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导德 《老友》2014,(2):42-42
正孩子1岁后,我想出去工作,婆婆自告奋勇地来带宝贝孙女。老妈听说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婆婆人真好,给你带孩子后,什么事都做不成了,她又没有其他经济来源,请个保姆还要钱呢!你就当请了个保姆,每个月给她点工资。"我想想也是,现在请保姆可贵了,婆婆总比保姆  相似文献   

2.
刘明 《老友》2021,(2):50-50
我的母亲90多岁,由我兄弟四人轮流供养,一年之中,每人供养三个月。我离母亲较远,以前都是请人照顾她。去年因为请不到人了,我只好自己回去服侍她老人家。春节一过,我和老伴回到了老家。老伴不是我的原配,她和我在一起生活还不到一年,也没见过母亲,我私下里想,这次她会怎样对待母亲呢?  相似文献   

3.
傻姐如花     
拈花不笑 《可乐》2008,(5):35-35
父亲把一个女孩领到我面前,让我叫她姐。她叫秀云,智商有点问题。我不喜欢她。一不顺心,我就会把怒气发泄在她身上。我每次打她后,她就去偷爸爸的钱买"大白兔"给我吃。我上初二时整天泡网吧,秀云每天给我送饭。赵鹏问:"她是谁啊,怎么整天来给你送饭?"  相似文献   

4.
浓浓房东情     
我刚插队那阵子,点上还没有盖好集体宿舍,所以我们就分散住在老乡家。一开始,我的房东是一个50多岁、名叫贺桂花的孤寡老大娘,我亲切地称她贺娘,贺娘也真把我当成她的亲女儿,从各方面关照我,生怕我受点苦。贺娘怕我一个人住在耳房里孤单害怕,就干脆让我搬进主屋和她睡在一个火炕上。贺娘怕我在队里开的灶上吃不好,总是要等我回来,给我加餐调养。  相似文献   

5.
何来迷魂药? 我们单位有位快退休的老大姐,跟我关系很熟.我确切地告诉您,她的年龄是54.8岁,离退休就差几个月了.我估计她这时候考虑比较多的问题大概是:那点儿退休鑫该怎么安排?退休之后能业余做点什么?那天,她一大早就打电话到处找我,说:"老白,你出来一趟,有急事找您帮个忙."我问她:"干吗?您让蝎子给蛰啦?这么着急找我干吗?"  相似文献   

6.
烘焙大战     
烘焙这事,流行日久。大概是十年前吧,从我身边最小资的Z开始,动不动就烤个小饼干、小蛋糕什么的给我们一帮朋友分食。我们哄抢的时候,她总是在旁边微笑着接受赞美,自己一点也不吃。有时候,我吃得太多,会不好意思,也分给她一块,她总是坚决地拒绝。问她为什么,她就狡黠地笑,说我自己知道那里头都放了什么。她当然不会给我们投毒,她的意思是她放了大量的奶油和糖,多到她都下不去手的地步。  相似文献   

7.
王晶晶 《今日南国》2007,(16):59-60
30岁的于洁看着笔者有气无力地说:"这个年龄对我来说,已经没什么好消息了,真的,我现在都不敢给家里打电话。"今年夏天博士毕业的于洁,正当"而立"之年。在她看来,30岁是一个尴尬的时间点——你长大了,但你却不能肯定自己成人了。零点研究咨询公司最新完成的一项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对上海、深圳、天津三个城市的1553名常住居民进行的入户访问)显示,稳定、自我实现和成熟,是现在年轻人心目中"长大成人"的主要标准。若以此衡量,于洁和她的同龄人简直可以被定义为"三十难立"的一代了。  相似文献   

8.
正玛丽在美国西雅图经营一家幼儿园,每天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照顾家人。她80多岁的老母亲凯瑟琳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自己的公寓里,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有一天,玛丽去探望母亲,一个多小时老人没有说一句话,眼神空洞,行动迟缓。玛丽怕母亲一个人会出什么事情,就把她带到了幼儿园。幼儿园的孩子们见到老人很兴奋,围着她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斯蒂芬歪着小脑袋说:"奶奶您的金发好漂亮,我妈妈也是金发。"斯皮尔拿着一本画册对老人说:"奶奶您看我画的南瓜好看不?可给南瓜量周长我总是?  相似文献   

9.
一只棉鞋     
我的母亲已经去世30多年了。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她给我做的一只棉鞋。母亲为何只给我做了一只棉鞋呢?其中有一段令我万分痛心的辛酸往事。20世纪70年代初,我被下放回到老家吉安县梅花山当农民。母亲见我挑着铺盖卷只带着13岁的女儿清清,意识到我出事了。听了我的不幸遭遇,也亲眼看到过家乡"造反派"武斗死人的情景,母亲坦然地宽慰我说:"回家就回家,不要难过。  相似文献   

