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孝贵在顺     
肖华 《山西老年》2010,(5):46-46
我有一个朋友,膝下有一儿一女,儿子教书,女儿经商,两个子女对父母都很孝敬,在衣食住行上对父母很是体贴关怀,平时的零花钱也给了老人不少,但老两口舍不得花,总把这些拿去接济困难的亲友,儿子知道后,心想,钱既然给了老人就  相似文献   

2.
在以色列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有一个老人,临终前把家里的土地和财产"二一添作五"平分给了两个儿子。老人过世后,小儿子想:"我独自一人日子容易打发,可哥哥拉家带口,日子过得比较艰难,我应该把自己的那一份,再分一半给哥哥才对。"他有这个想法,又怕哥哥  相似文献   

3.
同是父母,都是儿子,但对待老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引得人们议论纷纷。 万荣县北解村有南、后两条大巷,两条巷子各住着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婆婆。住在南巷的叫黄永丰妈,住在后巷的叫李海盛妈。两位老人的儿子非常孝顺,给全村年轻人树立了榜样,村里人都羡慕地说:“这两个婆婆福分大,生下了孝顺娃!” 这里先说住在南巷的黄永丰妈,婆婆今年86岁,三儿一女。大儿子黄永丰在西安市工作,二儿子黄永梁在烟台市就职,勤政之余,都能陪着爱人,带着孩子,常回家看望老人。而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父母抚养子女、子女赡养父母、尊老爱幼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社会主义中国的今天,在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同时,一曲不合时代音符的黑色污点却出现在河津市城关村里…… 年届花甲的张凤娥老人,膝下有两个儿子,多年来张氏屎一把、尿  相似文献   

5.
2000年11月12日下午3点40分,在天津市西站的一列客车上,走下了一位身穿浅蓝色旧布衣、面容慈祥的老太太。站台上,一个三十多岁的“大高个”健步迎上去,一把拉住了老人的手:“妈,儿子接您来了……” 这个来接站的“大高个”正是天津市银座集团总公司总裁王贵武;而那位老人,则是名传神州的抗洪烈士高建成的母亲杨友秀。 两年前,高建成、田华等十位烈士在三江抗洪抢险中牺牲后,军人出身的王贵武分别赴湖南、陕西、安徽、甘肃四省,行程几万里,向烈士的母亲认母尽孝。他说:“烈士为国尽忠,就让我替烈士尽孝吧。” 1960年,王贵武出生在天津市西青区大卞庄村,父母都是当地普普通通的农民。从懂事起,父母就常常教育孩子爱国家,爱人民军队。这些,给王贵武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1977年,父母在非常需要劳动力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6.
凝冰 《山西老年》2012,(6):51-51
老人91岁了,已处在弥留之际。那双凹陷的眼睛无神地扫视着身边的人和物。老人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孙媳以及重孙们几十口人都聚拢来,看老人最后一眼。按乡俗,这也是为了让老人记住自己,祈望在她仙去后荫护子孙,保佑晚辈平安吉祥。  相似文献   

7.
案例:家在农村的谭老汉育有两个儿子。早些年,夫妻俩含辛茹苦将孩子们拉扯成人,2001、2002年两个儿子先后成家另过。分家后,两个儿子又分别生养了儿女。为了赡养老人、照料孩子,2003年,在村委会的主持下,谭老汉老两口与小两口达成了"分家养老协议":大儿子负责赡养父亲,父亲照料好孙子;二儿子赡养母亲,母亲照料好孙女。两个儿子各自为老人养老送终,互不相扰。  相似文献   

8.
父母关爱子女,子女孝敬父母,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前段时间,在河南省临颍县石桥乡大吴村发生了一起儿子被父亲用棍打死,父亲被判刑蹲狱的人间悲剧。年已六十的吴水聚在家务农大半辈子,辛辛苦苦把两个孩子拉扯成人。由于老人从小就对孩子过于疼  相似文献   

9.
张国俊 《百姓生活》2014,(12):58-58
90岁,本是一个颐养天年的年纪,然而家住安徽省舒城县晓天镇汪冲村的桂仲英老人,还在独自一人照顾着68岁的盲女杨成兰。自女儿3岁双目失明后,不管是上山干活还是走亲访友,桂仲英老人始终把女儿带在身边。虽然女儿杨成兰结婚后有了子孙,但是子孙们为了生计在外奔波,至今照顾女儿的任务仍压在桂仲英一个人身上。屈指数来,桂仲英老人已照顾盲女65载。  相似文献   

10.
韩小平 《新天地》2012,(11):42-43
大凡70岁以上的老人,基本上都是子女成群。子女是父母的连心肉,父母本应对他们一碗水端平,但个别老年朋友因不能对他(她)们同等相待、同样亲近,结果弄糟了和子女们的关系,有的甚至成了冤家。某省会城市近郊的王老汉就成了这样一个偏心的典型。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都是有房有车的富裕户,而三儿子全家如今仍住在老宅的破房中,生活过得并  相似文献   

