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福克纳几部女性中心小说人物形象的考察与分析,将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分为三种类型,由此透视作家女性意识的几个层面和作家一以贯之的人类意识。福克纳在小说中对女性意识与人类意识的一体观照,使其女性形象在世界文学史上放射着厚重而独异的光彩。  相似文献   

2.
老舍小说《离婚》中刻画了两组女性人物形象:一组是生命被男权中心社会肆意践踏,生命意识淡化乃至沦丧的旧女性;一组是女性生命意识在生存与精神压迫的双重困境中突围、挣扎着醒来的新女性。在封建旧道德与男权文化的压迫下,她们无一例外地面临着人生悲剧:前者背负沉重的生命之枷以致被侮辱被损害;后者虽然发现了自我,并企图寻找自我,仍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3.
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而又富有光彩的女性人物形象。而女性自主意识又总是透过这些女性人物形象,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本文试图通过深入探讨这种意识的共性和个性,找到这种意识与人物命运之间的某种联系,从而探寻到作家在创作中的某种倾向。  相似文献   

4.
曼斯菲尔德以她女性的视角刻画了众多为生存而奋斗、挣扎的年轻女性人物形象以及在舒适的中产家庭及其婚姻关系中挑战和反叛男权社会的女性,她特别擅长通过描写小事来展现女性真实的内心世界,表现女性的幻灭感、孤独感这样的女性主义主题.  相似文献   

5.
在张爱玲小说中,作者对男/女人物的刻画形成对照,这种对照表现在形体、精神以及在家庭中的身份等几个方面.在这种对照中,女性人物显出一定的独立主体性,而这种对照本身也使文本中的女性主体意识得到凸显.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虽是一部神话小说,但足以反映真实的时代与人生,其中的众多正反面女性人物形象在小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通过对《西游记》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分析,将隐藏于小说文本背后的女性精神世界中更深层的女性人文观呈现出来,发掘作者理解并完善女性的人文表现理想。  相似文献   

7.
美国华裔女作家任璧莲在其代表作《典型的美国佬》中塑造了几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传统的母亲、外表柔弱却张扬着创造力的妻子海伦、坚强独立且不受性别束缚的姐姐特蕾萨。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任璧莲赋予了这些女性形象丰富的女性意识,成功地颠覆并超越了以往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元杂剧《玉箫女两世姻缘》的文本研究,探讨了乔吉的剧本结构安排和剧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全剧在结构安排上,过于平均笔墨,导致前紧后松;在女性形象的刻画上有了开放的思路却趋于保守,致使人物刻画最终没有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苏童的“妇女系列”小说着力刻画女性悲剧人物形象,描绘出女性三个方面的生活悲剧图景,即原欲追求、私欲膨胀、失去尊严的动物性生存,而造成女性悲剧的原因则有男权社会的威权与高压、女性的自我缴械与依附、传统文化对违反传统的女性的残酷惩罚。  相似文献   

10.
孙犁与赵树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迥然有别。前者散发着诗意之美,凝聚作家对人性美的崇敬;后者则显现着世俗之真,在凡俗生活中发掘人性悲剧。人物形象的不同与二位作家观照女性世界的不同视角有关。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是一部古代神魔小说,书中的众多正反面女性人物在创作意义上具有特殊的作用和艺术价值,能够折射真实的时代背景、社会百态和人性特征。通过对小说中的正反面女性人物形象的分析,意在揭示小说文本中隐含的女性人文精神世界,发掘作者对女性形象的理解、解释和欣赏,阐明小说对女性人物的塑造就是对生活女性的人文写真。  相似文献   

12.
托马斯·哈代作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小说界的泰斗,他的小说一直以来都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而他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深入人心。他笔下的很多女性人物被认为极具进步意义,本文通过小说中女性的天性善变、自以为是、待人庇护三个方面,来揭示父权意识在托马斯·哈代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塑造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女性意识与妇女成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女性意识是妇女成材的内在动力.文章重点分析考察了三种主要女性意识与妇女成材的关系一、女性的主体意识即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它是激发妇女追求独立、自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内在动机;二、女性的自我意识,即女性的自身认识,是女性对自身存在的特殊性的探秘,它观察到的不再是男性眼中的女性,而是女性眼中的自己.它既是女性对男性经验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否定,也是女性的一种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三、女性的平等意识,即女性对现实生活中从属地位和一切歧视现象与行为的意识敏感性,以及对女性应该享受和男性同等的权利与地位的确切认知.其中,主体意识是妇女成材的关键;自我意识是妇女成材的前提;平等意识是妇女成材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模糊限制语是最普遍、最典型的模糊语言.日常交际中,女性更擅长使用模糊语,目的是让语言更婉转、更礼貌.文学作品中更不例外,模糊言语的使用不仅有利于交际的顺利进行,对于刻画人物形象、突显人物个性、铺设情节背景等往往都发挥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女性作家张爱玲的小说文本中的一些描写和人物会话进行实例分析,探讨她在其小说文本中频繁使用模糊限制语的原因及其独特的文体功能.  相似文献   

15.
樋口一叶是擅长刻画女性形象的作家。在短暂的创作生涯中,樋口一叶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在作家不同的创作时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是与作家生活经历的变化及其女性意识的觉醒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男性话语中,女性受压抑的声音和女性主体意识长久地躲避在男性声音的后面,隐而不显。张爱玲采取的就是将女性放在从属的位置上,让她们自由言说自身的压抑和苍凉。张爱玲以女性世界人性的被扭曲、被虐杀为着眼点,并专注于人性和人性的弱点,成功地刻画了一群人性扭曲的女性形象。她的“苍凉美学”取决于张爱玲的性格特质,在她笔下的阴性荒凉情境中,暗藏了现实作家与文本女性的双重情感。  相似文献   

17.
明清女性主要以题写序跋的方式开展戏曲理论批评.在戏曲创作理论方面,其理论成果主要集中在人物形象刻画、情节结构和题材处理三个方面,尽管理论水平难以与男性理论家比肩,却独具女性特色,是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奥斯丁凭着对人性的直觉和有思想的头脑,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的真实性首先源于作者理性的女性视角取舍。奥斯丁的女性自我不仅来自于她对女性主体自身的关注,还来源于她对男性的想象、理解和期待,即对于男性参与到作品中的理解与关注。在奥斯丁的男性世界里,女性和男性共同存在于两者的关系中。奥斯丁的女性自我意识实现与其对男性的知性理解判断是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的小厮们作为最平庸、最底层的一个人物群,历来为人所忽视,但正是这样一群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折射出《红楼梦》的博大深邃。曹雪芹采用草灰蛇线、伏脉千里的写法,刻画了这群饱满的人物形象,他们对于整部作品的叙述结构、情节推动以及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些人物,描述篇幅相对都比较短,却个个有血有肉,同样成为《红楼梦》中的典型人物。通过对这些小人物的细致梳理和仔细研究,能够反映出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20.
清代著名长篇小说《红楼梦》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作者曹雪芹的笔下,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特别是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曹雪芹把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人物形象在周围"冷"、"热"环境的正面衬托或反面映衬下鲜明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