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词人晏几道的词主体风格是痴情二字.包括痴爱、痴怜、痴怨三种因素。在痴爱中将女孩名字前加一"小"字.体现宋人民俗:在痴怜中词是以一个"怜"贯穿;在痴怨中词总是化为各种角度的"怨"字流露出来。《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痴情与《小山词》对比,她多少有晏几道痴情的因素,众多二者相似的词语可见,曹雪芹或多或少得灵感于《小山词》,黛玉是曹雪芹部分揉合进晏几道性格的女子。  相似文献   

2.
《语言学名词》遵循现代联绵字理论解释"联绵词",却举不出当其说的例词,说明广泛流行的现代联绵字理论脱离汉语实际。并且,该书解释"联绵词"前后分歧过多,也表明现代联绵字理论没有可靠的语言基础。《语言学名词》解释"联绵词"和所有信守现代联绵字理论的著作一样,以其彻底失败证明长期盛行的现代联绵字理论其实是汉语研究者的陷阱。  相似文献   

3.
福建仙溪傅氏家族在宋代是一个研究苏轼的世家,其成员著有多部研究苏轼的著作。傅藻的《东坡纪年录》是宋代最著名的东坡年谱。此谱的特点就是严格依据东坡本人的作品来排定苏轼的生平,并努力将其可考的作品一一系年。傅共的《东坡和陶诗解》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注释苏轼和陶诗的著作,也是一部新发现的宋人注苏诗之作。傅共注苏轼和陶诗注重释意,在学术上亦有一定的价值。傅幹的《注坡词》是现存最早的东坡词注本,《注坡词》在东坡词的背景介绍、语意解释以及词意阐释上都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而其对苏词中"今典"的解释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傅幹还用了"以苏注苏"的方法,用苏轼的其他作品来印证其词。  相似文献   

4.
“父亲”义的称谓词在《醒世姻缘传》中有“爷、爹、达、父”等几个。“父”是一个历史悠久,并带有书面语特征的词。“爷”是唐代至明代的通语词,正从北方衰退。“达”是来源于少数民族的词语,是语言接触的结果。“爹”和“达”本来是同一个词,由于汉化而成为北方方言词,现在已成长为新生的通语词。  相似文献   

5.
现行初中阶段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题目为《童趣》的一篇课文,是从清代文学家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中节选的文字。教材编著者对文中"物外"一词注释为"超出事物之外"。这个注释是不对的,颇值得商榷。因为照这样解释,文中"物外之趣"就成了"超出事物之外的乐趣",而这样的乐趣是不可思议的,也是不存在的。"物外"应解释为"超出世俗之外"或"不寻常的"。"超然物外"是很有特色的道家思想。《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受到道家"超然物外"思想影响,所以"物外"一词应当依道家思想来解释,不能望文生义,否则会误导学生。  相似文献   

6.
《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九回回目与《金瓶梅》第二十七回回目中的"葡萄架"一词,含义并不相同,《金瓶梅》为实景描写,而《醒世姻缘传》一书则是用典,典故出处为明代笑话集《解愠编》,其含义为"惧内"与"面有伤痕",这样《醒世姻缘传》的回目才与正文相应.  相似文献   

7.
苏轼的《江城子》和贺铸的《鹧鸪天》两首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被誉为"词坛悼亡双绝"。它们在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方面都结合得天衣无缝,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宋代诸多文士以戏谑的文笔乐此不疲地描述怨妇、弃妇和青楼女子时,作者却饱含深情、细腻地追忆了他们过往家庭的温馨生活场景,深情地表达了他们不因岁月流逝而消减对亡妻浓浓的相思情愫。可以说这两首词体现了人性的深度,是最具有悲剧情怀的悼亡词。  相似文献   

8.
考《诗经·渐渐之石》篇,得出《渐卦》与《渐渐之石》无论是单个的"渐"字还是各自描述的内容都存在一定联系的结论,其中"渐"义应为"山石高峻之貌"。《渐卦》初爻辞有"小子"一词,各家解释不一,通过对先秦主要典籍中凡出现"小子"一词的各篇章的分析,可知《渐卦》中的"小子"指代"青年男子"。整个《渐卦》描述两件事:一是青年男子出征打仗之始末;二是妻子对出征丈夫的思念及艰辛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9.
顾贞观是清初词坛的大家,曾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词家三绝",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名。他的《弹指词》因其"极情之至"、"以情胜"等自然本色的特点,被誉为清词前期的性灵派代表作。本文试从《弹指词》文本入手,结合当时时代背景及作者经历,分析其"以情胜"等独抒性灵的一面,探索其崇尚个性真情、表达心声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傅干《注坡词》是苏轼词最早的笺注本,龙榆生的《东坡乐府笺》除对其大量采录外,还作了必要的增补和订正,但也有漏收及沿袭讹误之处。它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作者不易,笺释家尤难"之说,也警示我们在古籍整理中必须确保严谨、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屈大均以光大三闾之业为己任,其《骚屑词》多"香草美人",表明其对屈骚精神的仰慕及追随。在词风上,《骚屑词》既有"要眇宜修"的婉约词作,也有不少"豪气轶生马"的词作,还有倾向于南宋骚雅一派的骚雅词风。屈大均词的屈骚之风即其词之最主要品质。  相似文献   

