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通过对江苏省镇江市平昌新城的个案分析,考察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地经营模式变迁,即从种地到经营地这一现象的发生机制,以新型职业农民阶层立场进入关于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考。首先,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活空间解体导致年轻劳动力流失程度加重,作为生产空间的村落事实上逐步解体并引发传统农地经营模式转型;其次,“国家在场”与“资本下乡”不仅有利于实现土地保障功能向财产功能转型,也是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现代化动力系统的核心机制;最后,以新型职业农民阶层立场审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农村社区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新三农”问题,则要求区别对待不同土地经营者“下乡”形成的多元雇佣关系,以培育高素质农业劳动者为契机,“有条件、分步骤”推进中国农地制度诱致性变迁,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改革风险分配机制和制度创新利益分享机制,最终实现“农民市民化、农村社区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在长期探索与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新型城镇化的切入点、城乡一体化的结合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和三化协调发展的突破点的战略思想。综述了“三化”协调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最新成果和重要意义,并分析了当前中原区经济建设亟待解决的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新型城镇化是科学的城镇化,与传统的城镇化在发展理念、形态、动力、质量、机制上都有着显著区别.在简述了芜湖市城镇化概况的基础上,论述了芜湖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的发展机遇:正处在城镇化“增速提质”的发展机遇期,具备较好的经济基础以及良好的政策优势.分析了芜湖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存在的困难和制约因素:较大的县城经济差异,就业安置面临巨大挑战,资金压力制约城镇化进程,土地约束与环境压力加大.基于此,提出了芜湖市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更新理念,提升决策“智慧”;科学布局,完善城镇体系;要三化并进,强化产业支撑;加强城市的功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力;改善管理,创新体制机制,从而体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农民消费空间转向及其对“人的城镇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改革后,农业劳动力外流和农村空间结构调整使农民消费空间出现“内萎缩”、“外转移”特点,尤其是,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极大地冲击了乡村消费空间,农民物质消费空间、文化消费空间、服务消费空间纷纷向城镇转移并使多数农民拥有城乡双重消费空间。农民消费空间城镇化与“人的城镇化”具有耦合关系,它是人的城镇化先决条件和实现手段。如此,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条件差,增加城市低端消费空间,开放城镇服务空间,不仅能推动农民消费空间城镇化发展,而且可以以此为引擎和纽带,促进城乡空间对接和居民互动,进而促进人的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现代化城市建设需要城市文化的有力支撑。河南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的过程中既关注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又致力于高品质的城市文化建设。河南省城市文化空间构建中虽然出现了情感生产不足及负面的情感体验,但通过建设“以人为本”的中原城市文化、构建中原城市美学及创新中原艺术传播等途径,可以实现河南省城市文化与主体情感的正向互构,彰显人文城市的魅力,促进文旅融合,推动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文明化的剖析,认为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农村新一轮发展的启动器,农村城镇化是中国农村走向现代化的关节点,农民文明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加速器和终级目标。农村现代化的着力点和新一轮创业的突破口在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文明化,“三化”的互动发展将筑成农村发展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伴随区域规划国家化、区域管理精细化、区域发展模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河南省在谋求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系统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思想。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全国“三化”协调发展实验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华夏文明传承核心区;中原经济区战略目标是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中原经济区战略重点是以新型城镇化为切入点,以建设提升特色工业基地为支撑,以农业和粮食生产稳定健康发展为保障。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加快发展,利于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谱写中原崛起新篇章,探索内陆人口稠密地区发展崛起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原经济区战略重点是以新型城镇化为切入点,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固始县从一个没有任何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的边缘化城市和国家级贫困县,一跃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瞩目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其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时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要]“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城市与乡村作为社会的“发展极”与“稳定极”,共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时空背景,溯源我国城镇化与乡村建设的历史变迁,是预测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时间节点的依据;分析我国城镇化与乡村建设战略的实践进路,有助于优化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时间维度上应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确定协同发展的时间节点;空间维度上可将特色小镇建设作为载体,把以城市群为主体、大城市为中心、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支点的城镇化空间形态,与乡村连接,优化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而对农民来说,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是他们为之苦苦追寻的梦想,而农村与城镇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距让农民对城镇的向往之心越来越强烈。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就是人的城镇化,使进城农民融入城市成为市民,同时实现城乡的一体化和人的无差别发展,它不仅是农民“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同时还是农民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载体。我们要通过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的改革助推城镇化,通过发展产业支撑城镇化,将文明生态理念融入城镇化的全过程,实现城镇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红利,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加快安徽省经济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由之路。文章在对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反映二者内涵的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别计算二者的综合发展水平,并运用空间描述方法对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城乡一体化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有重要作用,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都有待提高,但各市实际情况不尽相同,需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对策促进其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认为传统工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城市化发展面临的各方面的制约和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困境,要求“三化”协调发展。促进“三化”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河南独有的优势资源是农业资源,应引进前沿学科技术和现代工业手段,拓展农业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从主食产业化是利用现代科技加快农业资源转化的典范等角度,阐述了深化对农业资源的认识和开发,对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主张以主食产业化的全面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以及整体的农业资源开发体系的建立,实现现代工业的优化升级;以主食产业化为代表的农业资源应用产业的形成,对于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也有重要的作用等观点。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西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发展的内在联系 ,分析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协调发展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提出西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县域经济与中心城市经济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目前河南城市经济与县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指出了河南县域经济"短板"的实质问题所在,探讨了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福建省城市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新形势下福建省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海峡经济区全面繁荣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县域经济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已成为吉林省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推进的重要方向。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加快推进县域城镇化步伐,实现"县域突破",破解"三农"问题,把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有机结合在县域范畴内快速推进,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的十六大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而加快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作者在对目前中国农村城市化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后,大胆提出一些解决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具体方略。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韩国发起的新村运动成功地解决了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贫困的问题,实现了城乡协调发展以及农业现代化,为韩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创造了“汉江奇迹”.2010年我国提出了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的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由于我国现阶段与当时的韩国情况较为接近,中韩两国的经济模式与文化传统相似,韩国新村运动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民生活伦理精神、增加村民收入、培训新村领导人方面的经验与教训,都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予颇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将农业与城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方法,建立县域经济农业与城镇化发展水平两个指标体系,通过改进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分析山西省119个县区在农业与城镇化发展水平方面的差异性、协调性与相关性。研究发现,山西省各县域经济农业发展水平和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农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同样存在较大差异,且呈现四种不同的发展状态;山西省县域经济农业对城镇化发展的制约与促进作用不明显,城镇化带来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但农业发展速度远低于城镇化发展速度,尤其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并据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经济增长是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三者统筹协调发展是社会高效发展的前提条件。在研究分析三者之间内在关系机理的基础上,借助于1991-2010年的相关数据,应用统计分析和VAR模型论证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具有明显的互相拉动作用,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具有向上拉升作用,城镇化则对农业现代化具有向下拉动作用,"四化"同步发展战略是提升发展质量和实现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