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服装产品设计的工作要求及特点分析,提出服装产品的设计思维特点不仅具有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结合交融的一般特点,而且更体现出理性思维制衡下展开感性思维的思维特征的观点。对设计环节中横向思维、纵向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维等主要设计思维形式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运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新感性的方法论出发,以当代感性活动的特点和理性能力的衍变来分析当下"新艺术"风格的设计创作活动.尝试探索在数字化技术的平台上,新感性为当代建筑设计和产品设计中的艺术创造所带来的新启示,从而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当下设计界的种种发展趋势,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代设计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3.
产品生态设计的理念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产品设计理念不断更新:由传统粗放型设计到绿色设计,再到生态设计.当今,通过选择环境友好材料、减少材料使用、优化生产技术、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等手段进行的生态产品设计业已成为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科学与产品设计艺术之间的关系为出发点,从新材料的应用促进产品设计艺术的发展、技术的发展引领设计风格的变化、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改变产品设计的方法与手段、生活水平的提高形成新的产品审美需要等方面阐述了科学是产品设计艺术的核心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美术基础和艺术感觉力及专业表现能力,都是成为杰出工业设计师必不可少的修养。产品设计绘画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是理性和感性的结晶,是内在结构和外在表现的统一。产品设计绘画方法主要包括淡彩画、水粉画、色粉画、麦克笔画和计算机辅助设计。  相似文献   

6.
材料作为设计的表现主体,以其自身的固有特性和情感语义成为设计构思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不同的材料因其肌理、色泽等特性不同而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其所表达的情感语义亦不相同.材料的情感语义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材料的适用性、宜人性、多样性及品位性等,它丰富了产品内涵.因此,产品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材料特性,使其情感语义得以恰当体现,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7.
工业设计过程中,对情境知识的研究会涉及感性和思维两个方面,这是设计研究难点问题.为了进一步探讨情境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提出了知识驱动设计情境方式的概念,对产品进行研究时,从问题情境着手,进一步深入到求解情境和结果情境中.基于问题情境、求解情境以及结果情境,在产品组成原理上进行创新,探讨知识驱动产品设计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基于材料特性的产品创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材料作为产品设计的基础,以其自身的固有特性和情感语义成为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材料因其材质、工艺等原因而呈现给人们不同的感觉特性。文章通过对材料的特性进行归纳总结,着重从新材料及固有材料的创新使用,对设计师们使用材料的优秀产品方案进行分析,对设计领域的前沿进行描述,阐述了材料特性在产品创新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符号学理论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设计实践。产品设计的编码规则作为产品设计传达过程的一个构成要素,分为语构规则、语义规则、语用规则三类。从这三个层面分析,产品情感化设计应注重产品的功能与形态、色彩、材料等各方面的协调,注重文化层面上产品显现的内容或象征,注重产品的使用环境与所在环境的情感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审美对象就是辉煌地呈现的感性”,也就是说,“感性”是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在“艺术作品—审美对象—审美知觉”这一具有现象学意向性的理论框架里理解“感性”,会使“感性”的含义更具整体性和深入性。在艺术作品与审美对象的关联中,“物质材料”(未被审美地感知时的艺术作品)与“物质手段”(材料的材料)有别,原始感性与审美感性有别。审美感性不是审美对象依存性的属性,而是具有独立自主性的对象本身。在审美对象与审美知觉的关联中,两者相互之间具有原初性的可逆性关系——“呈现”。呈现是非对象性的、存在性的“绝对呈现”,所以,“感性”在艺术作品的物质材料与知觉主体的肉体之间以呈现的方式生成了具有独立自主性的自身,成为审美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