11.
为人父母者对子女总有操不完的心。家住太原市郊的崔文辉,今年50多岁,是一位憨厚老实、勤劳质朴的农民,膝下有三个儿子。他一生节衣缩食,抚育三个儿子长大成才。老大、老二不负重望考取大学,并学业有成,老三当兵入伍。老人刚刚放下肩上的担子没几年,没想到复员归来的三儿子却待业在家。为了给三儿子寻找出路,崔文辉老人思忖再三,认为三儿子在部队学到的驾驶  相似文献   

12.
《社区》2013,(36):62-63
她有6个儿女,却被遗弃在救护车上长达15小时,救护车载着老人,一趟趟往返于两个儿子的家中,最终,救护车把她送到了一家医院急诊科。如今,老人又被送到了救助站。  相似文献   

13.
正重阳节前两周,我无意中在电脑里看到了一句温馨的话——带着爸妈去旅行,背景图是一对老人幸福的笑脸,这让我想起了三个有关带爸妈旅行的故事。第一个故事,说的是一对父母生了6个儿女,父母年轻时为了儿女殚精竭虑。儿女渐渐长大了,日子却都过得一般。那个在父母眼里最有出息的小儿子总是说,等我有钱了,等我这个生意忙完了,我就带你们去旅行,带你们去坐飞机、坐火车。父母听了这话,总是满含期  相似文献   

14.
罗新祥 《老友》2013,(6):55-55
编辑同志:我父母一共生了我们3兄弟和1个小妹。我们3兄弟都是一结婚就被父母撵出家门立户单过,只有小妹一家一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3年前两老双双得病住进医院,不久以后两位老人先后离世。办完两位老人的丧事后,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听人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对老夫妇退休后,不听亲友的劝告,在儿子儿媳的甜言蜜语下,把每月的养老金连同一生的全部积蓄,毫无保留地交了出来。老人非常自信地认为,如此慷慨一定能换取孩子的持久孝心。不料,几年后,当老俩口的原工作单位破产、领不到养老金时,儿子儿媳的甜言逐渐被恶言所代替。继而,便提出与其哥轮流赡养,哥则以父母平素偏心弟弟为由拒绝。在后悔和愤怒之下,这对老人找法院才讨回了公道。  相似文献   

16.
爱,永不褪色     
人都有爱心。有人把爱留给儿女,有人把爱献给父母,有人则认为爱应属于自己。而钟文花——"中国百名优秀母亲"称号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西省玉山县南山乡一位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却以博大的胸怀和纯洁的心灵,把爱献给了"留守孩子",献给了鳏寡老人,用人民教师所独真的匠心,书写着中华民族那千古不灭的爱的主题,演绎着一段感人肺腑的人间真情。  相似文献   

17.
我的街坊张大伯老两口与儿子小张小两口两代人同堂多年,一直相安无事,可这两年张大伯老两口双双退休之后,与儿子媳妇的关系反而紧张起来。最近,小张小两口悄悄通过银行按揭分期付款购得新房,“分离”出去了。我问小张小两口为何不与父母同住?得到的答复是:两位老人话太多,整天唠唠叨叨说三道四,反反复复没完没了。原来,两位老人“话太多”是小两口闹“独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刘美华 《中华魂》2004,(10):46-47
中国的父母有一个亘古不变的心愿--望子成龙。此乃人之常情。只是不断从报刊上看到望子成龙的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子女拉扯成"龙",却被"龙"遗弃的报道。据报载:陕南某地一农妇,丈夫早逝,独自把两个儿子拉扯大,培养到大学毕业。然而,两个儿子非但不记母亲的养育之恩,反而把母亲当累赘,生活冷暖不闻不问。特别是长子有了一官半职之后,母亲提着家中仅有的两只老母鸡进城看孙子,他不但不接待,还对同事说是"来上访的,烦死我了"。可怜这位母亲饿了四天四夜之后,惨死在街头。  相似文献   

19.
佳木 《新天地》2012,(8):17
公堂突现两份遗嘱不久前,6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无锡南长法院对簿公堂。仅有3个席位的被告席上,坐着5个老人,法警特意多加了几把椅子。大姐阿衡,已经71岁,最小的妹妹也有六十多岁了。在原告席上的,是他们的弟媳大春,今年55岁。一家人为何对簿公堂?起因是一套一百多平米的老宅子。2008年,他们的老父母都去世后,他们5个子女和老六的遗孀大春  相似文献   

20.
人人都说王老太有福气。两个女儿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收入也不错。尽管还有个儿子在家务农,可两个女儿按时给老人寄钱,特别是知道老人患有高血压等病之后,女儿更是常寄钱回来,嘱咐老人买药买营养品,所以老人并不缺钱。可前两天女儿却收到了老母病重的消息。女儿回来后,邻居告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