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汉英口译中,译语句式的文体恰当性是指译语充分反映了源语句式的文体特征。译员应在译语的句子种类、句子长度和句子成分排列三个方面体现出源语特点,同时考虑到听者的接受水平,最大限度地在译语句式上再现源语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大量成功的外交口译实例进行分析,探讨了目的论对于译员的指导作用.在口译活动中,译员应重点考虑译语的预期功能,使用符合译语语言习惯的表达方式,使得译入语在其所属语境内实现其预期的功能或目的.  相似文献   

3.
电话口译员的言语能力是确保口译质量的关键。其言语能力的特殊性体现在处理言语信息、语言表达和言语交际的技巧这三个方面。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和培训中,电话口译员应采用有效的方法,将课堂训练和自我训练相结合,不断提高言语能力,确保口译质量。  相似文献   

4.
非言语交际在人类交际,特别是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口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形式,必须重视非言语交际。本文旨在从非言语交际在口译中的作用和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因素具有文化差异性两个方面说明译员必须重视非言语交际及其文化差异性,并提出在口译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学生的非言语交际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理论的视角,来研究国际商务谈判口译。文章通过分析国际商务谈判口译语域三要素,即“语场”、“语旨”、“语式”的特征,探讨了语域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谈判口译评价模式,强调了国际商务谈判口译过程中实现源语和目标语语域对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释意理论是以塞莱丝柯维奇为代表的法国释意学派在口译研究与实践中研究创立的口译研究理论,关注的是口译的意义传递现象.根据释意派口译理论,口译包括三个主要程序:源语理解、脱离源语词语外壳和译语表达.本论文以释意理论为基础,主张口译的目标是源语的意义而非语言,意义是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产物.本文将运用释意派口译理论对“两会”中外记者招待会现场口译中温总理文言诗词口译实例进行评析,旨在进一步说明口译的释意性.  相似文献   

7.
口译笔记是交传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弥补译员大脑记忆的不足,对译员起到提示作用,使译语更加流畅,更加具有逻辑性。本文分别对口译笔记的必要性、特点、技巧和作用做了探讨和分析,并指出译员应该摸索出一套符合自己特点的笔记符号系统,这可以最大程度地帮助译员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8.
口译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的语言表述过程。通过对影响口译考试的各种因素的分析和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对口译语篇的话题熟悉程度是学生在两篇内容不同的英语语篇的口译成绩上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话题熟悉程度反映了学生在内容图式上的差异,因此,通过研究学生的口译考试录音并结合图式理论,探讨话题熟悉程度在口译理解、记忆和表达环节以及译员精力分配中的心理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9.
忠实地传达源语信息是译员的要求和目标,而语块应用也应是提高口译质量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英语学习者为受试对象,探讨汉英口译中,语块使用与忠实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样本的语块使用都不够理想,尤其是非英语专业学生;语块使用标准频数与口译忠实度成正相关,英语专业学生达到强相关;英语专业学生更擅长使用会议类语块。基于以上研究,建议在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块意识并增加有效语块积累。  相似文献   

10.
文章研究了带稿同传中文本在口译中的积极作用.在同声传译开始前,译员可以利用手中的文本提前处理文本中的难点,并对文本尝试翻译.另外,文本的存在在带稿同传中也可以给译员带来很大的方便.文本的存在给译员提供了机会,使之能够反复理解发言人的内容;文本有利于减轻译员在口译中的记忆压力;在译语产出时,文本利于译员灵活切分输入内容和灵活调整语序.文本的存在利于译员在带稿同传中形成自动加工的过程,减轻在口译活动中的认知压力.在带稿同传中,译员可以充分利用文本,克服口译中的困难,提高口译质量.  相似文献   

