就老了呢?怕这次你来看我,就是我们的告别了。”一旁老人的老伴,抚着老人的手,早已老泪纵横。  相似文献   

20.
退休后尽孝     
1994年退休,此时母亲已经87岁高龄。当时有的同志劝我下海经商,增加点经济收入,弥补生活上的困难。我想,过去由于工作繁忙,很少和母亲在一起团聚,欠母亲的太多,现在母亲需要有人照顾,做儿子的应该在母亲身旁尽一尽孝道。因此我决定哪儿也不去,回家孝敬母亲。 我退休时母亲身体还很健康,行走自如,眼不花,生活完全能够自理。回到老人身边我每天早晚为母亲煮上两碗奶粉,一日三餐和母亲同桌,并和她聊聊天,母亲感到很开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