12.
《全清词·顺康卷》第15册郑景会词有《浣溪沙》《美人香》《生查子》与第20册所收女词人黄幼藻的三首同调词相同,应是最早收录这三首词的《众香词》的编选者把郑景会这三首词误为黄幼藻所作而选入.因为黄幼藻只有诗集《柳絮编》而没有词作,清初王端淑编选的专选明代女性词的《名媛诗纬初编诗余集二卷》和周铭专选历代闺秀词的《林下词选》(卷六至卷九为明词),都没有选入黄幼藻的词,卓回编选《古今词汇二编》和朱彝尊、王昶编辑《明词综》也没有选录黄幼藻的词.虽然《众香词》的刊刻要比郑景会《柳烟词》早五年,但在《众香词》刊刻之前的十年,郑景会就广泛邀请词坛名流品题其词集,如果他抄袭了这三首词,很容易被词坛名流发现.从这三首词的词题、词序以及内容、语句和意境来看,也符合郑景会词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试论《红旗谱》中方言词语的运用特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词彩学角度出发,从地方色彩、形象色彩、感情色彩等方面对小说《红旗谱》中运用的方言词语进行研究,探讨其方言词语的运用特色:地方色彩浓重,折射出冀中平原特色的地域文化;形象色彩浓郁,叙述、描写形象生动;感情色彩浓重,表达出强烈的爱憎之情  相似文献   

14.
《南都学坛》2018,(2):45-48
张綖在词体创作的体悟以及编撰《诗余图谱》的词学实践过程中,开始有意识地区分词体风格的不同,并最终在《诗余图谱凡例》中提出了影响古今的"婉约—豪放"二体说,但"二体说"并非源自张綖评点《草堂诗余别录》时提出的"精工—豪放"之说,而恰恰相反,"精工—豪放"之说是对"婉约—豪放"二体说的进一步阐释。  相似文献   

15.
《朱子语类》是宋儒语录中的重要文本,汇集了众多独具语料特色的理学词汇,"体"类词群便是其一。论文以语义场理论为依据,分析《朱子语类》"体"类词群的词义所指,探求"体"类词群的文化旨归,进一步考察"体"类词群所呈现的经典阅读观,为今人经典阅读活动提供文化参照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6.
"孤"和"寡人"二词历来被释为王侯自称的谦词,但学术界对此争论不断。文章结合二词的本义,对《左传》中二词的全部102条用例进行了穷尽性的分析、比较,认为春秋时期诸侯有凶事时自称曰"孤",其余一般情况下自称为"寡人",即"有凶称孤,无凶则称寡人"。  相似文献   

17.
侯德彤 《东方论坛》2002,(6):126-127
近年来,在一些与民族研究相关的论著甚或辞书中流行一个说法,认为汉文中"民族"一词最早出自1899年梁启超所撰《东籍月旦》一文,笔者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这一说法存在着众多错谬,与史实不符,首先,《东籍月旦》并非撰于1899年,而是1902年;其次,在《东籍月旦》以前的诗文中,梁启超已多次用过"民族"一词;最后,在梁启超之前,王韬在其《洋务在用其所长》一文中已用过"民族"一词.因此上述说法是不正确的,特此订正.  相似文献   

18.
先秦时期,"君子"一词的内涵曾发生了三次大的转变。一开始,"君子"一词只是用来指称贵族统治阶层的,也即纯粹的"职位"君子,此时的"君子"与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无涉。后来,"君子"一词逐渐从"职位"君子发展到"德位"君子再到"丈夫"这两个新义项,最后在孔子那里发展出了纯粹的"德行"君子,此时的"德行"君子只关注一个人内在的道德修养而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无关。"君子"一词的意涵由"位"向"德"的这三层转进,体现出儒家对一个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层面的重视,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出生在农民家庭,祖上几辈人都是喜爱读书的,可称为"耕读之家"。十六世祖是"奎文阁典籍",十七世祖是"国学监元",十九世祖是"乡饮耆宾",二十世祖(祖父)是"郡庠优行增广生员",父亲是高小毕业。前几个名称是什么,我不太清楚,反正不是官职,在《职官辞典》上找不到,可能是某种优待称号,有的还"立碑为证",碑就竖在村口。祖父"生员",就是秀才;那一年增加了名额,是增广生员。"郡"上颁发给他学士帽,冬用夏用两种,有帽盒存放。  相似文献   

20.
《外国史略》及其作者问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国史略>是晚清早期一部"西洋人谭西洋"的重要著述,也是魏源百卷本<海国图志>所引用的两部外人史著之一.学界关于此书不仅在抄本问世的时间上看法不一,特别是关于该书的作者究竟是谁亦众说纷纭.文章通过对该书的内容、结构、特点与译词的分析,提出<外国史略>是马礼逊父子先后接续完成的一部世界史.该书的整体规划和主体结构部分已为罗伯特·马礼逊草拟,马儒翰、马理生在其父亲去世后相继接续父亲撰写、增补了该书后面发生的历史事实.<外国史略>不仅提供了大量关于西方历史和文明的内容以及若干新词汇,而且也给第一代中国西方历史的撰写者提供了新的文明认知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