10.
我们为什么不能欣赏我们的学生《赏识你的学生》,孟繁华主编,海南出版社出版有一个高中女生,每天5点半起床,6点多上学,吃完晚饭就做作业直到深夜。可是有一天,女孩子突然对她的父亲说:"我的数学老师说我没有数学脑子!"父亲听了怒火中烧,但又默然无语。直到有一天女儿对父亲说:"爸,我厌学了……"于是震惊的父亲给女儿换了一个教育环境。女儿第一次接触法语,她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对女主人公"我"进行分析研究,即从叙述者"我"所处的位置加以分析,发现她是一个喜欢"躲"起来的人, 她通过"躲"来逃避纷繁复杂的世界,"躲"是她洁身自好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2.
罗慈海 《老友》2015,(2):41
老伴今年70多岁。她遇事总是喜欢唠唠叨叨地没完没了,这是她的"短"。我菜买多了点,她说,这么多菜吃到什么时候,这不是浪费吗?菜上有几片黄叶,她说,你就是爱贪便宜。孙子身上衣服弄脏了点,她责怪儿子不关心孙子。我上午在家看看书报或者写点什么,她就说,你怎么就不知道关心自己的身体,你看别的老人都出去活动了……起初,我对她的唠叨的确很不适应,听到她唠叨,脑袋都大。因为她的唠叨还经常在子女间造成了许多  相似文献   

13.
詹华 《新天地》2015,(2):34-35
正是因为有了我任劳任怨的衬托,她才能淋漓尽致地"萌萌哒"。用时髦的话说,我老伴长得有点"萌",圆滚滚的身材配着一张娃娃脸。我俩过日子就像说相声,我是捧哏,她是逗哏的。我是直言快语,她是冷幽默。"十刀头"剃须刀这些年,老伴也学会玩浪漫,偶尔也会为我买礼物。我过生日,她花了300多元,为我买了一把三刀头的电动剃须刀。虽然我很喜欢  相似文献   

14.
母爱的温度     
我10岁时,她偷偷塞给我的糖块要比给弟妹们的还多;我13岁上初中时,她常步行好几公里路给我送来饭菜;16岁我考入中师,她逢人就夸我聪颖好学;我22岁结婚时,她不顾儿女们的反对给我准备了丰厚的嫁妆;我34岁被丈夫抛弃时,她曾拿着菜刀为我拼过命讨过说法;到我40岁以后,她仿佛变成了我的孩子,紧紧依赖着我舍不得离去……  相似文献   

15.
老妈维权     
姚秦川 《老友》2014,(5):41-41
正前些天,老妈从街上买菜回来,碰到一家超市的店员在发广告单。那人告诉老妈,五一期间他们超市搞促销,许多商品打折出售。吃过午饭,老妈说她想去超市看看,也许能买到一些合适的东西。我点头同意。大约1个小时,老妈从超市回来,开心地对我说:"有一款皮鞋3折出售,我看着不错,就给自己买了一双。"  相似文献   

16.
下午3点多,忽然接到尼娜的电话,问能不能来我家"打扰一下"。我虽然吃惊,但还是答应了。尼娜是她在公司的"叫名",真名是王爱红。她父亲是我中学同窗,比我大一岁。我是看着尼娜长大的。她从美国留学回来,在一家美国金融机构做事,前年已获中层职位。  相似文献   

17.
一岁前 你眼中的她:一个会移动的大奶瓶. 她眼中的你:一个除了吃和睡,就是哭,有时很烦,但一个微笑世界就变天堂的小动物. 会说话了 你眼中的她:人类的世界很陌生,幸好派给我一个靠谱的守护人. 她眼中的你:堕入凡间的天使,为了她,情愿与全世界对抗.  相似文献   

18.
《可乐》2006,(6)
参加工作后不久,我回家向母亲诉苦:"那个女经理简直就是个不可理喻的巫婆。早上,看见她把一包茶叶放进杯子里,我连忙跑去给她倒水。可她却冷冷地说,难道整个办公室就你眼尖吗?中午我给她带了外卖,她又冷冷地说,干吗只给我一个人买?办公室只有我一个人吗?下班时下雨了,我看她没带伞,就把伞放在她的办公桌上,她又冷冷地说,有人会给我送伞的。你能不能不要总观察我?我哪里得罪她了?她总是对我这样!我只不过是想讨她欢心,让她感觉到我比别的新同事更细心更聪慧罢了!"母亲听后想了想,问我:"你说,美人鱼在王子眼中是什么?""美丽的爱人!""那她在厨师眼里呢?"  相似文献   

19.
《可乐》2006,(9)
婚后,她固守着"三点一线"的生活,上班、做饭、晚上给丈夫适度的温存。偶尔,她也会翻翻菜谱,学做一两样可口的菜肴。因为她坚信,要拴住一个男人的心,首先要拴住他的胃。但丈夫的筷子总伸向那盘野山椒炒肉。她知道,丈夫2岁时,父亲病故,贫寒的母亲便从山上摘来野山椒,再捉来蚂蚱炒成菜,让他解馋……记得第一次去他家,他母亲就拉着她的手说:"我儿子念旧,天天要吃野山椒炒肉,所以我  相似文献   

20.
正你好,不知名的先生或女士:人生如此短暂,我必须忏悔才能安心地走!那年我23岁,在曼哈顿的一个邮局当邮差。我负责递送邮件的那个区中有一户是律师柯林斯家。柯林斯先生的女儿年轻貌美,总爱穿一件鹅黄色的长裙。每次当我的自行车还没有骑至她家时,就能远远看到柯林斯小姐已经站在她家门口的台阶上向我张望了。每当我把一封贴着古怪的中国邮票的航空信递到她手里时,她就会兴奋地连声谢我,从邮戳上看,那些从中国来的信平均一星期来一封,有时两封。信封上总写着:奥莉维亚·柯林斯小姐收。落款是穆克,只有姓,没有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