11.
拟用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和Goldinger的范例表征理论,分析语块在同声传译语流听辨和言语理解中的作用。同声传译时,译员要同时进行言语听辨、理解、产出、监控等多重任务,这种特性决定译员要合理分配大脑的有限认知资源,以保证口译的顺利进行。语块是集语法、语用于一体,能"整存整取"的一个独立单位,能表达已"整合"的整体概念,其成分主要起到一个"触发"概念结构的作用。语块可以提高译员语流听辨和言语理解的速度,自发程度和与语境匹配关系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2.
互文性,即文本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派生的关系,是理解和识别一切文本的前提条件。对于具有及时性的口译而言,对原语的正确理解是忠实译语产出的重要保证。口译没有当下查阅资料的时间,但口译译员可以通过文本的互文性对前文本进行回溯。因此,译员应做好充分的译前准备,以确保口译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话语标记语对话语的整体连贯起着重要作用,从表层上看是使话语或语篇逻辑关系明晰化,其最终目的还是引导听话人明确说话人的意图,减少听话人理解时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在会议口译中话语标记语可以帮助译员迅速理解并准确传达源语发言的信息,提高口译质量.会议口译中话语标记语的翻译可采取增词、省略、保留和变通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人们对口译五方面的认知误区进行了探讨,认为口译人才不全是外语专业出身,非外语专业中更有可塑之才;译员不必英年早退,终身从业不仅可以让自己的专业技能炉火纯青,还可以缓解国家译员紧缺的压力;口译人才选拔及培训中要对非智力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培养译员不必循规蹈矩,盲目要求译员从忠从实未必就是上策;人为设置同声传译门槛只会造成同声传译人才的匮乏。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口译译员素质是决定口译成功的关键。作者通过对口译译员的语言能力、知识结构和口译技能等智力因素,以及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职业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分析,重点选取译员记忆能力、记录水平、释意和意译能力等口译技能来考察影响口译效率的原因。希望可以对提高口译能力提供有效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口译活动可以看成是一个以源语信息为操作对象,由译员的语言处理和认知机制共同参与的一个心理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心理认知活动对口译中的理解、记忆和逻辑分析等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口译活动的不同环节及其过程,应根据其认知特点组织教学,并采用相应的训练策略和方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使他们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尽快掌握口译的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外交部翻译群体中,女性译员承担了外交部大部分的口笔译任务,并且表现出较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口译教学在我国起步较晚,我国现行口译模式、课程设置均沿用西方模式,未形成自成体系的口译理论。外交部翻译室的口译培训具有独特的理论视角和实践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本土化的成功经验。从外交部女性口译译员的教育背景入手,研究其翻译思想,并发掘其对我国现阶段口译教学原则、模式、课程设置及评价机制的启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译员的记忆能力在口译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开始口译前,译员依赖长时记忆进行知识储备,扩大背景知识;在口译过程中,译员依赖短时记忆记录发言人所表达的信息,并及时进行加工和再现。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译员的这种记忆能力可以得到强化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记者招待会是一种重要的对外宣传方式。高级口译员在会议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高级译员的口译实践语料既是口译教学的宝贵资源,又是口译研究的重要对象。本文基于自建的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语料库对高级译员口译失误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发现高级译员的口译失误可以归纳为十种类型,其中用词不当和长句的使用失误最为常见。高级译员、口译教师和口译学习者都应对这些失误给以足够重视,从而提高我国口译工作者的口译水平。  相似文献   

20.
传统观念认为,职业译员应该是透明、隐身、被动、中立和超然的,这种理想化的译员角色建构却屡屡在现实对话口译事件中遭遇解构。对话口译可视为由当事双方和译员共同构成、发生在一定社会语境下的三向互动式交际事件,从福柯的权力观以及温格和布隆马尔特等人的相关理论出发,译员作为交际活动的共同建构者,是一个权力角色。尽管译员不具备体制性权力,但由于他掌握着双语双文化资源,却拥有交际过程中的权力,这可以从译员选择成为共同谈话人、赋权角色、采取非中立立场的社会行为表现出来。从真实口译场景中引证,聚焦译员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特别是定位和注视等行为,分析译员的权力运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